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明獲金爵獎最佳男演員,詮釋笨拙身材和純真眼神

6月22日晚,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頒獎典禮在上海大劇院舉行,金爵獎主競賽單元八大獎項逐一揭曉。

哈薩克斯坦影片《離婚》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員獎。影片集喜劇與悲劇於一體,流暢地描述了處於危機之中的社會現實和夫妻關係。評委會認為該片特有的天真感,讓電影本身和人物都熠熠生輝。

黃曉明憑藉《陽光俱樂部》獲得最佳男演員。在發表獲獎感言時,黃曉明說,在他26年的從影生涯中,經歷了很多起起伏伏、跌跌撞撞,也經歷過無助、失望、難過和彷徨:「今天終於越過了高山,站在這裡,感覺像是遇到了18歲時那個樂觀無畏的自己。讓我更加堅定、勇敢地走下去。」

黃曉明在影片中飾演一個智商認知水平停留在孩童時期的中年人吳優。評委會認為,演員通過笨拙臃腫的身體以及純真的眼神,闡釋了這個角色的獨特魅力:「在他的眼神中我們不僅看到了一種難能可貴的信念與力量,同時也看到了人性最溫暖的底色。」

由顧長衛執導的《刺蝟》獲得最佳編劇,評委會認為,該劇本輕鬆駕馭了人物的喜怒哀樂、生活日常和荒誕,「讓我們不禁為與芸芸眾生如此不同的劇中人物歡呼雀躍。」由管虎執導的《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獲得最佳攝影。攝影師張穎用鏡頭巧妙地展現出了人物的壓抑和孤獨。通過獨特的運鏡技巧,使得香港的建築、城市和人物臉部給評委會留下了深刻印象。

阿根廷影片《成年人》榮獲評委會大獎。該片視角獨特,提醒人們在一個充滿謊言、無能和無解的世界中,不妨嘗試「從年輕人的角度看問題」。由伊朗導演艾哈邁德·巴拉米帶來的《拾荒人》因其對災難之中的人類生存做了有力且具藝術性的刻畫,獲得藝術貢獻獎。

傳承與新生,是這座「電影之城」的底色,「立足亞洲、關注華語、扶持新人」,是上海國際電影節始終秉持的初心。今年也是上影節金爵獎亞洲新人單元創辦二十周年,二十年來,亞洲新人單元挖掘和推出了一大批如今活躍在世界影壇的電影新人。

金爵獎頒獎典禮上,曹保平、岩井俊二、大鵬、孫怡四位電影人分享了他們和亞洲新人單元的不解之緣。十八年前,作為新人在舞台上捧起亞新獎盃的曹保平,今年以該單元評委會主席身份,回到當年夢想出發的地方,感慨良多:「當初我得獎的那部片子是《光榮的憤怒》,客觀地說,我後面的每一部電影都有它的影子。新人需要機會,需要舞台,我們這些曾經的新人,一定會竭盡全力支持這些『新生』的夢想。」曾在「亞新」成立初期應邀擔任評委會主席的岩井俊二說:「這是一個屬於亞洲和世界的電影獎項,它讓我看見了世界電影的長久未來。」

與「亞新」一路成長的大鵬,難掩激動,2015年,他帶着導演處女作《煎餅俠》走上上影節的紅毯,三年後,又帶着《縫紉機樂隊》入圍亞洲新人單元,今年擔任亞洲新人單元的評委。大鵬說,他不是一個很自信的人,是「亞新」給了他做導演的底氣:「我就是從亞新出發的,我拍的、我演的,也都是普普通通、但又特別愛做夢的人。亞新,讓我們被看到了。」同樣心懷感激的孫怡說:「直到今天,我彷彿依然能看見當初領獎台上的那個自己,在亞新的聚光燈下,我們收穫着勇氣、信念和新生。」

6月20日,本屆上影節金爵獎亞洲新人單元揭曉了各項榮譽歸屬,中國電影《這周五的遊樂場》獲得最佳影片大獎,該片聚焦中年女性在夾縫中的生存困境,此前曾入圍2023年電影項目創投「製作中項目」單元。印度導演阿比拉什·夏爾馬憑藉《以火之名》獲得最佳導演獎,該片男主角薩提亞·蘭詹獲得最佳男演員獎,印度電影《異羽之鳥》主演賈亞士里摘得最佳女演員獎,中國影片《魚刺》《棲身塔》分別將最佳編劇獎、最佳攝影獎收入囊中。在亞洲新人單元,越來越多的新人在此收穫勇氣和信念,他們實現着電影人的蛻變成長,見證着一個電影節的生生不息。

金爵獎主競賽單元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離婚》(哈薩克斯坦)導演:達尼亞爾·薩拉馬特

評委會大獎:《成年人》(阿根廷)導演:馬里亞諾·岡薩雷斯

最佳導演:巴庫·巴庫拉德澤,《院中雪》(格魯吉亞/俄羅斯)

最佳男演員:黃曉明,《陽光俱樂部》(中國)導演:魏書鈞

最佳女演員:奧瑪洛娃·阿米拉,《離婚》(哈薩克斯坦)導演:達尼亞爾·薩拉馬特

最佳編劇:鄭執/郭方方/顧長衛,《刺蝟》(中國)導演:顧長衛

最佳攝影:張穎,《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導演:管虎

藝術貢獻獎:《拾荒人》(伊朗)導演:艾哈邁德·巴拉米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