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詭事錄之西行》在劇粉的期待下開播了,就如網友所說,省下了請流量的錢,什麼都能做好了。
在第一部的基礎上,《西行》顯然有錢了,故事一上來,就是大唐著名畫師的壁畫降魔變。
充滿着唐朝風韻,又帶着點文化特色的壁畫,根據演員的爆料,是進行重新製作的,只是因為第一個不合適,就不惜耗費工期重新製作。
沒有流量只有錢,那錢自然就得花到刀刃上面。除了在製作布景上,衣着裝飾上,充滿了古韻特色,亭台樓閣,街道館舍,也無一不在彰顯着大唐的風土人情。
最值得稱讚的還是第一個案子降魔變,因為大唐第一畫師秦孝白的一句魔王點睛,將要殺人,引發了一系列的案件。
看起來每個案件都跟他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實際上他在這個紛紛擾擾的人世間,是最純粹的一個藝術家。
降魔變壁畫,就是他最好的心血,最美麗的絕唱。所以他在完成最後的點睛之筆時,一直都在糾結。
畫不出來,他就開始着急,開始大發雷霆,到處酗酒發瘋。看起來好不正常的一個人,卻是整個案件魅力值最高的一個人。
他對畫畫的熱愛超出了所有,在看到喜君超絕的畫藝之時,他也只是單純的跟着喜君,想要收她為徒,傳授所有的畫畫技藝給喜君。
都說看一個人,是審視還是凝視,從眼神就能看出來,確實一點沒錯,秦孝白那純粹又執着,帶着點瘋魔的眼神,一下子就好像大唐盛世當中的那些詩人一樣。
醉酒當歌, 快意人生。無論發生多大的事情,都影響不了他追求藝術的美,不能妨礙他心中的堅定。
即使身處暴躁,一直畫不出來,他也不會接受師弟的提議,用特殊顏料走捷徑,這確實能交差,但是會毀掉他的信念。
面對公主府強權的壓迫,他依舊堅持着自己的信念,沒找到感覺就不點睛。在藝術上的痴迷與純粹,看得人無比感慨。
他的眼光也確實好,看中了喜君,公主府找到喜君試圖讓她去點睛,她卻淡然處之,嚇退了公主府的官員,同時給秦孝白爭取到了機會。
在他最混亂的時候,喜君也是坦然相待,勸說他找回自己的本心。台詞其實很空泛,但是兩位演員演出了心領神會的美。
同樣是畫畫高手,這場在壁畫前的對話,是一場屬於藝術家的心靈交匯。所以結束之後,秦孝白也是由衷的發言,喜君是他的人生之師。
秦孝白這個角色的妙處在於,選擇了於毅這個人來演啊。因為從出場開始,秦孝白就給人一種感受,這跟《靈魂擺渡》的無名,有着不一般的契合。
上次被於毅驚艷到還是十年前的《靈魂擺渡》,沒想到一眨眼十年都過去了,於毅的功底,顏值,狀態卻還是沒變。
在《唐朝詭事錄之西行》當中看到這麼多舊人,相信很多觀眾的第一反應都是,《靈魂擺渡》真的沒有續集了嗎?答案估計是沒有了。
可導演組在降魔變這個單元,依舊藏了不少巧思。為藝術執着的秦孝白,最終為了師弟阿祖留個全屍,刺瞎了雙眼。
在寺廟這場動亂當中,秦孝白是一個純粹的外人,牽扯不到朝政。當所有事情落幕,他盤腿而坐,雙手合十,一下子就有了無名的神性。
尤其是後來,導演還給了秦孝白一段特寫。他摸索着前行,帶着師弟阿祖的屍體,一步步離開了繁華的大唐。
《靈魂擺渡》的專屬曲調響起,配合著於毅自己的唱腔,這段真的好像是多年前的無名,曾經的一段經歷。
只是命運作弄,他還是不得善終,在執念之下,他繼續佝僂着身體前行,也不知道是多少年後,碰到了冥王,然後入黃泉,成為了靈魂擺渡人趙吏。
降魔變這個案件的宿命感,實在是太強了。也不枉費觀眾,多年來一直惦記着啊,導演跟演員確實也用心了。
於毅從年輕的時候開始,確實沒帥過。他能唱能演,既能夠唱流行,也能夠唱戲腔,可以說是集才華於一身。
從第一部到現在的《唐朝詭事錄之西行》,片尾曲其實都是他的聲音。尤其是《西行》的片尾曲,簡直太好聽了。
不僅暗藏了主角蘇無名跟盧凌風,更是從真正的古風出發,每一句詞都契合了曲目,不是網上那種簡單的口水歌。
他一開口,觀眾就能體會到歷史文化所帶來的震撼。宛轉悠揚,蕩氣迴腸的聲音,每一個音符背後,都是一段厚重的歷史故事。
但凡這個角色換個人來演,別說片尾曲,就是那段出現僅僅幾秒的嵇康曲,都得另外找人來唱。可找了於毅,這就顯然是他自己的聲音了。
之前的《靈魂擺渡》也是,他就是又唱又演,低沉內斂,又不失去厚重歷史底蘊的聲音,是整部劇的靈魂。
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時,日日與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離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間隔十年了,可於毅唱過的詞曲,完全是想起就能夠起雞皮疙瘩,而且能夠唱出來的程度。
從《靈魂擺渡》到《唐朝詭事錄》,這個團隊其實都沒怎麼變過,差不多的人,用心的製作。
雖然說這也就導致了他們班底內部演員很難有演別的戲的機會,可是每個人的演技都很穩定,更是藏龍卧虎,什麼才藝都有。
趁着大家還能演得動,接一個繼續拍《唐詭》續集吧。尤其是於毅,千萬不要停,該唱唱該演演,他在內娛確實是沒有代餐。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