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孟秀麗 通訊員 王希銘
近日,昆德拉的文學偶像、與卡夫卡齊名的「中歐四傑」之一赫爾曼·布洛赫的長篇小說成名之作《夢遊人》由浙江文藝出版社·key-可以文化重磅推出。本書由德語原文直接翻譯,是中文世界首部德語直譯本,更收錄多幅布洛赫罕見珍貴的手稿、舊照。
《夢遊人》是布洛赫首部長篇小說,被譽為「繼《尤利西斯》之後不朽的傑作」。小說聚焦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歐洲三十年的動蕩歲月,以三部曲的形式塑造了三代「夢遊人」。夢遊人行走在清醒與深眠、現實與夢境之間,是社會價值持續崩潰的時代人們精神境況的濃縮。
「喬伊斯之後歐洲最偉大的小說家」
喬治·斯坦納曾說:「布洛赫是喬伊斯之後歐洲最偉大的小說家。」奧地利作家赫爾曼·布洛赫確是歐洲當之無愧的現代文學巨匠。米蘭·昆德拉將他奉為致敬一生的文學偶像,曾說:「布洛赫,他的照片就放在我工作的檯子上,他朝我微笑,嘴裏叼着煙斗。」漢娜·阿倫特更是撰文無數,向整個英語世界傾情引薦這位她心目中「20世紀的偉大小說家」。此外,他還是與茨威格共命運的知心好友,是為數不多與托馬斯·曼保持書信往來的文學友人。
1886年,布洛赫生於維也納一個猶太紡織商家庭。在成長過程中,布洛赫展現出迷人的全面智識:他接手了家族紡織生意,鑽研紡織機的改良,獲得專利;同時,他也對哲學、文學有高度熱情,筆耕不輟,活躍於維也納知識分子圈。1927年,年近四十的布洛赫毅然選擇放棄工廠,進入維也納大學學習數學和哲學,並在同一時期轉向文學創作。四十五歲,他向世界奉上了第一部長篇小說《夢遊人》,一舉成名。
在《夢遊人》中,布洛赫展現出他對時代的焦灼關注,並自此開始了摹寫20世紀歐洲社會的文學之路,陸續寫下《着魔》《無罪者》《維吉爾之死》等作品。因對現實的披露,他的作品一度在德國成為禁書。1938年,布洛赫受納粹迫害入獄,後在國際文學同仁的全力營救下開始流亡。晚年,布洛赫再度跨界,轉向哲學、社會政治學甚至心理學,希望能給混亂的世界一個答案。1950年,布洛赫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卻在一年之後因心臟病不幸去世。
談及布洛赫的創作,阿倫特曾精準評價道:「他的寫作處於不可挽回的過去和還未到來的未來之間。」在布洛赫的文字背後,是一片他竭力填補的時代空洞。
20世紀現代主義文學的偉大範本
《夢遊人》由《1888年:帕瑟諾或浪漫主義》《1903年:艾施或無政府主義》《1918年:胡桂瑙或現實主義》三部曲組成,分別塑造了貴族軍官帕瑟諾、會計艾施、逃兵胡桂瑙三代典型的「夢遊人」形象。小說中,軍官帕瑟諾徘徊在傳統與現代的十字路口,深陷不確定性的恐懼,不知何去何從;會計艾施徒勞地渴望拯救價值顛倒的世界,卻最終發現自己本就是價值崩潰的一部分;逃兵胡桂瑙則一路招搖撞騙,與混亂、失序的時代同流合污。布洛赫以如此三種代表人物展現了人在面對價值貶值時代的三類可能性——迷茫無助、徒勞掙扎、同流合污,呈現了世紀之交歐洲思想變革的三個階段。
昆德拉評價道,這是一部描述歐洲文明價值逐步崩潰過程的作品;托馬斯·曼也說,《夢遊人》是一部令人欽佩的作品。《夢遊人》的確是這樣一部深植於時代的巨著。小說出版的1931年,正值歐洲經濟大蕭條、德奧政局風雲變幻之際。布洛赫用宏大的篇幅,波瀾壯闊地描繪了工業文明對歐洲封建社會的衝擊,金融危機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歐洲人民的影響。工業文明、經濟危機、第一次世界大戰,社會巨變衝擊着變革時代下的每一個「夢遊人」。
而在小說技法上,《夢遊人》更是一部公認的比肩《尤利西斯》的現代主義文學代表之作。布洛赫在小說中糅合多種文體,形成一種獨特的復調特性,改變了歐洲小說傳統的敘事模式,以一部《夢遊人》完成了對傳統小說形式的深刻變革。尤其是小說的第三部,布洛赫融入了詩歌、哲學論述、商業信函、報刊文章等多種文體,形成了一種藝術技法難度極高的復調性,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頗深。正如昆德拉所說:「《夢遊人》預示了小說未來的可能性。」
此次出版的《夢遊人》是國內首部德語直譯本,譯本原文來自德國老牌出版社蘇爾坎普初版於1994年的經典版本,由資深德語譯者黃勇傾情翻譯,致敬並盡最大程度還原布洛赫文風。黃勇曾用筆名「明誠致曲」,於2020年7月受邀加入國際赫爾曼·布洛赫學會,是嚴格意義上國內最早於互聯網發行的《夢遊人》中文全譯本的譯者。他致力於布洛赫的中文譯介,以《夢遊人》為起點,筆耕不輟地譯完了《着魔》《無罪者》《維吉爾之死》等作品,而這些作品後續也將由浙江文藝出版社陸續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