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火爆的話題——
周迅翻車。
是周迅說了什麼出格言論,惹怒網友了?
不。
是因為一部2018年播出、2020年下架,全網找不到正版資源的老劇——
《如懿傳》。
什麼仇什麼怨,要反覆鞭屍一部「消失」的老劇?
就算劇難看、角色不討喜,為什麼要上升到演員?
沒查證之前,sir也一度以為,這又是內娛一場無聊的自嗨。
但看完好幾十個《如懿傳》二創視頻後。
sir才明白過來——
是《如懿傳》不夠好。
更是它替不爭氣的國產劇,承受了所有。
01
「這事都怪周迅」
《如懿傳》的翻紅,源於b站大規模的吐槽視頻。
去年,一位最早吐槽《如懿傳》博主表示,多年後重看《如懿傳》,發現這部劇是「霸總爽文內核,全員嚴重雙標」。
比如有人統計,如懿嘴上說不爭寵,但在前5集里,其實已經爭了7次。
所以,她「雙標」了。
再比如,如懿因不爭不搶,失去了很多朋友親人,但每一次別人死了,她好像都不為所動。
一部劇,一個角色,有多重解讀本來不是壞事。
但對如懿的吐槽,很快夾雜着對「208」的怨氣,遷怒到登堂入室的周迅身上。
兩年前,周迅參加《脫口秀大會》因為不懂騎手小哥的梗,就被蓋章認證過「何不食肉糜」。
於是,周迅那些出過圈的言論,走紅毯說「好多人啊」,《圓桌派》上說「我不讀書」,不再是率真、可愛。
而是「沒文化」「演技差」「耍大牌」的實錘。
於是《如懿傳》千錯萬錯,都被歸結到了周迅一個人身上。
網友翻出她曾經的節目。
發現她對如懿的理解是不要宮斗——
再接着,b站吐槽《如懿傳》視頻被大規模下架。
博主們收到了侵權投訴——
因為攻擊周迅「長得丑」「沒文化」「公鴨嗓」等,被判定為「人身攻擊,侵犯了周迅的名譽權」。
不接受觀眾批評,還動用特權捂嘴?
很快,周迅的微博被沖了。
客氣的,只是勸她接受批評,不要捂嘴。
粗暴的,直接用侮辱性的玩梗圖嘲諷。
事情發酵到現在。
再勸「對劇不對人」,顯然已經無效。
因為這屆網友會告訴你——
如懿這個角色,就是周迅本人創作的。
角色不討喜,那就代表演員人品爛,覺悟低。
網友搜羅的證據,都試圖指向:
劇里,貴為皇后的如懿虛偽、自私、不把下位者的犧牲當回事,還試圖得到觀眾的共情。
劇外,三金影后的周迅,彷彿也成了讓全劇組都當工具人,只為陪自己完成聖母夢的反派。
一時間,踩周迅變成了一種小圈子裡的風尚,人人都可以不由分說地來泄泄憤。
sir不否認每個人都有批評劇的權利。
但這場風波演變至今,已經夾雜了太多陰謀論和莫須有。
比如,通過捕風捉影,要說明《如懿傳》是個霸凌演員的劇組。
花絮里,霍建華說自己演生氣演到肝疼,李純大冬天跳池塘冷到崩潰,辛芷蕾被巴掌扇懵……
唯獨,沒有出現周迅。
再結合之前,許多人吐槽,由於周迅太大牌導演都必須對她言聽計從。
那麼這場「集體霸凌」的矛頭指向誰,已經不言而喻。
但其實呢?
霍建華不過是表達自己演戲投入。
而「打」辛芷蕾的,是和霍建華的戲,這不過也是劇情需要。
更有一些視頻標題赫然寫着:李純在劇組被霸凌。
結果打開視頻。
李純只是說,演衛嬿婉被欺負的時候,被媽媽看到,媽媽有點心疼。
這些素材掐頭去尾再組合到一起,卻變成了把節奏統統帶到周迅頭上。
許多人固執地想像出一個「惡毒周迅」。
聲討這個周迅。
在聲討中,感受到了精神勝利。
02
「不爭氣」的如懿
事情到現在已經愈發清晰了。
這是一場針對劇的批評嗎?
必須要說,《如懿傳》有自身的缺點。
甚至開播之初,並非沒有吐槽,最集中的有——
周迅太老。
親自演了十五歲的如懿。
霍建華的演技。
說他目光空洞,接不住對手的戲。
《如懿傳》的口碑和播放數據,是靠着長線慢慢漲起來的。
雖然劇中宮斗不如其他劇刺激,但細水長流的劇情,讓不少觀眾漸漸看了進去。
在開播後的一兩年里,仍然有不少觀眾會說《如懿傳》是近來少數能打動人的古裝劇。
不少吐槽說,要將《如懿傳》「拉下神壇」。
事實上它從來就沒有登上過神壇,豆瓣只有7.5,它不過默默陪伴過一部分它的粉絲罷了。
但為什麼今天,《如懿傳》卻迎來了史無前例的猛烈炮轟。
尤其是已經開播六年後,視頻也下架了四年。
某種程度上已經說明了——
今天吐槽《如懿傳》的網友,佔主流的,並不是當初完整追劇的觀眾,而是通過短視頻剪輯才接觸到這部劇的。
於是你能看到。
他們討論的,無關導演技巧、編劇、表演、攝影、服化道等關乎作品質量的各個方面。
他們審判的始終是——
如懿,這個人的一言一行。
因為如懿做得不對,所以周迅的表演是有問題的。
因為如懿做得不對,所以編劇就是錯的。
所以歸根結底,今天翻車的並不是《如懿傳》的質量,而是如懿這樣的人設。
因為她白蓮花,因為她人淡如菊,她不夠狠,不像爽文女主。
她這樣的人當主角,高高在上。
衛嬿婉這樣的底層,有野心,卻被當作惡毒配角。
多不公平。
於是如懿越「淡」,網友就越恨她。
但。
互聯網或許是沒有記憶的。
六年前和六年後的現在,已經有了代溝。
這屆最新的網友們,愛看的是爽劇,有仇必報,忍是忍不了一點。
而且講究的是搞事業,拿結果,鐵手腕。
於是套用到宮斗劇中——
用心搞宮斗,成為了唯一的政治正確。
今天批判《如懿傳》的人,言必稱《甄嬛傳》,把甄嬛當作模範,反襯出如懿三觀不正。
可殊不知。
《甄嬛傳》開播之初,被批評的就是「三觀不正」。
《如懿傳》播出時,前有經典《甄嬛傳》,「一鼓作氣,再而衰」的《羋月傳》,以及一大堆模仿者,宮斗情節已經過於飽和。
今天網友把《如懿傳》的不宮斗當成原罪。
殊不知當初它就是要拍出個不太一樣的後宮故事。
導演汪俊,拍過《四世同堂》《大時代》《夫妻那些事》擅長講述普通人的家長里短。
其實後來《如懿傳》成功收穫了一些粉絲,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在後宮劇這個類型中,講出了中年婚姻的感悟。
另一方面。
2017年,廣電要求省級衛視加強對宮斗劇的限制,當初《如懿傳》《延禧攻略》都遭遇了延時播出。
《如懿傳》已經把宮斗弱化到了這樣的程度。
可結果呢?劇在兩年後還是下線了。
而今天荒謬的是,許多人翻出這部被下架的劇,指責它不夠宮斗……
sir復盤下來,感覺到這應該是整個事件中最魔幻的地方。
那麼回到《如懿傳》。
今天不少人可能根本沒看過它。
它想聚焦的,不是傳統宮斗權謀,而是帝王家的婚姻圍城。
它想問的是,當如懿代表的追求「一生一次心意動」的理想主義者,落入到九死一生的權力爭鬥中,會迎來怎樣的悲劇?
失敗者敘事。
讓當年《如懿傳》和《延禧攻略》同期開播,被後者的爽劇邏輯比下去,成了收視炮灰。
如今《如懿傳》觸怒普通人的理由。
是我們過去根本就不會代入、在意的點——
上位者的偽善,以及他們對下位者的隱性霸凌。
舉個例子。
有一場戲,如懿誕下公主,母女平安,本該接生婆、丫鬟、太醫賞賜。
誰知如懿卻安排人告知:
恰逢南方大水,主子仙逝,賞賜減半。
抱着大女主劇的心態看,你會覺得,如懿情商高、母儀天下、體恤百姓。
但代入了賞賜減半的人呢?
當然是氣得想罵街。
△ 網友二創台詞
發現了嗎——
今天網友看《如懿傳》,根本就無法把它當做婚姻劇,甚至古裝劇來看。
劇中最大的反派:出身卑微、晉陞令妃的衛嬿婉,現在是擁有最多「勵志粉」的真·女王。
用衛嬿婉的方式打開《如懿傳》,血壓正常了,乳腺通暢了——
幫衛嬿婉實現逆襲的公公,都成了紫禁城掌管性張力的神。
階級的對比,《如懿傳》一不小心刻畫得過於鮮明。
如懿看到衛嬿婉種黃牡丹,大喜,讓人把圖樣縫到衣服上。
結果皇后各種不爽。
旁邊貴人趁機添油加醋,說這是大逆不道,覬覦後位。
但如懿就算是坐實了大不敬,也頂多是罰抄佛經。
衛嬿婉就不同了——
得罪皇后,她挨了一頓胖揍,還讓人給強行改了名字,被調到了腹黑貴人的宮裡,受盡屈辱。
過去,大家共情的是如懿,哪怕不爽,也是不爽如懿的不爭氣。
現在呢?
大家終於發現——
如懿和我們普通人,根本就是有壁的啊。
她能不爭不搶,是因為她出身帝王家,從小受到最好的教育,見過最大的場面,就算被打進冷宮,也能錦衣玉食。
但宮女衛嬿婉呢?
長得美,懂得多,沒讓她飛上枝頭,差點成為悲劇的開始。
甚至如懿的「不作為」,還加速了衛嬿婉的悲劇,和她後期的黑化。
就像《寄生蟲》台詞:
不是有錢卻很善良,是因為有錢才善良。
觀眾的是非觀,沒有破碎到不知道衛嬿婉就算再可憐,本質也是可惡的。
只是經過急速轉彎的幾年。
大家看劇的需求,也在消費降級。
不管看什麼劇,除了卑微打工人,好像沒法代入更多了。
《如懿傳》創作者沒錯。
他們只想安安靜靜,講一個刻骨銘心,終將凋零的愛情故事。
周迅對角色的理解也沒錯。
不參與宮斗,就是如懿的人生使命。
但這種對平等與自由的拔高,對權力擁有者的共情。
對今天的觀眾來說?
只能說,月薪五千,共情不來。
03
挖墳六年前的《如懿傳》,是今天內娛的冷笑話
《如懿傳》被吐槽出圈。
被提到最多的《甄嬛傳》。
完結十幾年,二創複習讓粉絲們變成甄學家,最近要開團綜的消息,被頂上熱搜第一。
兩部劇的底本都來自流瀲紫。
但鄭曉龍改編《甄嬛傳》的時候,有一套自己的想法。
我想拍一個帶有批判意識的古裝劇
近些年的古裝劇
多半是歌頌
大量的是在吹捧
包括一些皇上又年輕又漂亮又專情
雖然《如懿傳》也展現了乾隆的多疑、自私、虛偽。
但大家不解的是——如懿的人格太理想化了,甚至有點失真。
相比之下,《甄嬛傳》更具備人性的厚度,群像刻畫也更精彩。
這幾年,很多人把《甄嬛傳》當成「職場厚黑學」在看。
鄭曉龍卻反覆提醒:
「這根本就不是工作,這是你的人生啊!」
「國外對《甄嬛傳》的宣傳語是:一個不屈的靈魂,一個柔弱的女子對抗整個大清帝國。但我們這邊的批評家就看不出來,我真的奇怪。」
其實《甄嬛傳》也是「女頻爽文」。
但大家能對它反覆咀嚼,是因為它不加修飾地呈現了人性的複雜,上位者的骯髒。
更不畏懼將幾千年來的權力邏輯,層層解構,告訴你固化的階層,權斗的漩渦,如何困住每個人的自我。
也許鄭曉龍也沒料到。
當初他通過甄嬛整個黑化的白蓮花,所批判的腐朽權力結構。
卻被許多網友反過來解讀了——
甄嬛,是人生大贏家。
權力,就是要爭相靠攏和爭奪,才叫有上進心。
以至於今天,人淡如菊的如懿是大反派。
而「黑蓮花」,成了復仇爽劇里的最大有效詞。
△ 網傳《黑蓮花》上線24小時,充值金額超2000萬
但《甄嬛傳》經久不衰的生命力,其實源自它平等地理解了每一個角色,而不是掐着觀眾腦袋說:
這是壞人,那是好人;
這是三觀不正,那是可親可敬。
權力頂峰的皇帝,不再高大威武。
他被書寫成童年不被偏愛的大孩子,也是大腹便便,沒人喜歡的中年人。
曾經被罵「綠茶」「白眼狼」的安陵容。
多年後也被翻案。
我們終於發現,她被嫌棄的一生,就是普通人最不願面對的鏡子。
最後的勝利者甄嬛,如今也得到了更辛辣的評價:
中國式政治動物,媚上欺下,玩弄權術。
或許,觀眾不喜歡《如懿傳》不是因為「戀愛腦」,而是創作者將權力的頂層擁有者,描繪成道德高尚的聖人。
它試圖書寫棄權者的悲劇。
但它讓人共鳴的點,在當下卻顯得冒犯了:
棄權,也是分等級的——
「權二代」失敗了,斷髮了,可以被說人淡如菊,還能風花雪月。
但如果普通人失敗了呢?
泯滅人性?自作自受?
《如懿傳》從絕對私人的角度,看一個女子追逐真情無望,被困封建父權的悲劇,這沒錯。
只是如今的觀眾,在無意寫實的電視劇里,也看到了過於慘烈的現實。
而這,又像是一種矯枉過正的報復——
畢竟,今天又有哪一部國產劇,能以底層視角看世界,把普通人描述的鮮活、可愛、有共鳴?
《人民的名義》。
正派的是侯亮平。
因為他出身高貴,永遠秉公辦事,台詞都是可以抄在小本本的經典語錄。
但觀眾不愛他。
反倒出身底層的反派祁同偉,和高小琴過命的愛情,讓人磕到上頭。
《狂飆》。
張頌文和張譯都是戲骨。
但最終,大家記住的是靠賣魚一步步逆襲黑幫老大的高啟強,而不是永遠把抓賊當飯吃,高大全到有點木訥的安欣。
窮人,只能當反派。
而即便是難得有人味的反派。
也是這個寸草不生的創作環境里,偶爾搭上宣傳和正確的東風,抽到都要偷着樂的盲盒。
《如懿傳》的黑紅,源於內娛觀眾的不滿足,和國產劇的退步。
今天的爛劇,連爛都爛得太無聊了。
今天的流量,連臉你都認不出來了。
換句話說,國產劇當下的平庸,是做吐槽視頻都沒熱度,想私下罵一罵都未必找得到一起追的人。
有句話怎麼說來着——
過去看偶像劇,我共情的是被男主包下魚塘的女主。
現在看偶像劇,我共情的是女主身邊……月薪三千的保安。
於是,最近最火的視頻不是霸總,而是我在霸總短劇里當保姆。
觀眾想被看見,被理解,饑渴到要在一部古裝劇里找現代打工人的存在感。
而那些標榜着描述當下的影視劇,卻不再理解普通人。
普通人的失敗被描述得面目可憎,全都是為了襯托拜金的三觀,失真的成功,和明星的自戀。
戲裏戲外。
形成了諷刺的呼應——
因為降級沒有盡頭的世界,同樣不再有普通人的位置。
工作日幾點下班,節假日能不能調休,結不結婚、生不生娃,買到的房子還值多少錢……全部都無法由你決定。
既然這樣,那觀眾能吐槽的,能反抗的,又還剩下什麼呢?
可不就剩不太會說話的周迅,和早就被下架的《如懿傳》嘛。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老闆娘沒有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