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雲集,揚劇《子胥過江》昨首演

伍子胥過江的故事,在揚州地區流傳已久。至今,儀征還有一個地名叫做「胥浦」。昨晚,由揚州市委宣傳部、揚州市文廣旅局指導,儀征市委、市政府出品,儀征市委宣傳部、儀征市文體旅局牽頭製作,儀征市揚劇團聯合揚州市揚劇研究所演出的新創大型揚劇《子胥過江》在揚州戲曲園劇場上演,再現了這段傳奇故事。

「伍子胥過江」

昨晚的揚劇《子胥過江》,圍繞「義」字,演繹了伍子胥「奔吳向生」「歸吳赴死」的兩次旅途,巧妙地形成環形結構。


劇情從伍子胥暮年開始寫起,已是吳國相國的他,帶着親兒子來到齊國下戰書,他知道吳國伐齊必敗,所以將兒子留在了齊國。此後,便展開他對四十年前的追憶。當時,伍家遭到楚王迫害,全家三百餘口,只有他一人逃脫。在逃亡的過程中,追兵水生為了助他逃脫,自願死在他的劍下;水生的姐姐雲夢,助他一碗熱粥,幫他躲避追兵;老漁翁幫他渡船至吳國,為了讓他放心,投江自盡;公孫聖和他一起勸說吳王,觸柱而亡;而伍子胥自己,看到無法勸回吳王,也是拋頭濺血,完成了自己……

「蹈義」是主題


全劇六齣戲,分別是「寄子」「夢境」「曠野」「林澤」「江上」「蹈義」。幾乎每一場都是在寫告別:寄子於齊,是兒女情長的告別;曠野中與水生的告別;林澤中與雲夢的告別,江上與老漁翁的告別;最終完成與自己的告別……


幾乎每一次的告別都是生離死別,猶疑、糾結、悲憤、不舍、壯烈……


層層遞進,密不透風,蕩氣迴腸,壯懷激烈。


「蹈義」是這部戲的主題,這也是有着多重意義的。伍子胥的蹈義是為忠孝、是為氣節;而更大的「蹈義」則是為了天下蒼生,是不摻雜任何雜念的崇高。而其他人的「蹈義」,則是層層漸進,為了最後伍子胥的「蹈義」鋪階。

「黃金三角」再現

這部揚劇可謂是大咖雲集,導演韓劍英、編劇羅周、主演李政成,近年來已經合作過《不破之城》《衣冠風流》《鄭板橋》等多部大戲,可謂是「黃金三角」。這部《子胥過江》同樣是他們合作的結果。


導演韓劍英的執導手法嫻熟,每齣戲之間的銜接過渡自然,不僅是伍子胥,還將每一位在伍子胥生命中出現過的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編劇羅周的唱詞寫得古意盎然,將春秋時期的「義」演繹得淋漓盡致,幾齣戲之間的情緒遞進,更是扣人心弦。而「揚劇王子」李政成在劇中的扮演,一人獨挑2個多小時的戲份,情感始終飽滿細膩,時有「文戲武唱」「武戲文唱」的精彩處理。其流暢張揚的藝術表達能力,將伍子胥的形象塑造得令人感佩感動。


在這部戲中,除了李政成、張卓南等「老戲骨」,大部分的演員是來自揚州揚劇研究所和儀征市揚劇團的青年演員。他們在和李政成在舞台上對戲的過程中,也得到了成長。揚劇藝術在舞台上薪火相傳。


此外,這部劇的服道化,也邀請了國內一流的專家。比如用白色、黑色、灰色三種不同顏色的鬚髮顏色,來代表伍子胥不同的年齡以及心理狀態,令觀眾們一目了然。

校對 鄒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