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中國電影報告發佈 陸紹陽解讀報告里的「含金量」

8月3日上午,第37屆大眾電影百花獎《2024中國電影藝術報告》《2024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發佈論壇舉行。

兩大報告發佈,以精準的數據、客觀的評析、動態的觀察、深入的思考,全面反映了電影藝術和產業發展動向上的良好態勢,報告如何指引電影人的工作方向?中國電影創作有哪些新特點、新挑戰及新要求?成都電影發展有着怎樣的特點?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中國電影家協會理論評論工作委員會會長、《2024中國電影藝術報告》主編之一陸紹陽進行了解讀。

關鍵詞:行業

中國電影呈現五大趨勢

論壇開場,陸紹陽以「與時代同行 與人民同心」為主題帶來分享。陸紹陽談到,中國電影創作正展現出多個鮮明的趨勢。近年來,現實題材與網絡電影持續成為創作熱點,深入生活,反映時代脈搏。同時,我國類型電影日益豐富,也為電影產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質量的保障。

從技術上來說,科技助力電影創作,不僅提升了製作水平,更推動了中國電影工業的長足進步,其中,《八佰》全片採用imax攝影機拍攝,開創性地提升了畫面的沉浸感與視覺質感,為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觀影體驗。在《長津湖》及《金剛川》等重量級作品中,數字合成與虛擬拍攝技術的運用已逼近國際一流水準,展現了中國電影工業在技術創新上的卓越成就。《流浪地球》系列,更是展現了對未來的展望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另一方面,主旋律電影創作也打破了傳統框架,人物鮮活,貼近生活,贏得了觀眾的共鳴,也湧現出許多優秀的中小成本電影。

同時,中國電影在傳統文化與現代精神的融合中重新綻放,藝術質量顯著提升。研究表明,近年來高票房電影的網絡評分較十年前有了顯著提升,這反映了中國電影對高質量追求的積極回應。

關鍵詞:觀眾

面向年輕人並非簡單迎合「短視頻潮流」

提到新要求,陸紹陽總結了三點: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為電影創作提供了根本指引;描繪時代恢弘畫卷,為創作者指明了方向;傳遞真善、弘揚主流價值的電影即為主旋律,為電影價值判斷提供了依據。

面對挑戰,中國電影創作也需勇往直前。「首先是ai技術的衝擊,它提高了製作效率,但也引發了關於工具與主體、過去與未來的討論。」然而,在陸紹陽看來,藝術家的獨特性和創造力是ai無法替代的。其次,信息傳播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導致審美趣味更迭周期縮短,電影創作需找到長周期與短周期之間的平衡,聚焦於人類永恆的主題。最後,消費群體年齡結構的變化要求電影創作者更加了解年輕觀眾,陸紹陽認為,實際上年輕人是很能為優秀作品坐下來、靜下心的,電影人需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和創新的思維,以高質量的作品吸引年輕人,而非簡單迎合「短視頻」等潮流。

關鍵詞:題材

成都題材能夠和年輕人同頻共振

《我的姐姐》展現成都溫情脈脈的城市風貌、《好雨時節》中成都的古韻今風盡收眼底、《前任》系列讓人感受到這座城市的現代與活力……近年來眾多以成都為背景或題材的電影作品不僅展現了成都的美麗風光和獨特文化,還通過不同的故事和角度傳達了成都的人文情懷和精神內核。

「成都在中國電影創作上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像苗月導演的《我愛敦煌》等新片,我覺得都是很亮眼的,」陸紹陽在採訪中說道,「這類題材是會和年輕人同頻共振的,我也希望我們的銀幕上會有更多呈現成都人生活、成都人精神面貌的電影。」

陸紹陽表示,自己來成都已經無數次,「我特別喜歡成都,因為成都它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是一個年輕人生活的天堂,我們電影是要面向年輕人的,所以如果我們的銀幕、攝影師真正表達出年輕人對生活、對這個世界的感受,我想這部電影一定會很受歡迎。所以成都這座年輕的城市也是電影的天堂。」

據了解,接下來,中國電影投融資大會也將有望在成都落地,以集聚更多全國性的資源和優質的項目,讓更多優秀電影作品在成都落地開花。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王茹懿 盧星宇 攝影 朱大勇 詹妮 責任編輯 常莉娟 編輯 王鍾婧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