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海電視節,看見「繁花」的綻放之旅

熟悉的主題曲《偷心》再次響起,白玉蘭「最佳中國電視劇」最終被《繁花》拿下。

與此同時,現場也響起熱烈的歡呼,對於這個結果,大家絲毫不感到意外——這幾乎是整場晚會最沒有懸念的獎項,也與大多數人的預測如出一轍。

要知道,白玉蘭中國電視劇單元共十個獎項,《繁花》早在入圍之初便佔據九個,沒有入圍的「最佳編劇(原創)」僅僅是因為《繁花》屬於文學改編,不符合提名標準。最後也實至名歸,這部劇在白玉蘭攬獲最佳美術、最佳攝影、最佳編劇(改編)、最佳男主角、最佳中國電視劇五個大獎,整場晚會都被掌聲與鮮花包圍。

話題從內場蔓延到互聯網平台。

胡歌二次「封帝」的消息在微博「爆掉」;演員吳越拿起話筒對唐嫣說,「加油汪小姐。」沒有到場的王家衛、游本昌、馬伊琍、辛芷蕾,所有台前幕後的主要工作人員都相繼被提到。追了半年劇的網友們,依然對這部劇的相關消息,懷有最大的熱情。

四年磨一劍的《繁花》從播出到完結半年之後,仍讓主創感到與有榮焉,也重塑着大眾的「上海印象」。

過往的白玉蘭,大家在抵達電視節後,都相約一起吃小龍蝦,討論內容行業的變化。今年到了上海,越來越多的同行開始沉浸在滬上風情之中,受影視劇影響,重新「審視」上海這座城市。

胡歌在領獎時說:「看完《繁花》,愛上上海這座城,愛上上海文化。」一部劇,帶動一個產業的想像,也不斷賦予一座城市新的內涵與活力。

《繁花》更像是當下影視行業的一種寓言:它成為好內容天花板的範本,將評價體系從單一的數據、觀眾口碑拓展到一個城市的文旅效益,讓「尋找下一個《繁花》」成為本次電視節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影視劇的魅力,在「繁花」盛開的這個夏天,得到淋漓盡致的彰顯。長視頻平台、觀眾、和我們所生活的城市,也比以往需要更多「繁花」。

開幕,期待

6月24日,第29屆上海電視節開幕式活動,參會者擠滿一堂。前排有內容行業的大佬坐鎮,後排有從業者來尋找市場風向。新一年的白玉蘭,大家都想看一看,內容行業還能創造怎樣的「奇蹟」。

整個會場雖依然鬧熱,但與往年不同的是,大家都漸漸放下焦慮,學會「peace&love」。很少再有人去討論如何重新找回長視頻用戶的注意力,也很少有人去「抱怨」平台項目過會難、資金批准有限的問題。大家反而更期待,在《三體》《漫長的季節》《長相思 第一季》《繁花》等爆款之後,長視頻平台還會帶領行業穿越風沙,抵達怎樣的曠野之地。

這種期待最先體現在網絡端。開幕式當天,騰訊視頻「ta從現場來」的鵝劇派對活動,從上午十一點開始,進行長達四個小時的直播。在此期間,2024年鵝劇片單的主創們相繼出現在紅毯上,為大家「宣講」各大劇集的主要看點。

從白百何、迪麗熱巴、雷佳音、唐嫣、張若昀等國產劇界的主力軍,到陳都靈、陳飛宇、張晚意、周依然等新生代,明星藝人陣容的強大直接撐起鵝的臉面。上次這麼星光熠熠的場景,已經要追溯到去年底的「星光大賞」。

在藝人微博和劇集官微下,清一色幾乎都是粉絲和網友們的期待聲。下午的騰訊視頻2024影視發佈的重磅活動還沒開始,《長相思 第二季》《貴女》《柳舟記》《永夜星河》《煥羽》等劇和藝人,已經登上數十個熱搜主榜,創造近百個熱搜話題。

經過兩年行業降本增效的結構調整,輿論生態肉眼可見地更加健康。當天片單預告釋出後,網友並沒有像曾經那樣注重藝人在劇中的番位或者戲份,反而更看重劇本類型和主創班底,希望新一代的演員能有機會與有經驗的前輩學習,藉助好內容實現「咖位」的升級,而非單純依賴數據流量。

憑藉《繁花》提名白玉蘭最佳女主角的唐嫣,即便再次大火,卻也在相關報道中宣布下部戲不選主角,選擇女配的消息。網友們並不覺得唐嫣自降「咖位」,反而讚賞這位女演員選劇的勇氣與膽識。

因為在過去一年中,好內容向每一位觀眾展示了自身的影響力,即使是一個不起眼的配角,在主創團隊的協作中,依然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

這樣的例子,在入圍白玉蘭最佳電視劇的作品中都有跡可循,比如《漫長的季節》中的蔣奇明,作為一個聾啞人,他在劇中的角色沒有台詞,戲份也有限,但在僅出現的幾場戲中,蔣奇明便將「性張力」打造成自身的「名牌」;當晚拿下白玉蘭最佳男配角的寧理,在《繁城之下》中也並不是主角,但為了精準呈現人物性格,他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學會釘鞋的全部步驟,又花了三十年的時間,終於站上白玉蘭。

范湉湉在走紅毯時,激動到落淚,其中的感觸不難想像。這位用「潑辣」的表演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女藝人,人到中年,憑藉《繁花》終於可以用「演員」介紹自己,成功轉型。

如果有好內容傍身,那麼演員在提升演技的同時,也在延長自己的職業花期。白玉蘭男女主角提名中,范偉、胡歌、唐嫣、楊紫等,便是憑藉一部部經典爆款,讓觀眾反覆愛上;如果內容一般,演技有限,那就可能出現「配角掀桌」「無效播劇」的尷尬現象,整個劇組都白費功夫。

在長視頻平台「尊重藝術家」的呼籲下,現今的網友比既往更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專業」比「流量」更有說服力。

爆款、信心

觀眾的心態在轉變,整個行業的信心也在逐步恢復。

24日下午三點半,「鵝劇派對」的狂歡剛結束,2024年騰訊視頻年度影視發佈又來襲。

對於大眾來說,劇集更多以一種「產品」的形式出現在觀眾面前,大家的口碑評價決定了相關類型的興衰。但對創作者來說,在生產「產品」的過程中,他們更需要一定的篤定與自信,才能在沒有方法論可言的市場中,生產出優質的內容。

如果說上午的「鵝劇派對」是觀眾的狂歡,那麼下午的年度發佈便是從業者信心的重建。

進入發佈會現場之前,騰訊視頻劇集影像展覽也在同步進行,《三體》《西出玉門》《繁城之下》《與鳳行》等好作品,無論體量大小,只要口碑在線,都會出現在展板上,代表着平台的一種嘉獎,供大家拍照留念。

展覽活動上,還有劇集服化道的展示。有的牆面上掛着「聽診器」,有的擺放着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老式單車,有的是上海經典建築的一角,有的則是各色古香古韻服飾的陳列……這些在現場看起來樸素的場景、服裝和道具,卻在年份的推移中,各有寓意,創造着屬於不同時期的黃金記憶。

《陳情令》《三十而立》《全職高手》《漫長的季節》《繁花》等劇被打印成「台詞掛曆」的形式,出現在展柜上。與會者路過時,紛紛駐足停留,撕下其中的經典台詞用來收藏。

這些經典劇集不僅走進了觀眾的心裏,對於騰訊視頻來說,也是一次次的探索和前進。視頻平台從2010年代起步,在野蠻生長中進入精品化時代,在打擊盜版中實現付費會員破億時代、會員收入破億時代,憑藉著新經典的不斷打造,又進入當下的頭部效應時代。展覽台前的作品無一不證明,好內容是穿越此間風沙的唯一「法寶」。

事實上,過去兩年的降本增效,對於行業情緒而言,是一個不小的轉折,很多從業者都看不到未來的方向在哪裡,在製作方面也變得更加保守,不敢嘗試新內容,因為商業化而在藝術性上做出讓步。

但在「繁花效應」中,從業者確實看到長視頻平台擁有幫助行業度過危險期的領航能力。

最顯著的便是好內容以爆款之姿頻繁地出現在大眾面前。以騰訊視頻為例,2023年,《三體》《漫長的季節》《長相思 第一季》《繁花》從年初貫穿到年尾,引爆數據、開拓類型、反哺文旅。

2024上半年,《繁花》之後,《與鳳行》《慶余年第二季》到完播不久的《玫瑰的故事》,都在捅破內容的天花板,不僅將騰訊視頻的數據月月保持在高水位,同時也在各自領域中突破固有的類型敘事,具有極強的創新性、獨特性與不可替代性。

在年度影視發佈現場,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在線視頻首席執行官孫忠懷發表主題演講時提到,平台要建立內容的多維度評價體系,將不再以「商業性」的單一維度衡量內容價值,而是兼顧藝術性,鼓勵創新,讓好內容生生不息。

「我們過往主要從項目的經濟效益、是否能賺錢來評價, 現在我們改了,改為二元評價:既看經濟效益,又看作品的藝術成就和行業口碑、觀眾口碑。不再只看錢。」

發佈會現場,多個大劇的預告片在高清的屏幕上呈現,每播一部劇,大家都在討論它有可能帶來的影響,王寶強、唐嫣、亦舒,都是現場熱議的高頻詞彙。在《永夜星河》播出時,現場甚至進入十秒鐘的「入神狀態」。

《繁花》之後,還有更多的「繁花」在路上。持續的好內容,持續的運營策略,帶來的是與會者對行業未來持續的信心。

押寶,影響

2021年,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參加白玉蘭時,整個文娛行業都處於憂心忡忡的狀態。

三年過去,所有人都意識到,長視頻的價值,始終都是獨一無二的剛需品。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於,長視頻平台的內容影響力,可以穿越周期,影響一代又一代年輕人。

《漫長的季節》和《繁花》在上海,已經成為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頒獎晚會進行之前,在各大飯局上,同行之間互相押寶,《繁花》獲得最終大獎幾乎是無人反駁的答案。就像它的提名數量一樣,這部劇的好幾乎是全方位的,不僅在於數據、口碑、藝術風格,更在於對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的「重塑」。這種多重維度的價值,只有少數「孤品」可以做到。

上海電視節期間,一位影視相關的從業者告訴刺蝟公社,《繁花》對上海的影響很大,劇集播出之後,上海文旅便開展各種宣傳,展覽館中有,走在地鐵通道中,也可以看到上海景點打卡的廣告位。

或許是《繁花》中玲子在日本打工的劇情深入人心,在日料店裡,馬伊琍主演的劇集甚至也在輪番上演。在社交平台,黃河路、苔聖園、和平飯店,已經是旅遊博主們無法忽略的經典打卡點。

「繁花效應」帶來的文旅經濟效益,讓上海這座國際都市嘗到了甜頭,並決定將這種效益放大。6月26日上午,白玉蘭「上海視聽」精品推介會上,被稱作現象級作品的《繁花》,正在帶動聚焦上海市民生活的滬上電視劇改編熱。

觀眾喜歡小情小愛,更喜歡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但「繁花效應」並不是一時形成的,它需要時間的沉澱。

這種沉澱不僅指長達四年的劇集製作周期,平台需要給藝術家們足夠的時間和耐心;另一方面,指的也是平台對「內容地圖」巨大潛力的挖掘——讓觀眾透過影視劇,認識城市、感受底蘊。

2021年,《山海情》呈現了寧夏地區的脫貧過程,黃土大漠的西北底層故事,感動無數觀眾,並在第二年拿下最佳電視劇白玉蘭獎;2023年,內容地圖從西北跨越山海,抵達《漫長的季節》東北地區,又南下到《故鄉,別來無恙》的成都煙火,最後落地《繁花》的海派風情。

影視劇的功能早已不再是「娛樂大眾」這麼簡單,而是從每一個人普通的生活寫起,向內推開心靈的大門,向外重塑城市印象,讓大眾透過屏幕看到更廣闊的生活方式,也在屏幕之外追逐閃亮的日子。

白玉蘭獎電視劇類別評委會主席、中國導演閻建鋼評價入圍的十部電視劇曾說:「電視劇縮短了我們與世界的距離,擴展了我們對文化交融的認知,那些多彩的、厚重的、神秘的故事,無一不展示着電視劇獨特的魅力。」

騰訊視頻在啃難啃的ip、做難而正確的事情時,也抵達長視頻平台的「長期主義」——事實上,這屆白玉蘭,無論押寶《漫長的季節》,還是《繁花》,最終都是騰訊視頻的勝利。

落幕,使命

6月28日,電視節的最後一天,萬茜、劉亦菲、唐嫣、張小斐等女明星,在熱搜主榜居高不下。

五年前,中生代女演員們還在各類頒獎舞台上為自己奮力爭取機會,五年後,大家都憑藉自己的代表作在影視領域發光發熱。

再看領獎台上,每一部被嘉獎的劇集背後,創作者都付出超乎想像的努力。《繁花》編劇秦雯整理劇本時發現,在劇本改編的過程中,自己竟然寫過上百萬字;《漫長的季節》中,主創們天南海北地找那片金黃的玉米地,想盡辦法讓王響的火車開起來,最佳導演辛爽也向觀眾保證,自己已經在努力工作……好內容誕生的原因在於,總有人在反覆嘗試中,只為與觀眾打一個共鳴的響指。

不得不承認,從平台端、製作側到演員行列,整個行業生態變得更加可持續。

過去,大流量+大ip+強卡司陣容,是國產劇屢試不爽的搭配法則,動輒十萬百萬的數據,讓從業者不惜沖昏頭腦,最終得來的卻是數據造假,觀眾吐槽。但這兩年行業對於「流量」「鮮肉」逐步祛魅,長視頻平台樂意扶持新人力量,更願意將劇本遞到各位演技派與藝術家的手中。

主創們對於故事的講述方式,也漸漸多元。國產劇不再是偶像劇的天下,入圍「最佳電視劇」單元的《漫長的季節》,聚焦老年群體,總共12集,卻讓上百萬人在豆瓣為其打下9.4的高分,創下2010年代之後國產劇口碑新高;《故鄉,別來無恙》並沒有流量藝人加持,絲毫不耽誤成都的休閑與舒適,透過屏幕傳到觀眾面前。

比起結果的「好看度」,整個行業更關注過程的「合理性」。作為本屆白玉蘭最大贏家,騰訊視頻共18部制播作品入圍36項大獎,6部作品獲得10個獎項,這種打造好內容能力的背後,源自平台在認知層面的持續改革。

孫忠懷在2024騰訊視頻影視發佈現場,開誠布公地分享了騰訊視頻內容業務發生改變的具體策略。其一,平台減量提質,完善財務模型,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其二,為了減少企業惰性,工作室繼續實行輪崗制,並提高考核壓力,增加對好內容的饑渴感;其三,改變制播關係,與製作公司「風險共擔、共同面對觀眾、收益共享」。

最重要的是,騰訊視頻始終做好服務者角色,鼓勵專業的藝術家們高產,讓行業在不確定的市場道路中,走得更加穩重,帶給觀眾更多回饋,「簽約即大功告成的時代,不利於行業的穩健發展。我們希望讓真正專業的創作者,真正優秀的製作公司能夠賺到錢。要麼一起抱頭痛哭、要麼一起開香檳慶祝。」

這些早已體現在騰訊視頻的整個內容生態中。劇集之外,綜藝、動漫、紀錄片也在關照不同圈層的群體喜好。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第五季》入圍「最佳綜藝節目」單元後,騰訊視頻影視發佈現場揭曉,這檔節目將首次以劇集《即刻上場》的形式出現在觀眾視野;動漫《鏢人》不僅入圍白玉蘭「最佳動畫」提名,也因為觀眾的「用手投票」出現在影視改編行列。

整個娛樂業都不再迷信爆款定律,也不再製造話題焦慮,而是一切從好內容出發。

今年網絡視聽大會上,孫忠懷在《新使命,新征途,以內容為志業》的主題演講中,提到平台的「使命感」是第一位的。一家企業的健康發展,不僅關係到企業的命運,還關係到行業上下游、萬千家庭的就業謀生,以及每個人的日常娛樂。

從《三體》《漫長的季節》《繁花》的行業效果,到《慶余年第二季》《玫瑰的故事》的觀眾反饋,關注有價值的議題,講好一個故事,是所有使命感的基礎。

這個故事可能影響更多《繁花》的出現,也帶領着觀眾,穿越逆旅,抵達繁星。

頒獎晚會結束了,但行業對於白玉蘭獎項的討論還在持續。這個夏天之後,影視行業也將走向新的周期,在這個周期里,《三體》《漫長的季節》《繁花》也將如同行業中指路的燈塔,等待下一個接棒者的靠近。

就像孫忠懷在主題演講最後總結道的那樣:「這也是我對於電視劇行業的長期期待,期待獎勵長期專業建設者、貢獻者,期待我們在理想的曠野里,最終繁花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