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婚、雞娃、惡鬥兒媳:老年短劇成為流量新貴

文 | 深響,作者 | 祖楊

最近兩個月,不少以老年人為主角的短劇登上熱度榜單:《閃婚五十歲》《五旬老太守國門大夏歌神贏爆全場》《金榜題名之母憑子貴》《人到五十,閃婚霸總》……老年人的婚姻、情感以及生活故事,成了當下短劇創作的「新流量密碼」。

這種「適老化」的創作趨勢在長視頻市場也有了一些苗頭。過去中老年被看作邊緣群體,影視劇中的老年塑造也都是起着烘托主角的作用。但近兩年像《外婆的新世界》《漫長的季節》以及最近上線的《拜託了身體里的她》等,都是以老年人為主角,讓老年人作為一種正面先鋒形象,跳出家庭和兒女,展現他們的覺醒和自我價值。

同樣是塑造老年形象,短劇和長劇有明顯不同,短劇格外講究密度和爽感,短劇里的很多老年主角形象並非絕對正面,存在的價值更多是挑起觀眾的情緒。譬如一部講述親情的短劇,母親一直被二兒子欺負毆打、最終還是會選擇心疼原諒;還有披着霸總外衣的老年甜寵劇,女主的覺醒與反擊都是借力男主的高身份。情緒層層堆疊下,觀眾更容易上頭,也情不自禁中為短劇付費。

老年人成為敘事主角確是必然趨勢。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24年3月,50歲以上人群的全網滲透率達26.5%,人群規模達3.2億人,有巨大的情感消費需求。而且老年人的消費力也不容小覷,《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預測,到2050年,中國老年人口的消費潛力將從4萬億增加到106萬億。在很多從業者眼裡,中老年是「短劇的高質量受眾」。

中老年的情感故事,怎麼講?

中老年的很多情感需求,大多數情況下是被忽視的。在中國,父母的角色都是「純付出型」,年輕時勤勤懇懇為家庭、為兒女,很少關注「自我」意識,等到老了退休後,失去了生活的重心、失去了家庭的話語權,他們開始被空虛、不受重視所裹挾,需要一個載體去釋放、去承載。

短劇則補上了這個缺口。

一方面,短劇本身就是一個強情緒、快節奏的產物,可以圍繞當下的熱門話題、老年人所關注的熱點事件進行內容生產,老年觀眾可以在短劇里投射情感、看到自己。

另一方面,抖音快手等短劇播出平台的操作邏輯對老年人相對友好,上下滑動就可以選擇想看的內容,而且平台的算法也會及時洞察到老年觀眾的情感喜好,精準推薦。

觀察目前市面上的老年短劇,按照標籤劃分為男頻和女頻兩大類,但講的故事本質還是圍繞着情感瑣事展開,融入了子女教育、成長、家庭團聚、婚姻事業等元素,這些也都是當下中老年群體最為關心的話題。例如在抖音播放量已經超過4.6億的短劇《閃婚五十歲》中,兩位年過半百的主角決定相親,是因為「年紀大了希望有個伴陪着」,樸素簡單的台詞正好講出了當下大多數老年人的心聲。

《閃婚五十歲》

而短劇的基本套路對於老年內容來說同樣奏效。

在老年短劇中,「先虐後爽」是一種慣用技巧。前期以反派的惡來凸顯主角的善良與可憐,勾起觀眾的同情心,也為後續的反轉留下鋪墊。不少創作團隊為了激發齣劇情的「虐點」,往往會用第一視角的拍攝手法,讓觀眾代入式去感受劇中的情緒。

美光出品的中老年短劇《金榜題名之母憑子貴》開頭就鋪墊了女主角的兩個兒子的人設反差——哥哥善良包容,弟弟自私自利。一次意外哥哥失蹤,弟弟上了大學交了女朋友開始變臉,不認母親並且稱她為老乞丐,當媽媽來到婚禮現場弟弟怕被拆穿,拿着酒瓶就想要殺了她。母子間的一次次衝突交手,讓觀眾不斷感受到弟弟的可怕與媽媽的可憐,進而讓虐點升華。

虐完了就該「爽」。當衝突點到達極致之後,另外一個正面人物出場,解救主角於危難之間、並且讓壞人得到嚴懲,爽點便達成了。在《金榜題名之母憑子貴》中,失蹤又失憶的哥哥變身成億萬富豪,以貴賓的身份來參與弟弟的婚禮,正好碰見了媽媽被打那一幕,拿出鞭子痛揍弟弟,懲惡揚善。在評論區里,不少觀眾就被這一幕「爽」到了,留言稱「哥哥太帥了,就要好好收拾收拾這個白眼狼」。

《金榜題名之母憑子貴》

一集短劇時長一分鐘左右,一部短劇大概70集到80集,而一多半的情節都是在製造矛盾衝突,等到觀眾的情緒疊加到頂峰,再以一個爽點讓情緒釋放,不給觀眾跳出的機會,情不自禁點擊下一集觀看,短劇的價值也完成了。

不過中老年短劇也逃不了同質化的套路,一個中老年的題材火了,無數個「換湯不換藥」的題材湧現,單看榜單,很多短劇甚至連標題都差不多:母憑子貴、父憑女貴,閃婚五十歲、新閃婚五十歲霸道總裁狂寵我……劇情故事也讓人眼熟,要麼是老年版的「霸道總裁愛上我」、要麼是老年版的《都挺好》。但對很多老年觀眾來說,或許邏輯並不那麼重要,講到我心裏更重要。

老年短劇怎麼拍:經驗為主、高效投放

就目前來看,老年短劇還是頭部公司主要在布局的類型。

根據wetrue數據,2024年6月及7月上榜的中老年短劇,背後關聯團隊多是麥芽、九州、點眾等頭部公司,入局較早、有豐富的達人/投流資源,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做中老年短劇更多是在原有基礎上的細分創新。

也因此,中老年短劇的創作周期、生產流程和常規的短劇沒什麼太大區別。

在選角時,大多數公司會傾向於選擇有經驗、有作品的演員,省去了再培訓的過程,還有很多短劇的主演是之前劇集、電影的群演。像拍了《爸我來清理門戶》《成家》《母憑女貴》《寄生上流》等短劇的提愛民,之前就已經在不少電影及電視劇中頻繁露臉,包括院線電影《我在春天等你》中的胡玉蓮、電視劇《與君歌》中的崔娘,在文化綜藝《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中和王勁松搭檔,扮演春夢婆。

短劇是一個圈子社會,更多時候,演員、導演以及編劇的選擇都是來自圈子的互相推薦。例如最近開機的一部奧運題材的短劇《我在奧運會當俠客》,邀請了抖音達人「三喜爺爺」作為主角,其製片人對「深響」透露:選擇三喜爺爺也是因為一個圈子認識的,三喜爺爺平時就愛發一些古裝扮相的短視頻,氣質和劇中的俠客人設特別適配,所以就選了。

三喜爺爺抖音短視頻

短劇作為一種快節奏的內容產物,一周拍完、一月上線是常態,老年演員很少會因為年紀而被寬容優待。有老年演員在接受採訪時就透露:「忙碌是常態。」早上六點半剛收工,7點要趕去另一個劇組化妝,一邊卸妝一邊化妝,一天睡兩三個小時也是常有的事。

今年四月,#退休公務員橫漂演短劇#登上微博熱搜,熱搜的主人公劉林曾提到,緊張的拍攝周期下,他也總結出了「能夠快速通過」的竅門——短劇不需要大量場景,靠人物對話推動劇情,追求爆點和反轉,表演時情緒飽滿,憤怒一定是極點,兇狠一定要徹底。所以對老年演員來說,劇情邏輯不是最主要,有爆點、有情緒才重要。

短劇拍好後,就來到了投流環節,在投流時,投手們持有大量的素材,以精心設計的測試計劃來匹配用戶,在巨大的流量池子里去評估誰愛看、什麼樣的素材能爆火,中老年短劇的投流,也秉持着這樣的邏輯。

根據新腕兒統計的《閃婚五十歲》的投放數據,6月14日到7月29日期間,這部劇在抖音投放了「時光短劇」賬號,預估投放轉化量16.6w,素材點贊數18.8k、素材評論數513、素材分享數1318,轉化效果還算不錯。而翻看其投流的素材,則是將各類「衝突」混剪,兒子和兒媳的衝突、女主跳廣場舞被騷擾霸凌、男女主去婚紗店被店員瞧不起,這些矛盾作為「鉤子」,吸引用戶點擊觀看全集。

經過這兩年的迅猛發展,短劇來到了成熟階段,短劇的生產者們也對用戶的習慣了如指掌——知道目標用戶喜歡看什麼、知道如何用情緒讓他們上頭、也知道如何能靠素材吸引他們持續點擊。

但與此同時,一些亂象也在浮現。以「中老年短劇」在社交平台搜索,隨處可見年輕人的吐槽帖子,父母省吃儉用,結果在短劇上花了成千上萬。央視也曾報道過,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互聯網知識不健全、網絡消費辨別能力弱,誘導進行不必要的消費;還有的會用低價先讓用戶付款,再默認續費勾選,之後幾集恢復正常價格,當用戶回過神來想要退款的時候,還找不到退款的入口。

這些或許會帶來一時的利潤,但放眼整個行業來看,只有創作者回歸內容、平台加強監管,短劇才會更長遠、更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