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會新風:允許部分歌手閉麥,讓觀眾先唱

文 | 眸娛

演唱會市場的熱度從2023年延續至今,出現了一些「倒反天罡」的現象。

例如:讓歌迷在台下給歌手唱歌。

5月6日抖音娛樂榜第一的消息是「第一次見闢謠觀眾沒假唱的」。原因是鳳凰傳奇在常州和北京鳥巢先後舉辦兩場演唱會,其中鳥巢演唱會被認為合唱聲音不夠震撼,聲音太小。

相比之下,常州演唱會不僅聲音嘹亮,甚至連熒光棒的揮舞也整齊劃一。

「6萬御林軍沒幹過3萬常州鐵騎」的熱點下,指向一股演唱會的新風:越來越多觀眾來到演唱會的目的,已經不單是想聽歌手唱歌了。

演唱會提供的娛樂價值邁向多元化。

但就在4月份,許美靜演唱會主動把麥克風遞給樂隊,遞向觀眾卻被指責不敬業。

演唱會「大型ktv化」,到底是曇花一現,還是新模式的信號?「讓歌迷來演唱會自己唱歌」的核心價值是什麼?為什麼有人會撲街?是否有可複製的方法論?未來又會如何發展?眸娛對談了多位演唱會愛好者與演藝行業從業者,試圖尋找答案。

「伍佰其實很敬業」

「伍佰演唱會其實不像網上段子說的那樣輕鬆,他很敬業。」

生活在長沙的紅玲是一名標準的演唱會愛好者,從事管理工作的她,由於事業的壓力,每年都需要參加3到4場演唱會來釋放自己的心情。

她指出,現在網上許多段子為了增加話題,刻意凸顯了伍佰在演唱會上「領唱員」的角色,似乎他只需要坐在那,起個頭,等觀眾自己唱完就能收錢。

但事實上,這種熱鬧的「合唱」、「段子」或「喜劇互動」都是為了能讓觀眾開心,歌手附贈的額外服務。

紅玲回憶在去年重慶演唱會,伍佰為了能讓現場的氣氛熱鬧起來,不僅唱滿了全場,還是全場在跑進行互動。「演唱會結束後又因觀眾強烈要求,安可(encore)了三首歌。」

相似返場演唱在周杰倫演唱會上也較為常見。

此前,周杰倫上海摩天輪演唱會因粉絲不願離場,返場獻唱《七里香》被罰20萬元;2023年世界巡迴演唱會悉尼站更是延長了一小時,演唱了58首歌曲創下記錄。

但這種口碑並非固定,他在「划水」時,亦會讓粉絲感到心寒。2022年末周杰倫新加坡場的演唱會,就有網友表示「演唱會一共就2個小時,裏面還穿插了很多樂手的獻唱,還有魔術表演、特效表演,無關緊要的環節有點太多了。」相關吐槽貼下,有大量粉絲表示「失望」。

在紅玲看來,演唱會作為一項單價並不低的娛樂項目,觀眾願意花錢購票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想要買開心。

歌手此時在台上,既是偶像,也是服務者。讓觀眾情緒價值得到滿足,是一直以來演唱會應做到的要求,但方式是多樣的,到今年剛好是流行「合唱」。

大多數歌手演唱會翻車基本源於沒有明確自己「服務者」的角色。

4月20日,許美靜南京場的演出現場,近2個小時的演出時間,許美靜本人實際演唱的時間加起來不足半小時。此舉引發粉絲的不滿,集體喊話主辦方「退票」。

從業者周安認為,許美靜這場音樂會用戶畫像非常明確,都是許久未見歌手動態的老歌迷,演唱會自然希望多與偶像互動,結果演唱會上連代表作都是由他人代唱,自然無法滿足觀眾的心理預期。

2022年末曾軼可演唱會翻車,同樣也是因為,曾軼可在舞台上進行了較長時間的dj打碟表演,而觀眾期待的唱歌表演部分時間較短,這種落差導致了觀眾的不滿。

值得指出的是,演唱會上觀眾要求的滿足與否一直存在一個彈性空間。無論是許美靜音樂見面會還是曾軼可演唱會都出現了觀眾和歌手溝通「延長時間」或「再唱幾首」的商量環節,但最終得到的回應是曾軼可的笑而不語與許美靜經紀人現場回懟粉絲「你做夢」的傲慢態度,最終才導致了矛盾激化。

在紅玲看來,伍佰與翻車的許美靜和曾軼可完全沒有可比性。「觀眾要的是值回票價的情緒價值。而後兩者完全置之不理,留給觀眾的只有糟心沒有開心。翻車是必然的。」

但另一位演唱會愛好者菁菁也表示,觀眾參加演唱會確實是為了開心,但方式不一定是熱鬧的大合唱,每位歌手的取悅觀眾的方式也不同。

菁菁是陳奕迅的粉絲。在陳奕迅演唱會中,觀眾和歌手就普遍比較反感現場的「野人」(過度熱情、喜歡尖叫或者做出其他激烈反應的觀眾)。

「我更喜歡安靜地等待燈光暗下後,熟悉歌聲唱響時一瞬間的感動。」箐箐表示。

演唱會策劃邁向「酒吧化」

不少觀眾已經發現,隨着2023年到2024年演唱會市場的持續火爆,演唱會也逐漸打造出除歌手以外的差異化特點。

例如,有網友總結,最有激情最適合大合唱的演唱會有:伍佰、鳳凰傳奇、張傑;最能玩梗創造抓馬劇情的是薛之謙的演唱會;陳奕迅和周杰倫的演唱會有許多聊天互動,氛圍更加輕鬆,並且每次會在舞台設計上加入創意元素。

深耕演藝行業的從業者周安指出,隨着近兩年演唱會經濟逐漸從火爆走向整體產業成熟,不同的演唱會根據歌手特點打造差異化也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參與演唱會的觀眾有70%以上不是某一歌手的固定鐵粉,他們購票核心的訴求還是讓自己快樂。而在取悅自己這件事上,每個人則有不同的方式。」

周安認為,這種差異化的本質,是市場做大後走向細分的結果。

2023年大型營業性演出全面復蘇,演唱會、音樂節爆髮式增長,5000人以上大型演唱會、音樂節演出場次達3100場,同比2019年增長97.23%,票房收入177.96億元,較2019年增長348.98%。大型演唱會、音樂節的受眾以女性觀眾為主,佔比超過6成,分別是65%和67%,受眾群體中25歲及以上觀眾佔比為63%。

儘管演唱會市場從2010年開始,已經根據規模分為大型商業演唱會,和小眾音樂人的小型現場演出。依照媒介的不同,也有線上線下等不同形式。但在內容上,此前各個演唱會除歌手代表曲目不同外,卻並沒有形成太大差異。

目前許多演唱會特色欄目的形成,大多是基於市場火爆反饋下,演唱會不斷提質的效果。例如,在演唱會內容上,不再僅僅是音樂,還可能融入了舞蹈、戲劇、視覺藝術等多種元素,為觀眾帶來更加豐富的藝術體驗。歌手也不只是負責唱歌,還需要兼顧這活躍氣氛,點歌,講故事等共情事件。

周安認為,現在演唱會上的許多設計,有照抄有酒吧的經營元素,「怎麼讓觀眾開心怎麼來。」

此前,薛之謙演唱會「大屏互動」上頻頻出現「超美素人」或「抓馬網紅」,被人質疑劇本。周安表示不清楚薛之謙演唱會一些抓拍是否是安排的,但確實有一些演唱會會安排觀眾提問,或起鬨合唱,其目的都是為了能打造更熱鬧的氛圍。「本質上,這就和酒吧氣氛組是一個概念。」

被重新定義的演唱會

回到最初的問題,從演唱會到「萬人ktv合唱房」,演唱會讓觀眾自己來唱歌的模式在未來是否具備常態化的可能。

在眸娛與多位從業者的探討中,認為此事並非天方夜譚,因為早在「無歌演唱會」之前,已經有「無人演唱會」。

2023年10月電影《泰勒·斯威夫特時代巡迴演唱會》在北美上映,作為一種特殊的「演唱會電影」電影類型,泰勒·斯威夫特團隊選擇了模糊「電影」與「演唱會」之間的界限來進行宣發。例如,繞過好萊塢傳統製片公司,直接與影院合作發行,放棄完整發行期,單純利用明星社交平台宣傳,鼓勵粉絲打破觀影習慣,在影院跟唱錄屏。

最終的票房成績證明了這一模式的成功,《泰勒·斯威夫特時代巡迴演唱會》在預售當日就以3700萬美元票房超過《星戰:原力覺醒》,成為北美首日預售總榜亞軍,僅次於《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最終全球票房達到2.67億,其中內地累計總票房1.01億,北美票房1.80億,英國票房1515.9萬,共打破35項紀錄,獲得84項里程碑成就。

到12月,新的演唱會電影《碧昂絲》首日再度以1162萬美元無懸念登頂,開創了2003年以來的同期紀錄,全球累計票房為4200萬美元。

如果一場演唱會,歌手可以錄歌但不到現場,那為什麼不可以到現場卻不唱歌呢?

周安認為對於演唱會市場而言,這是一個充滿變數的時代,演唱會可能會以「滿足觀眾」為由,被重新定義。

站在音樂的角度,這可能會是一件糟糕的事。但如果僅僅把演唱會定義為一項新的娛樂活動,則或許皆有可能。

他指出,2023年演唱會市場頻頻爆出的假唱事件,本質上就是市場的持續火爆與歌手狀態的不可持續兩者間的矛盾。「如果觀眾本身就是為了娛樂開心來的,而並非欣賞音樂來的,那麼這種模式並沒有什麼不妥,反而能最大程度地觸及增量人群,讓更多人享受接觸偶像和參與狂歡的快樂,極大的緩解當下演唱會供不應求的市場。」

這一模式倘若推行,唯一還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把票價打下來,讓這一娛樂模式更具備性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