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子腔藝術勇敢「走出去」,讓世界「聆聽崇信」

近年來,崇信縣搶抓「一帶一路」和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機遇,深入挖掘闡釋縣域歷史文化內涵,圍繞公劉農耕、唐代軍旅、古樹名木等地域文化主題,鼓勵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創作出了一批深入生活、紮根人民、謳歌時代發展的精品力作,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弦子腔成功走出甘肅,走向世界。

紮根芮鞫沃土,文藝之花全國綻放

崇信古稱芮鞫,周人的先祖公劉曾在此教民稼穡、傳習桑麻,創造了當時先進的農耕文明。公元788年,唐代名將李元諒屯兵抗擊吐蕃,始築崇信城。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為文藝創作提供了肥沃土壤和天然養分。

建國初,崇信就有規模不等的弦子腔演唱班社32家,主要分佈在黃寨鎮侯家老莊、柏樹鎮白羊窪、閆灣等村社。侯家老莊弦子腔第三代傳承人侯兆銀,用了近10年時間,搜集整理出弦子腔演齣劇本46個、曲調33個。2013年,馬長春、楊柳編著出版《崇信弦子腔》一書,為弦子腔藝術的傳承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近年來,崇信縣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和藝術精品工程,陸續建成了村級文化廣場65個、非遺傳習基地2個、非遺保護培訓中心1處,為弦子腔、崇信民歌等民俗民歌文化展示展演提供了廣闊平台。侯家老莊、白羊窪、閆灣等弦子腔傳承班社從演唱團、社火團的形式逐漸發展壯大,先後註冊成立了公司企業,推出了一批具有較高水準的演藝曲目,開始在全國各地進行巡演。2017年崇信弦子腔被列入平涼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17年至2023年,傳統弦子腔劇目《八仙拜壽》先後參加大型人文紀錄片《古道崇信》、 cctv-2《生財有道》欄目宣傳片《文旅經濟看中國書記說文旅——甘肅崇信:神奇山水樹,美麗汭河灣》、《中國影像方誌·崇信篇》拍攝錄製,並通過電視頻道、政府網站等媒體平台集中進行展播,引起了各地網友的熱議,進一步增強了崇信人的文化自信,大幅提升了崇信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傳唱國風隴韻,文藝演出惠及城鄉群眾

崇信弦子腔藝術植根於芮鞫大地,是芮鞫文化的根脈。其演唱內容多為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如《包公插花》《夜打登州》《雙官誥》《百寶箱》等經典劇目。在漫長的歲月里,歷代傳承人又結合民間民俗、傳說故事、趣事逸聞等增加了許多針砭時弊、規勸人心、激濁揚清的現實生活情節,如《小姑賢》《二姑娘害病》《老換少》《打懶婆娘》等特色劇目。由於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實際,弦子腔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逐漸發展形成了「芮鞫遺韻」的特色文化品牌。

據統計,每年全縣弦子腔文化企業開展各類惠民演出、受邀商業、文旅駐場等達120多場次,從寶雞、白銀、隴南,到天水、慶陽、固原……崇信弦子腔在西北大地上不斷唱響。

對外交流互鑒,文藝精品出海講好中國故事

弦子腔從崇信走出甘肅,走向全國,還在「一步一個腳印」邁向世界。2017年,由崇信弦子腔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王宏榮等創作編排的弦子腔劇目《八仙拜壽》參加由盛世中國夢組委會、中國民間體育文化交流促進會、愛我祖國耀我中華組委會聯合舉辦的「2017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慶典演出大獎賽」,在全國30多個省市優秀參賽節目中脫穎而出,斬獲銀獎;2018年,參加由俄羅斯文化藝術交流協會、中國民間體育文化交流促進會、盛世中國夢賽事組委會聯合舉辦的「慶祝中俄建交69周年走進海參崴武術與藝術交流大賽」獲得銅獎。

從紮根鄉土、全省巡演到面向全國、走向世界,崇信弦子腔多次赴外演出,充分展現了絢麗多姿的民俗民間文化和獨具特色的西北風情,有效提升了「山水龍泉,養生崇信」的知名度,樹立了崇信對外交流的友好新形象。

未來,崇信弦子腔將持續深耕內容、豐富劇目、創新表達,進一步拓寬「走出去」的道路,砥礪「內功」、不斷前行。

來源:崇信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