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上影節|《里斯本丸沉沒》導演方勵:這部電影只有中國人能拍

6月14日,第二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首場放映(first film)在上海影城拉開帷幕,由方勵擔任製片人及導演的紀錄電影《里斯本丸沉沒》,作為本屆電影節開票後最快售罄的影片,在這裡舉行了放映。

製片人兼導演方勵在感謝大家支持的同時也表示,希望能把這部電影推薦給更多的人:「我們不單單是要完成一部電影,我們是要一起守護一段歷史,這段歷史被淹沒了82年,也被日本軍方否認了82年,我們要讓全世界都知道,這件事就發生在我們家門口,我們的先輩就是這段歷史的目擊證人,是參與者,是救助者,這件事只能由我們中國人來做!」

觀眾:全世界都應該來看這部電影

1942年10月,1816名盟軍戰俘被關進日軍武裝運輸船「里斯本丸」號船艙,從中國香港前往日本。由於日軍違反《日內瓦公約》,未在船上懸掛任何運送戰俘的旗幟或標誌,里斯本丸號在海上平穩行駛三天後,在中國舟山東極島海域被美軍潛艇魚雷擊中。日軍為防止戰俘逃跑,企圖把所有戰俘埋葬在這片海域,而就在危急關頭,卻有255名舟山漁民冒着槍林彈雨,一次次划船衝上去將落入水中的戰俘救起……這段真實發生在82年前的歷史,就是方勵耗時8年完成的《里斯本丸沉沒》要揭開的歷史真相。

當天一早,影廳門口就排起長隊。電影開場後,跟隨着方勵和受訪者的講述,一段段塵封的故事、一個個鮮活的人物,還有讓全世界都為之共情的,對戰爭的痛恨以及對家人的思念,讓現場每個人都沉浸在那段歷史帶來的震撼與傷感中,場內不時傳出啜泣聲。放映結束後燈光亮起時,很多人還擦拭着眼淚,當製片人兼導演方勵登台時,現場響起掌聲和歡呼聲,向他表達敬意與肯定。

方勵向全場觀眾介紹了和他一起完成這部電影的主創團隊成員,還邀請前來觀影的盟軍戰俘後代及舟山漁民後代登台跟觀眾見面,為影片擔任歷史顧問的英國歷史學家托尼·班納姆博士也在現場見證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他表示:「沒有想到20年之後的今天,在上海,方勵和他的團隊能夠把我人生當中最震撼、最有共鳴,最有共情的歷史記憶用一部這麼棒的紀錄電影呈現出來。」

有觀眾直言「上影節首場放映後勁兒太大」,也有觀眾在接受採訪時還忍不住哽咽,只因「真實的歷史故事觸人心弦」「每一字每一句都在攻擊淚腺」;更有觀眾表示看了這部電影才知道82年前在東極島海域還發生過這樣的事,「這部電影應該讓全世界都來看看!」

挺身而出「搶救歷史」 方勵:這是我的使命

2014年,方勵在東極島聽到當地漁民說起附近海底有一艘沉船的故事,好奇心驅使他去查閱資料,結果懷疑那艘沉船就是歷史上的「里斯本丸」,為了證實自己的想法,他分別在2016年和2017年帶領專業團隊進行兩次搜尋,終於在偏離歷史坐標36公里的海底找到並證實了「里斯本丸」的沉沒以及具體坐標。

既是電影人,同時也是地球物理勘探和海洋科技的專家,也正是因為這兩層身份,讓方勵成為影片國際策劃焦雄屏口中那個「必須要去做這件事的天選之人」。而當他得知那段歷史正在被世人遺忘和忽略、且親歷者只有兩個人在世的時候,他又不惜一切代價投入到尋找和里斯本丸沉沒有關的每一個人的線索,用他的話說就是:「我們都不年輕了,我們得搶救那段歷史,要讓世界知道82年前在我們家門口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於是,在歷史顧問托尼·班納姆、軍事顧問費恩祺的協助下,方勵輾轉中、英、美、加、日多國,最終找到380多位親歷者後代,並在過程中驚喜找到了另一位倖存者。

《里斯本丸沉沒》製作周期歷時八年,即使期間資金鏈斷掉,方勵也從沒想過放棄,「就算18年我也要把這件事幹了,這是一種天然的使命,是內心的一種承諾。」正如本片國際策劃焦雄屏說的那樣:「他用攝影機記錄了一個歷史上的空白,他做了歷史上很偉大的事情,我以當他的朋友為榮,以參加這個項目為榮。」

戰俘後人:我深深地感謝中國人

《里斯本丸沉沒》的歷史故事裏,中國舟山漁民先輩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方勵透露,東極島是一個極小的島嶼,當年島上只有幾百人,但他們在看到漂浮在海上的盟軍戰俘時,懷着「救人一命,天上一星」的樸素信條,一次次冒着日軍的槍林彈雨奮力划船沖向海中救人,最終救上來384人,並在日軍登島搜查時藏下3名戰俘並輾轉一個月將他們護送往英國駐重慶領事館。「他們救下了遠比他們以為的更多的人。」影片中的親歷者丹尼斯·莫利這樣回憶。因為中國漁民們的英勇行為,原本打算將戰俘盡數射殺的日軍也不得不停火救人。最終有700多人得以返回自己的家鄉,而這背後更是700多個家庭的生命延續。

此次上影節之旅,十幾位盟軍戰俘後代也前來支持影片的首場放映,感謝方勵讓世界聽到了歷史的聲音,也讓他們的家人在幾十年後終於得到釋懷。

曾在片中接受採訪的倖存者丹尼斯·莫利如今已經去世,他的女兒丹尼斯·維尼特意來參加了這次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首場放映,當天她不但見到了當年參與救援的舟山漁民後人,還在現場收到了一份意外驚喜——前來觀影的香港學者沈健將她父親丹尼斯·莫利2006年去香港時拍攝的一張照片送給了她,這讓她激動不已:「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我都深深地感謝中國人。」盟軍戰俘安德魯的兒子也在發佈會現場表示:「如果沒有舟山漁民當年的相救,就不會有我現在坐在這裡。」

從銀幕影片到現實世界,從歷史故事到現代生活,《里斯本丸沉沒》用詳實的採訪和探尋建立起全世界的情感連接,展現了中國人刻在骨子裡的人道主義精神,也讓觀眾在感受人性光輝的同時銘記戰爭給全人類帶來的創傷,更加珍惜和平的來之不易。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肖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