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森嚴的等級,從「慕容復」的一份盒飯上,看得明明白白

最近,一位網友對曾扮演過慕容復的演員張國強做了調侃:慕容復已經從追求復國,到有個工作盒飯了!

視頻中,張國強不僅向大家安利他劇組的盒飯,並直言「有工作餐,證明我有工作可做,還能省菜錢」。

對影視行業工作者來說,「盒飯」或者「便當」,是個十分熟悉的詞。

因為行業性質,劇組都會解決演員的食宿問題。

但張國強或許不清楚,並不是所有劇組的盒飯,都會包裝成這麼精緻的樣子,並提供六七種可選的口味和菜肴,供演員選擇的。

各行各業都有十分森嚴的等級,在魚龍混雜的娛樂圈,這種區別更甚。

大多數情況下,從一份簡單的盒飯上,就能看到一個演員在劇組中的地位,甚至能反應出,娛樂圈懸殊的身份差別。

盒飯,早就不僅僅是一份簡單的餐食保障,它是地位的標尺。能吃上一頓精美的盒飯,也成了那些懷揣夢想的橫漂年輕人,窮其一生的追求。

在劇組,並不是所有演員都吃「盒飯」,劇組負責後勤的生活製片,一邊會按照演員的身份及人數,準備特定的餐食。

而我們所說的「盒飯」,已經默認它是劇組最底層的演員,也就是群演們和工作人員的餐食了。

這些盒飯,其實並非張國強說的那般「美味」,因為盒飯基本都是大鍋飯,也做不到營養均衡賣相好看。

好一點的劇組,會給群演們提供一葷兩素,這些葷菜,很多都是「偽葷菜」,也就是說,菜里所謂的肉,也就幾片大白肥肉,沾一點油水而已。

盒飯本身吃起來並不美味,只能充饑,經費條件好一點的劇組,會給群演們提供真正意義上的肉菜,有時候還會配雞腿或者炸雞等,但這樣的餐食標準,在整個橫店甚至行業內,都是鳳毛麟角。

之前《微微一笑很傾城》的劇組工作餐,就被傳出十分「豪華」,群演們吃的很好,是有真葷菜的。

一般盒飯中,最常見的菜是馬鈴薯絲,炒豆芽,炒白菜或蓮花白,豆腐之類的。即便是這樣的飯,也是按照一人一餐的標準供應的。

這對於那些在劇組從事重體力活,或者需要付出體力勞動如拼殺、衝刺、奔跑的群演們來說,往往是不夠的。

大多數群演,在忙碌一早上之後,中午飯很可能吃不飽,他們也只能多要一些米飯,或者多喝點菜湯。

群演盒飯的運輸,一般有兩種。

一種是用保溫桶運送的大鍋飯,運到地方上,再由工作人員分發到每個演員手中。這種飯量大管飽,但口味一般,打多打少,全看打飯人的性格和臉色。

另一種,是從外面訂購,早已打包好,直接運送到劇組,一人一份的包裝快餐。

雖然很多劇組宣稱,群演的盒飯標準不低於35塊一份,但從盒飯質量上看,很難達到這個標準。

這也讓整個劇組中負責訂飯打飯的工作人員,成了一項肥差。

曾有業內人士在社媒吐槽,一個劇組負責訂餐的工作人員,拍完戲後的油水,都夠買一輛新車了。

這種話半真半假,但負責生活後勤的崗位,事多且雜,但油水是很豐富的,而且權力很大,群演們一般都不敢得罪。

這一點,其實香港電影情節里,有很多場景能反映出來。

《喜劇之王》中,尹天仇因為拍戲耽擱全組趕工進度,就被吳孟達飾演的工作人員刁難,他寧可丟掉那個盒飯,也不給尹天仇吃。

這種現象,就是當時劇組的真實寫照。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盒飯」還是「便當」,無論在內地電影文化,還是香港電影文化中,都是「底層」的代名詞。

星爺就特別喜歡拍盒飯情節,《長江七號》中,就有他飾演的農民工在大樓樓頂狂炫盒飯的場景。

《英雄本色》里的小馬哥,《咖喱辣椒》里的招文強,都有通過盒飯,反應角色本身窘境的場景。

內地電影里,《我不是葯神》中王傳君頂着一頭邋遢的長髮,坐在馬路牙子上吃盒飯的場景,已經成為影史的經典片段之一。

「盒飯」的窘迫,不僅僅在餐食質量本身,很大程度上,還因為用餐環境,本就沒什麼尊嚴可言。

如果在橫店這樣的影視城,其實還好,尤其拍宮廷戲,群演們可以在建築或陰涼處用餐。

但如果拍野外戲,尤其是自然環境比較惡劣的,那吃飯這件事,就變得很難。

一般劇組,不會給群演提供桌子椅子,基本就是席地而坐,或者蹲下來直接吃,有些年紀大或者身材肥胖的群演,吃一頓飯都會滿頭大汗。

也是因此,場地內一些可以放盒飯或者擱置東西的地方,就變得十分搶手,需要及時「佔領」。

有群演會佔領劇組公車的踏板,有人會挑選有高低差的各種檯子,更有甚者,會選擇劇組垃圾桶的桶蓋,將飯放在桶蓋上吃。

很多時候,連續工作勞累的群演,根本顧不上乾淨衛生,怎樣以最舒適的姿勢吃飯一頓飯,才是他們首要需要考慮的。

所以,一個劇組中午用餐的場景,看起來既擁擠又辛酸。

如果一位父親或者母親,看到自己的孩子為了掙錢過這樣的日子,肯定會心中泛酸眼裡泛淚。

但沒辦法,比起很多吃不上飯的職業,這已經很好了。

當然,上面的這一切,都是「群演」的待遇,群演是整個劇組中,地位最低的演員,所以他們的待遇,自然也是最差的,溫飽已是最高標準。

可其他有名氣的演員,或者明星,待遇就大不相同了。

現如今,張國強不算是一線演員,但有身份有作品,所以劇組給他的待遇,是中等水平的。

像他這樣,可以自行挑選口味、包裝精緻的所謂「盒飯」,在劇組中,其實叫「特餐」

從名字上就能看出來,「特餐」是區別於「大鍋飯」的,雖然比不上飯店裡的小炒美味,但一般都是色香味俱全,可以按照演員的口味和喜好挑選的。

特餐一般供應給劇組有身份的演員以及一些特殊演員,也會根據演員的年齡身份等進行定製。

比如:有些劇組有小朋友,就必須要提供特餐,但大多數,都是給那些四五線小演員提供的,他們或許有一些名氣,需要與群演區別對待。可又達到不到明星的標準,就只能為他們提供「特餐」。

吃特餐的演員,工作環境都比較舒適了,很少會遇到群演的窘迫和尷尬。

餐食也可以任意挑選,大多數不限量,有的還會供應飲品、牛奶和水果。

如果劇組是一座等級森嚴的金字塔,那群演無疑就是最底層的勞碌者,吃特餐的人算得上中層,而處在金字塔頂尖的,自然就是我們熟知的明星們了。

有不少人看到過明星在社媒曬出與劇組演員蹲在一起吃盒飯的場景。

一般一個劇組百十來號人,明星會有三位到五位,這些明星們的餐食,會分兩種情況。

一種,是需要劇組按照明星的要求來準備,有的明星因為要減肥,有的有忌口,有的有特定的飲食習慣,所以需要特別定製。

這一類「盒飯」,一般種類、口味多樣,甚至可以「點菜」,比如想吃火鍋,燒烤,米線,麻辣燙,只要有要求,基本都會滿足,一頓飯也不限於一種。

即便是吃菜,也是現炒現做的打包菜,飲食標準要比群演好太多。

有的戲在城市或者影視城拍攝的話,明星們也會直接去當地的飯店或有名的餐館,跟導演副導演一起下館子。

他們基本不用考慮用餐的環境,即便劇組在野外,也會有保姆車隨行,用餐環境相當舒適,冬暖夏涼。

即便沒有保姆車,最次也會在導演的帳篷或臨時房間里,絕不會風吹日晒。

另一種,是明星自帶的餐食。

大多數明星,都不太願意吃劇組準備的飯菜,他們中不少人會自帶餐食。

至於這些餐食是否自費,就不得而知了,但自帶的飯菜,肯定是最為可口和美味的。

跟各行各業一樣,劇組裡,身份地位等級,是十分森嚴的,這種森嚴體現在方方面面。

但從一份盒飯上,就能明顯看出這種差異。

我們常用「領盒飯」表達一個角色演員的「下工」或「殺青」。

可悲的是,領盒飯這種場景,也僅僅適用於底層群演而已,對明星來說,他只是奔赴下一個片場,繼續自己的演繹生涯。

能真正和群演們打成一片的演員不多,但相較而言,港台的明星們,在工作方面,的確要比內地明星更為親民。

大家最為熟悉的,可能是劉德華

《失孤》的時候,為了塑造好人物,劉德華將自己折磨得不成人樣,每天風吹日晒。

即便是吃盒飯,他也和群演們一起吃「大鍋飯」從不自己開小灶,劉德華排隊打飯,蹲在牆角吃飯的視頻到處流傳,觀眾也為這位高風亮節的天王巨星頻頻點贊。

另外,港台明星們有隨劇組吃盒飯的傳統,因為拍戲節奏緊,他們平時又很少帶團隊出行,所以飲食住宿,基本上和劇組人員沒差別。

吳彥祖光膀子吃飯,廖啟智坐在道具箱子上大快朵頤,成龍席地而坐就餐,幾乎就是家常便飯。

不過,除了這些年流量小生們拍戲比較矯情之外,很多老戲骨,也從不在片場搞特殊。

吳京在排《戰狼2》的時候,幾乎投入了整個身家,為了拍好戲,他也常常顧不得吃飯,拍戲間隙在路邊扒拉兩口就馬上開工是常事。

趙本山拍戲的時候,也很少搞特殊,基本是和群演們一起,有什麼吃什麼,也從不挑食。

以前條件不好的時候,大家演戲沒什麼架子,但近些年,明星的地位被越捧越高,吃一頓盒飯,也開始吃出了優越感。

也正因為這樣,內娛有不少明星, 已經遠遠脫離了大眾,他們根本不知道真正的生活是什麼樣子,也導致他們對角色對劇情的理解,越來越懸浮。

《周處除三害》中,阮經天一個吃盒飯的戲,讓人一眼萬年,有那種最為淳樸的真實感。

可在演技綜藝《無限超越班》中,我們的所謂明星們,連基本的吃飯,都要端着架子,實在是讓人費解。

一份簡單的盒飯,早就不是早晚解決溫飽的餐食。

它是劇組的地位參照物,也深深撕開了娛樂圈明星們的遮羞布。

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自己的演員,能夠放下架子,真正到群演里去,體會人生百態,演出真正的群眾生活。

這一天或許很遠,但番茄君依舊相信,它遲早都會到來。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淼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