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能讓戲迷觀眾記住的戲 ——觀老中青三代合演京劇《四郎探母》有感

2024年8月20日晚,廣大戲迷觀眾期待已久的名家合作版京劇《四郎探母》在北京長安大戲院震撼上演。演出現場花團錦簇群星璀璨、流派紛呈異彩流光,老中青三代藝術家的聯袂傾情演繹,為戲迷觀眾們奉上了一場京劇藝術的盛宴,給大家帶來了真正的藝術享受,共同譜寫了一曲令人難忘的梨園佳話。

此次演出以「和諧傳家 孝老愛親」為主題,重點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優良道德傳統。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希望通過這次公益演出,能夠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和諧傳家」的力量,讓「孝老愛親」在新時代持續弘揚。承辦方中華遺囑庫和支持單位傳家集團,盡顯企業責任與擔當,用實際行動為構建中華傳統美德傳承體系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與實踐。北京京劇院作為演出單位,對此次演出給予了有力的支持與保障。該院作為國有文藝院團、作為首都一支重要文藝力量,一直聚焦公益事業、公益領域、公益演出的貢獻與賦能。為保證此次演出的整體藝術水平,體現劇院在人才培養和梯隊建設方面取得累累碩果,精心安排了不同流派的老中青三代藝術家共同擔綱傾情演繹。更令人欣喜的是在演員與流派的設置上,與1956年的那場經典《四郎探母》一脈相承,反映出主辦方、演出單位和所有參演人員不遺餘力地扛起「供給優秀文化資源」「輸出精神文明產品」的使命重任。

京劇《四郎探母》是一部久演不衰的骨子老戲,倍受戲迷觀眾的喜愛,劇中的經典唱段更是廣為傳唱,有着深厚的群眾基礎。這部戲也是「拴角兒「的一出好戲,多位京劇名家聯袂合作,不同流派的演員飾演劇中的同一個角色,亦成為該劇的最大亮點。此次合作版《四郎探母》強強聯手陣容豪華,不僅匯聚了倍受關注的青年新秀、約請了當紅的傳人翹楚,更誠請藝術造詣高超、德藝雙馨,且已近耄耋之年的老一代藝術家傾情加盟華彩亮相。演出當晚,老中青三代藝術家以不同的藝術風采、精湛的表演水平,使得震耳的掌聲、喝彩聲燃爆全場,令現場的每位戲迷觀眾由衷讚歎、過足戲癮。

此次合作演出的《四郎探母》中「鐵鏡公主」由李慧、鄭瀟、竇曉璇和表演藝術家溫如華分別飾演;「楊延輝」的飾演者為譚筱羽、凌珂和穆雨;「蕭太后」由尤雅瑩和表演藝術家尚慧敏飾演;「佘太君」由沈文莉和表演藝術家趙葆秀分別擔綱;劇中的「大國舅」和「二國舅」由京劇名丑黃柏雪和梅慶羊飾演;「楊宗保」和「楊六郎」分別由青年才俊周曉盟和費翔飾演。每位演員出彩的藝術呈現均給現場觀眾們留下深刻的藝術印象。雖然演出結束,但餘音繚繞不絕於耳,聲情樣貌歷歷在目,讓觀眾們激動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此次演出最大的亮點是,雖然每位演員所宗流派不同、唱念做表各有風格,但是難能可貴的是,他們潛心研習所宗流派特色,遵循戲曲藝術表演規律,承襲「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藝術理念,用嫻熟的做表刻畫人物、用完美的聲腔傳遞真情,用心用情傳承戲曲藝術的精髓和文化內涵,讓人聽得舒服、看得過癮,給現場觀眾帶來了極佳的藝術體驗。

在當晚的演出中,觀眾們一方面陶醉於老中青三代藝術家的精彩表演,另一方面從他們的表演中深刻感悟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精神力量和文化魅力。青年京劇優秀人才的代表人物李慧和尤雅瑩,在當晚的演出中分飾「鐵鏡公主」和「蕭太后」,兩位青年才俊的出色表演倍受觀眾讚譽。李慧作為黃(桂秋)派第三代傳人,將黃派唱腔的甜潤嬌美剛柔相濟領悟得入木三,頗受青年戲迷觀眾的喜愛和追捧。尤雅瑩以藝術上的快速成長令人刮目相看,俊美的扮相、剛勁甜美的唱腔和規範的身段做派,贏得了大家的好評。李慧和尤雅瑩在「盜令」中成功塑造了「鐵鏡公主」和「蕭太后」的藝術形象。李慧的演唱全面體現了黃派的唱腔特點,讓人聽來既清新剛勁清脆悅耳,又委婉甜潤親切感人。一句「我還沒走呢」,處理的既清新俏皮,又不失所飾人物身份,現場觀眾的滿堂掌聲就是對演員表演水平的最大認可。尤雅瑩雖然年紀尚輕,但是功底紮實,其塑造的「蕭太后」既不失一國之主的威嚴,又有作為母親的慈愛。她的演唱深得尚派精華,加之良好的藝術天賦,演唱水平愈發成熟老道。鄭瀟、竇曉璇藝宗梅派,歷經多年的舞台藝術錘鍊,已逐步形成了個人的藝術表演風格。鄭瀟在「坐宮」中塑造的「鐵鏡公主」美麗端莊落落大方,唱腔甜美圓潤,京白清脆悅耳。無論是「四猜」還是與「楊延輝」的對唱均完成得可圈可點,體現出良好的藝術功底和對唱念的嫻熟把控能力。竇曉璇作為當紅的梅派青年名家,唱腔華美、表演細膩,文武兼備、戲路寬廣,喜歡和擁躉者甚眾。此次合作演出,她飾演「回令」中的「鐵鏡公主」,俊美秀麗不失華貴,唱念生動傳神,節奏把控得,對人物內心的情緒駕馭的皆遊刃有餘,盡顯梅(蘭芳)藝術的獨特魅力。

此次合作版京劇《四郎探母》中,三位「楊延輝」的扮演者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譚筱羽作為京劇創始人之一的譚(鑫培)門之後,家學淵源,自幼酷愛京劇藝術,良好的藝術天分,輔之多位名師的悉心傳授和多年的勤學苦練,在同輩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名優秀的老生藝術表演人才。譚筱羽飾演「坐宮」一折中的「楊四郎」,其沉穩老練的氣質,感情真摯的做表,寬厚醇凈的嗓音和韻味老道的唱念,完美表現出「楊延輝」鬱鬱寡歡思念家鄉親人的愁苦心情。譚筱羽的唱功出色,尤其是「叫小番」的嘎調,氣沖霄漢聲震寰宇,讓人聽着極為過癮。她的念白,字韻規範,吐字講究,將所飾人物內心情感與技藝巧妙融匯在一起,取得了令觀眾感同身受的藝術效果。特邀的大連京劇院青年老生名家凌珂的藝術表現力,同樣給現場觀眾帶來驚喜,再一次彰顯出超群的藝術實力。在此次演出中,他飾演「交令」「過關」巡營」「見弟」見娘」場次的「楊延輝」。此劇是凌珂常演的劇目,曾與多位不同流派的名家新秀合作演出,積累了豐富的藝術經驗。此次的演出再次透露出嫻熟的表演技藝和出色的唱功風采,多次贏得響徹全場的掌聲和喝彩。穆雨是北京京劇院的中堅藝術力量,在廣大戲迷觀眾中有着較高的聲譽。在當晚的演出中,他飾演「見妻」「哭堂」「回令」的「楊延輝」。作為馬派藝術的優秀傳人,穆雨不僅擅唱更擅表,將「楊延輝」對結髮之妻的愧疚難捨、對老娘難以離舍、對兄弟姐妹的骨肉親情,表演的層次分明、張馳有度,將人物刻畫的鮮活生動。穆雨在多個經典唱段中,將馬派藝術的聲腔特色詮釋得韻味十足聲情並茂。

京劇《四郎探母》角色眾多、行當齊全、性格鮮明,各有亮色。青年小生才俊周曉盟將「楊宗保」少年得志意氣風發的藝術形象演繹得栩栩如生。他的演唱極具姜(妙香)派小生的唱腔風格,受到了現場戲迷觀眾的熱烈歡迎。京劇老旦名家沈文莉塑造的「佘太君」、京劇名丑演黃柏雪和梅慶羊分別飾演的「大國舅」和「二國舅」均給觀眾留下了難忘的藝術印象,充分展示出不同行當、流派的藝術之美。

此次老中青三代藝術家合演的《四郎探母》,三位資深藝術家尚慧敏、趙葆秀和溫如華,他們精湛深厚的藝術造詣和極具個人表演特色的舞台藝術表現力,讓現場所有的人無不為之感動和欽佩不已。尚慧敏作為尚派的傑出傳人、京劇藝術大師尚小雲的長孫女、京劇尚派非遺傳承人,培養了多位優秀的尚派傳人,為弘揚尚派藝術、傳承戲曲文化做出卓越的藝術貢獻。此次尚慧敏不顧年高體邁示範演出,不僅讓大家再次領略尚派的藝術魅力,更讓觀眾們看到了老一代藝術家們對戲曲藝術的敬畏和摯愛之情。雖已近耄耋之年,但依然保持着如此旺盛的藝術活力,這對幫助青年人如何學習繼承流派、化用表演技法,詮釋塑造人物有着啟迪和教育意義。尚慧敏的一舉一動、一字一腔,傳情達意美不勝收,活脫脫兒的就是「活蕭太后」。趙葆秀作為當今京劇老旦行當的領軍人物,一直用實際行動關心着青年演員的成長,為京劇老旦行當的傳承與發展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在當晚的演出中,趙葆秀的聲音依然飽滿結實富有磁性,行腔仍舊平穩有韌勁,顯示出雄厚的藝術底蘊。溫如華作為京劇張(君秋)派旦行表演藝術家,雖然已77歲高齡,但依然保持着良好的藝術狀態,甜美圓潤的嗓音和細膩委婉的行腔令人尤為稱道。溫如華做戲更是一絕,且極為符合人物。他在下場時用手輕指懷抱的「小阿哥」,口中喃喃私語,此處真是無聲勝有聲,達到了絕佳的藝術效果。

一個流派的傳承和發展,最重要的就是多演戲,一個演員的藝術成長,也要靠一出齣戲的歷練和沉澱。但毋庸置疑的是,只有高水平的演出,才有傳承和發展的價值與意義。筆者作為一名喜歡戲曲藝術的忠實觀眾,同時也是一名從事電視藝術的工作者,也看過已記不清多少場次的演出了,細細算來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卻是屈指可數。值得欣慰的是,2024年8月20日的這場演出,一定會令我久久難以忘懷,這份溫暖的記憶將會一直銘記在心。

文/李紅根(作者為中國教育電視台科教思政中心主任)

編輯/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