豆瓣高分!今年最值得一讀的旅行文學

「寫旅行的已有許多,寫道路的卻遠遠要少得多。」

每天,我們都會沿路出行。在你走過的無數道路里,哪條有着獨特的意義?

兒時和朋友嬉鬧着走過、十分鐘路程偏要耗上半小時才走完的放學的路;

在鄉下老家肆意奔跑的田間小路;

下班後,小區附近或公園裡常去散步的路;

某個假日,專門去「朝聖」的古道、山徑……

道路不僅是把我們從a點帶向b點的途徑,也是回憶與情感的載體,每走一步我們都在大地上刻下自己的歷史。

正如劍橋學者羅伯特·麥克法倫在《古道》中寫到的:

「道路彷彿一束交織在一起的故事和記憶,情感的沉澱也成了道路沉澱的一部分。」

《古道》開頭,麥克法倫在雪夜循着雪地上的鳥獸蹤跡走上郊區的雪丘,他萌生了一個念頭:

重走被人遺忘的道路,不只感受其間的風景,也要喚回往昔行人的故事。

他走了英格蘭埃塞克斯海岸有「末日之路」稱號的「布魯姆堤道」,

在大霧瀰漫的海陸相接處,感受跨越邊界的迷幻暈眩——一場散步足以成為一次發現新大陸的新奇探險;

他沿外祖父生前最愛的山徑徒步,奔赴山那邊外祖父的葬禮,

一路走,一路回望老人的一生——走路是紀念,也是一場腳掌抵着腳掌的對話;

他來到中國四川,決心走完貢嘎山的轉山路,

環山而行而非攀登而上,從起點重回起點——走路是向內的勘探,抵達不是唯一的目的。

從英格蘭的白堊路到西班牙的朝聖路,從巴勒斯坦的禁忌之路到中國四川的轉山路,從陸路到大西洋上的海路,

麥克法倫沿路走過一千多英里,寫下這些道路與「行路人」的故事。

「小路是語句,行人鞋履中的腳就是划過的筆尖或印下的鉛字。」

歡迎留言分享你」在路上「的故事。

📖

羅伯特·麥克法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