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古樂團合作,奏響300年前的音樂

7月11日晚,遠道而來的意大利諧振古樂團,聯袂上海恰空古樂團,在上海夏季音樂節帶來一場巴洛克音樂盛宴。

音樂會從亨德爾創作於意大利的歌劇《羅德里戈》組曲開始。亨德爾研究專家、羽管鍵琴演奏家法比奧·博尼佐尼認為,亨德爾1706年至1709年間在意大利的創作,躋身他最好作品之列。「我確信他也這麼認為,1709年他突然離開意大利時,把所有的樂譜都裝進箱子裡帶到了英國,所以這些手稿現在都在大英圖書館。」

演出現場

音樂會還演繹了亨德爾清唱劇《時間與真理的勝利》詠嘆調「守護天使看顧着我」,以及女高音康塔塔《如此殘酷讓我流淚》等作品。此外,還有維瓦爾第《f大調四小提琴協奏曲》《b小調四小提琴協奏曲》等。這些曾經蒙塵的冷門曲目,隨着近半個世紀巴洛克音樂的復蘇,逐漸回到觀眾的視野。

意大利諧振古樂團和上海恰空古樂團的此次合作,籌備了四年之久。台上的音樂家們來自五湖四海,每個人的演奏風格都不一樣,但對巴洛克音樂的痴迷,將他們緊緊聯繫在一起。

演出現場

當法比奧·博尼佐尼還是個十幾歲的孩子時,他就開始用管風琴演奏巴洛克音樂,並被其深深吸引。「在我看來,17至18世紀的巴洛克時代,是西方古典音樂的黃金時期之一。這一時期,發生了一場音樂語言的革命,由此誕生的巴洛克音樂,並不深奧,但極易觸達人心。如果說,貝多芬描繪了他自己的絕望和幸福,那麼亨德爾或蒙特威爾第描繪的就是人類普遍的絕望或幸福,我們可以從中窺探自己的靈魂,這是巴洛克音樂的魅力。」

7月8日,博尼佐尼在積架上海交響音樂廳演藝廳舉行了一場觀眾見面會,吸引了不少專業學者、演奏家和樂迷。台下踴躍的提問,讓研究巴洛克音樂多年的博尼佐尼感到欣慰。他說:「欣賞『古樂』的門檻並沒有你想像得那麼高。我們不是畫家或雕塑家,但也會去博物館,因為欣賞和觀看這些傑作是一件美好的事。音樂也是如此。我們可能無法理解其中的奧秘,但那又如何呢?聆聽就是音樂之美的一部分。」

博尼佐尼在上海夏季音樂節邊講邊演,介紹巴洛克音樂

定居荷蘭的上海恰空古樂團小提琴手任瑞琪,是在奧柏林音樂學院求學時愛上了巴洛克音樂。在歐洲,他曾與許多不同的樂團合作,演繹巴洛克音樂。在任瑞琪看來,巴洛克音樂最大的魅力在於,永遠都不只是照着譜子演奏,舞台上的即興表演和互動,總能給演奏家和觀眾帶來驚喜。未來,任瑞琪希望上海恰空古樂團可以與更多古樂團合作,把更多元的巴洛克之聲帶到中國。

在上海夏季音樂節,除了可以聽到巴洛克音樂,還可以來一場以「巴洛克建築」為主題的city walk。從雅緻的花園飯店出發,步入國泰電影院璀璨的光影世界,沿着南昌大樓浪漫的六邊花飾尖塔,駐足南昌路100弄《新青年》編輯部、泰戈爾銅像和林風眠故居,最後落腳於科學會堂。漫步梧桐掩映的街巷,感受東方與西方的碰撞與交融。

以「巴洛克建築」為主題的city w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