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第二屆北京網絡視聽藝術大會的網絡微短劇論壇上,點眾科技執行總裁李江分享了這樣一組數據。他認為,付費業務今後還會存在,但只有少數人選擇,更多人會等待免費版上線。
付費業務的萎縮,一方面與主管部門針對微短劇收費高、不透明、誘導付費等亂象啟動的專項治理有關,也與平台推出的免費模式和盜版問題有關,更與題材、故事、人設極度同質化所引發的用戶視覺疲勞有關。
不少玩家入場即離場,還有人開始在社交平台上控訴微短劇,分享自己被風口行業割韭菜的經歷。
從造富神話到哀鴻遍野,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賽道始終置身事外,穩坐釣魚台:品牌定製微短劇。它是當下最賺錢的賽道,也可能在未來成為行業的終點。
01
品牌定製劇並非新鮮事物,也曾發生在長劇領域。
從2010年到2013年,清揚洗髮水就接連推出了《無懈可擊之美女如雲》《無懈可擊之高手如林》《無懈可擊之藍色夢想》三部曲,分別由趙柯、何潤東,胡歌、唐嫣,朱梓驍、韓彩英主演。
在「限廣令」出台的背景下,這種將品牌與劇名和劇情緊密結合的手法讓市場眼前一亮。
在這股營銷風潮的帶動下,彼時市面上已經出現了品牌定製微短劇,短則三五分鐘,長則半小時,放在網絡上播出,專為無法負擔高昂製作費的品牌方定製。
後來,長視頻網站飛速發展,接管了劇集和綜藝的主導權,定製長劇的風沒有刮起來,但成本不高的微短劇一直對這類合作持開放態度,比如《毛騙》的團隊就為網易遊戲定製過一部《輸不起》,一共9集,每集十五分鐘左右。
之所以詳述它的發展歷程,是想說明,起碼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品牌定製劇從來就不是營銷的首選項,頂多只是試水。
但現在是了,只不過載體變成了顛覆創作邏輯的微短劇,明星變成了垂直領域的達人,平台算法也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外界普遍認為,品牌定製微短劇的崛起,與韓束取得的成功有關。
這家品牌和抖音達人姜十七合作的多部微短劇數據亮眼,直接使韓束成為2024年三大主流線上平台國貨美妝的銷售冠軍,也讓姜十七和其他頭部達人成為了品牌方的寵兒。
據不完全統計,姜十七從去年到現在,在抖音上線了25部品牌定製微短劇,每部3到6集不等。
需要說明的是,除了品牌自己製作、自己發佈的微短劇,品牌與達人合作的微短劇一般不會明確宣傳,在品牌的財報中也不見蹤影,給業界統一認識造成了不小的困難。
我們統計的標準主要有三條:
一是獨家性,除了贊助品牌,作品中絕沒有其他競爭品牌的介入;
二是明確的植入,作品中以產品展示、演員台詞、劇情推動的形式突出品牌;
比如,姜十七最新的《廢柴父女翻身記》中,她的保安父親被集團董事長看上,實現階級躍升。姜十七收到的見面禮便是百雀羚:「是我最愛的百雀羚綠寶石幀顏霜,它能抗初老、快淡紋、快修護、快煥亮、滿足溫和抗老需求。」
聶小舟的《離婚後,我的人生開了掛》,女主角送給老公的禮物便是yoose有色剃鬚刀。
02
品牌方發力微短劇的另一個原因是,直播帶貨的紅利正在消退,頭部主播很難提升乃至維持用戶的轉化率,品牌方需要尋找新的流量池和新故事,刺激用戶,完成交易。
翻閱兩個化妝品上市公司的財報後發現,它們不約而同地提到兩項風險:
其一,行業各品牌競爭加劇,公司品牌策略、渠道策略不達預期;
其二,營銷投放競爭加劇,數字化、精細化投放費用管控不達預期。
營銷策略的困境促使品牌不得不尋找新路,定製微短劇算是一個不錯的新方向。
對微短劇創作者來說,與分賬賽道和付費賽道相比,定製微短劇類似品牌投放,不僅不必承擔製作成本,在作品上線前即完成盈利,還藉此實現了個人或廠牌的持續性曝光,一舉多得。
據某頂尖製作公司的負責人透露,分賬微短劇市場規模較小,頭部公司分走了最大的蛋糕;付費短劇遭遇挑戰,製作方在投流市場卷生卷死,出局者眾;而品牌定製劇的市場規模雖還未完全發育起來,但勝在收益穩定且利潤較高,能夠覆蓋公司的虧損且帶來盈利。
姜十七的品牌定製微短劇均在抖音上線,但她實際上在快手是個有着1600多萬粉絲的達人。就這樣一個頭部賬號,停更在了去年年底。
直到現在,評論區還有人詢問她的去向,有人回復:「隔壁拍微短劇去了。」
03
品牌定製微短劇興起,有人振奮,有人唱衰,而唱衰的正是這個賽道最早的受益者。
據媒體報道,韓束創始人呂義雄曾在朋友圈直言:「(品牌定製)短劇增加了20倍的供應量,價格翻了一倍,而觀眾是恆定的,即短劇效果下滑了40倍,從去年8月進去做短劇的所有品牌都是去做韭菜的,無一成功案例,2023年11月以後,韓束基本上不做短劇了。」
他說的價格翻了一倍,實際上指的是達人的報價。據了解,姜十七最早的報價為十五萬左右一集,有了韓束定製劇的案例之後,報價一路漲到了60萬~100萬/集——這個價格相對微短劇的成本而言,利潤不菲。
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品牌方仍在排隊入場。
據勾正數據統計,今年1~6月,選擇獨家定製微短劇的品牌從去年的16.3漲到了91.2%。
04
頭部達人報價瘋漲,勢必會引起品牌方的觀望,但對於整個賽道來說,未必是一件壞事,尤其對於那些手頭沒有頭部達人資源的腰尾部創作者來說,也許是一場機遇。
還記得文章開頭講的那個故事嗎?十幾年前,當清揚洗髮水把長劇做成定製廣告時,那些不願承擔高昂製作費的品牌方把目光轉向了網絡上的短劇、短片。
彼時彼刻,恰如此時此刻。
8月30日,肯德基首部自製微短劇《重生之吃貨皇后惹不起》,在抖音、小紅書、微信視頻號、b站的肯德基官方賬號同步上線,並沒有藉助達人的賬號。
而在兩個月前,麥當勞首部自製微短劇《重生之我在麥當勞修鍊魔法》在小紅書、抖音、微信視頻號、微博、b站以及麥當勞app和點餐小程序上線,其承製方是一家叫西安海鷗先生影視的公司。
前者拿到的是平台備案號,後者拿到的是省局備案號,根據目前的「分類分層審核制度」可知,兩部劇的成本都在一百萬人民幣以下。
也就是說,腰部製作方可以將目光瞄向那些對達人賬號依賴性不強的品牌。
其實不只是肯德基和麥當勞,還有酒類品牌009酃酒公司今年在官方賬號上線了《九娘酒館》,春泉酒業集團自製了《古蜀奇壇·溯千年》,牛欄山酒廠的《你好,歡迎光臨》被評為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年度特別關注短劇」......
品牌的建立和傳承離不開故事,講故事永遠是說服用戶、教育用戶的最有效方法,而定製微短劇可以成為品牌的門面。
對於微短劇創作者來說,商業化突圍的路徑也正在於此:如何在有限的成本下做出更好的傳播效果,如何與品牌方達成長期而穩定的合作,甚至是如何將「白牌」變「品牌」,都是一門值得研究的學問,也是需要抓住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