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歌》:當今的相親市場上,為什麼遍地都是奇葩?

在《凡人歌》最新的劇情中,與李曉悅一拍兩散、江湖再見的那雋,開始了短暫而又苦惱的相親之旅。

作為資深內卷達人、時間管理大師,那雋本着見縫插針、無縫連接的精神,一天之內相繼與兩個相親女見面。

北大的本科、清華的碩士,年經輕輕、風度翩翩,在北京從事着高精尖的it產業,買下了一百六十平米的大房子——以那雋的條件,即使在人才雲集、遍地精英的帝都,也依然屬於搶手的香餑餑。

自信滿滿、活力無限的那雋進入了相親市場,然後就被憋出了內傷——他一天之內連續相親兩人,結果是一對奇葩。

自古君子配淑女,才子配佳人。在那雋的兩個相親對象中,一個是女博士、會計師,一個是海歸女、富二代,妥妥的優質資源。與那雋相比,簡直是棋逢對手、勢均力敵。

然而,人生總是意外多,故事不按劇本來。兩個相親對象,一個比一個無語。

女博士一上來就是亮身份、講條件,用她的話說:「我這人比較喜歡規劃,有些大原則,還是要儘早達成一致。

不愧是女博士,高情商的說法叫大原則,低情商的說法才叫講條件。

女博士的大原則如下:1.婚後雙方各自還房貸;2.婚後家庭生活支出由雙方共同承擔;3.婚後雙方共同生活期間,根據實際居住情況,其中一方應向另一方支付房租;4.婚後女方只生育一個孩子,月子中心、保姆、育兒嫂、生活費由男方支付,孩子出生後兩人居住男方房屋,女方房屋用於出租且收益歸女方所有,如男方不願意支付上述費用,則孩子冠姓權歸女方。

女博士說,真愛是經得起算計的。她把婚姻當成了數學題,所有的一切都是完完全全的等價交換。然而,她唯獨忘記了,婚姻的前提是愛情,而愛情從來都不是用金錢和數字可以量化的。

女博士列出了條件清單,而海歸女則是拿起了菜單。

她的菜單十分精緻:1.一份熟成55天極佳級1.8斤大裡脊;2.香煎法國鵝肝;3.黑松露蘑菇湯;4.兩份芝士蛋糕;5.1瓶黑皮諾紅酒。

初次見面,海歸女與那雋之間的相處一點也不愉快。她自認為是名媛,因此才會用菜單測試那雋的反應,進而對他進行鳳凰男的鑒定。

女博士與女海歸,從經濟基礎、物質條件上來看,都屬於新時代的獨立女性,思想很先進,財務也自由。然而,兩人看上去都比那雋的年齡還大。明明是優秀的白富美,她們最後為什麼還是淪為了相親市場上的大齡剩女了呢?

答案既簡單又刺耳——所有市場上的釘子戶、剩男剩女們,往往都存在着這樣、那樣的致命缺陷。他們之中,有的人品欠費、有的情商很低、有的脾氣不好、有的標準太高,所以,才會挑三揀四、挑肥揀瘦,挑來挑去就把自己挑剩下了。

放在以前,單身男女找不到合適的對象是一件常見的事情——畢竟,從前的車、馬、郵件都很慢,沒有社交軟件,就沒有快捷的信息和豐富的圈子。

但是,信息社會高度發達的今天,如今一個人長期處於相親的狀態,那麼這個人一定會有自己明顯的短板。要麼三觀不正,要麼情商為零,在當下的相親市場,幾乎所有被淘汰的男女,往往都是奇葩一樣的存在。

女博士開門見山,看似坦誠洒脫、真實自然,卻把相親、戀愛、結婚當成了一樁生意;女海歸照單點菜,不是因為她天生名媛、混跡圈子,只是緣於她在進行目標篩選。

在相親市場上,奇葩處處有,如今特別多,根本原因是因為多數混跡於婚戀網站的男男女女,他們標準太多、門檻太高,從學歷到職業,從買車到買房,從個人徵信到財產公正,從原生家庭到顏值妝容,在他們口口聲聲、密密麻麻的需求中,一切都是關鍵指標、加減分項,唯獨卻沒有愛情。

無論男女,把相親當成了交易,本質上是對自己、對他人的物化。

找真愛靠相親,猶如大海撈針。看似可能發生,實則概率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