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新二十年!有多少亞洲電影新力量在這裡被世界看到?

  昨晚,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單元頒出了所有六個獎項,中國導演曾志憑藉《這周五的遊樂場》獲得「最佳影片」大獎。曾志動情地回憶說:「好幾年前,我看到這邊在放電影,過來一看,發現是上海國際電影節的主會場。過了幾年,我竟然跨過了這條馬路,來到了這個主會場,這是很大的一個跨越。意味着我的電影之路開始了,真正地開始了。」

圖說:《這周五的遊樂場》獲得「最佳影片」大獎

發現和培育新人新作

  正如曾志所言,創辦20年來,從默默無聞,經精耕細作,亞新單元不斷從中國及其他亞洲各國和地區發掘電影新人導演,扶持亞洲電影新生力量,如今已是亞洲電影界不可忽視的重要獎項。許多來自亞洲各國和地區的新人,帶着自己的處女作來到這裡,收穫讚美和肯定,堅定他們的創作方向,之後成長為本國和地區乃至亞洲電影創作潮流的一個引領者,這是今天回看亞新這方舞台,不可替代的意義。前幾日在金爵論壇(亞洲電影沙龍)上,導演李霄峰分享自己拍攝處女作《少女哪吒》時的經歷說,雖然電影節發的獎金難以滿足一部電影全部製作成本,但如果作為創作者,第一筆資金來源於電影節,那意義重大,「它讓你在業界紮根」。

圖說:頒獎儀式現場

  事實上,越來越多從這個平台走出來的新人導演和他們的作品被市場認可和接受,甚至追捧。寧浩導演從拿到「最受大學生喜愛的影片」的《綠草地》,拍到了火遍大江南北的「瘋狂」系列;曹保平和萬瑪才旦導演從參加亞新,到成為該單元的評委,前者成為商業類型片大導,後者成就了獨特的民族電影在世界影壇大放異彩。許多曾經的獲獎者,如今已在國際影壇上嶄露頭角、引領風潮。

扶持亞洲新興電影力量

  頒獎典禮上,播放了一則動人的短片。短短三分鐘,2004年第一屆亞洲新人獎的三位評委黃蜀芹(中國著名導演)、大衛·波德維爾(美國電影學者)、佐藤忠男(日本電影史學家),還有亞新獎的老朋友何平、萬瑪才旦、羅啟銳依次跟大家「照面」。他們都已經不在了,但在他們的見證下誕生並且茁壯成長的亞新,想必是令他們欣慰和喜歡的。

圖說:現場播放的短片

  本屆電影節報名參加亞新單元評獎的314部作品來自25個國家和地區,入圍的11部作品全部為世界首映。在過去的20年中,我們始終鼓勵亞洲新興電影市場,用實力推動着亞洲電影的發展。從2015年開始,除了最佳電影和最佳導演外,組委會又新增了最佳男、女演員等獎項。亞新曾收到過年近八旬的日本導演完成的處女作報名影片,也曾經給年僅10歲的中國小演員頒發過「最佳男演員」。伴隨着專業度的不斷提升,亞新和它所在的城市上海一樣大氣謙和、包容開明。它歡迎一切新創作,鼓勵一切新想法。

  昨晚,所有獎項頒出後,本屆亞新單元所有獲得者和全部評委上台合影,由上屆亞新單元最佳導演獎得主羅冬為他們掌鏡。但漸漸地,幾乎所有在金爵廳的電影人都擠上了台,人群里有青春的臉龐,也有名導的笑顏,有對未來充滿希望的眼神,也有走過漫長跋涉路後的堅定眉宇,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亞新單元的好朋友,他們一遍遍地喊着,「亞新二十年,電影新力量」。(新民晚報記者 孫佳音)

亞洲新人單元獲獎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