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何猷君」,星競威武有流量卻難獲增量?

何猷君,這個在娛樂圈頻現的名字,也在資本側受到關注。

近日,知名電子競技俱樂部estar和ninjas in pyjamas(簡稱nip)的母公司——星競威武集團(nip group)計劃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代碼為「nipg」,此次ipo的承銷商包括德銀、中金公司、老虎證券、廣發證券。

另外,據天眼查,何猷君為星競威武集團聯合創辦人兼最大股東,其持股比例達到14.2%。在「電競+何猷君」這一標籤下,星競威武顯然不會缺少流量和市場討論度。

首先不可否認,作為朝陽產業,電競的「風」很大。frost&sullivan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電競遊戲產業規模為579億美元,預計到2027年將增長至1024億美元。

融資方面,根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我國電競行業共發生10餘起投資事件。在2023年體育投融資榜單中,電競處於領跑地位。

這些數據,反映出市場認可度提升以及政策激勵作用持續加強,對於星競威武等一批企業而言,無疑正處於成長的最好階段。

回顧星競威武集團的發展歷程,也有「規模取勝」的趨勢。

2023年1月10日,星競威武宣布以股權置換的方式完成了對瑞典知名電子競技俱樂部ninjas in pyjama的併購,據悉,這是迄今為止全球電競行業規模最大的跨國併購之一。

通過此次合併,星競威武集團全面拓展海外業務,成為覆蓋中國、歐洲、南美市場的全球性綜合數字體育集團。

近年來,該公司的營收規模也在持續擴大。據招股書,2022-2023年,集團收入由6580萬美元增至8370萬美元。

但與此同時,星競威武集團仍處於虧損狀態。招股書顯示,2022-2023年,公司凈虧損從630萬美元增加到1330萬美元。

表面上,人才管理和活動運營業務成本的增加,直接影響了公司利潤水平,2022-2023年,星競威武集團成本支出分別為6210萬美元、7650萬美元。但深入來看,這也是電競產業盈利模式仍不明晰的一個具體體現。

《2023年度中國電子競技產業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電子競技產業實際收入為263.5億元,同比下降1.31%。在收入構成中,電子競技內容直播收入佔比最高,達到80.87%;賽事收入、俱樂部收入、其他收入佔比分別為8.59%、6.42%、4.12%。

可以看出,電競行業創收傾向性較強,更為側重一個板塊的運營。對此,有業內人士就曾指出,「目前我國電競產業的開發程度仍在低位,尚未形成完整的、可循環的生態閉環」。這種情況下,除了星競威武集團,也有不少電競公司存在類似難題,如國內最大的電競運營商英雄體育在衝刺ipo的道路上,就因「增收不增利」的業績表現遭遇市場質疑。

而如今星競威武集團也啟動ipo,想要滿足發展野心,首要的顯然還是需理清盈利邏輯、打通商業化脈絡。

對於如何走穩商業化道路,目前星競威武集團給出的答案是「電競+」,其在招股書中提出,將試圖通過電競俱樂部賽道天然的品牌和流量效應,孵化賽事活動、人才經紀、電競教育、電競綜合體、ip授權等多元業務,實現電競生態多場景業務的相互協同和滲透。

目前也有了很多布局動作,比如,自2020年以來,集團賽事活動業務已在中國超過70個城市舉辦了超過400場賽事活動;人才經紀業務吸引了全球知名藝人、team wang主理人王嘉爾的加入等。

但其「電競+」模式的發展核心還是在於業務協同,目前來看,在打通業務閉環、開啟利潤閘門的過程中,星競威武要做的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