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浦江畔世界會客廳,上海戲校舉辦70周年論壇和慶祝晚會

春日的黃浦江畔,微風拂面,夜色璀璨,從北外灘的世界會客廳看出去,兩岸建築流光溢彩。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自1954年成立,便和這座城市一起共同成長發展,走過了整整70年歷程。

4月15日,一場熱烈隆重的「海派戲曲高端論壇」和慶祝晚會就在世界會客廳舉行。一整天的活動中,領導、嘉賓、校友和全體師生員工歡聚一堂,用一場充滿「精氣神」的聚會,回顧70年輝煌歷史,也感受戲曲文化與城市文化的共生共美。

「海派戲曲高端論壇」和慶祝晚會在世界會客廳舉辦

當天下午,一場戲曲高峰論壇拉開校慶序幕。崑曲表演藝術家蔡正仁、京劇表演藝術家王珮瑜、中國電視戲曲代表人物白燕升、嗶哩嗶哩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盧雅君、江蘇省演藝集團副總李鴻良以及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校長張軍從而各自角度,展開了主旨發言,以及深入交流。

戲曲高峰論壇現場

六位嘉賓分別來自戲曲界、教育界以及新媒體等多個領域,無論對於戲曲的傳承還是傳播,都有深入的思考。如何更好傳承和創新上海戲校的辦學理念,如何面對戲曲教育的未來與發展,如何擴大戲曲在當代的傳播,如何推動戲曲與城市文化的深度融合,都成為當天的討論焦點。嘉賓們的發言充滿情感,直面現狀,毫不諱言問題和癥結,並提出了各自的真知灼見。

相比下午論壇碰撞的思想火花,晚上的校慶晚會則充滿熱烈和喜慶。

戲曲演員們在黃浦江畔戲歌聯唱

整個晚會以「精氣神,共潮生」為主題,用「守正」「創新」兩個篇章,展現了上海戲校70年一路走來收穫的繁花碩果。京、昆、 滬、越、淮、評彈、滑稽等歷屆校友以及學校七大常規招生專業的師生共同展現。

「精氣神,共潮生」校慶主題遊船在黃浦江上駛過

1954年,上海戲校開辦了第一屆崑劇演員班,同年,第一屆越劇班設立,這也是上海戲校成立之初最早開辦的兩個班。當晚,第一屆崑劇演員班的表演藝術家蔡正仁、第一屆越劇班的表演藝術家史濟華都來到現場,回憶分享了當年初入校園的點滴。之後,上海崑劇和上海越劇的幾代校友,和正在學校在讀的同學一起,表演了精彩片段。

昆大班表演藝術家蔡正仁

之後,戲曲學校56級的校友,上海滬劇團的沈仁偉;淮大班1956級的校友施月娥等前輩藝術家也都登台,講述當年上海戲校如何培養第一代滬劇和淮劇演員的歷史記憶。上海幾代滬劇人和年輕一代淮劇演員也共同登台,共慶母校生日。

82級校友史依弘寄語母校

當天的晚會共有9位校友代表登台接受訪談,涉及了京昆越滬淮、評彈、木偶等傳統戲曲曲藝專業,以及音樂劇、話劇影視、美術等新設專業,其中包括當下上海戲曲界的中堅力量,京劇表演藝術家史依弘、上海評彈團團長高博文、上海木偶劇團團長何筱瓊等。他們回首往昔、寄語未來,並登台表演,為學校的70年華誕獻上衷心的祝福。

86級昆三班校友沈昳麗和19級昆班學生共同表演《牡丹亭·驚夢》

當晚的高潮出現在晚會最後,高博文、王俊傑、李政寬、張楊凱男四位校友和眾多戲校同學一起,演唱了出自戲校校友之手的熱門戲歌串燒,《武家坡》《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等熟悉而又新穎的旋律讓現場氣氛火熱。

校慶晚會大合影

所有人走向戶外,在黃浦江璀璨燈火的映照下, 在東方明珠的見證下,傳統與當代交融,戲曲與城市輝映,這台晚會也是戲曲學校70周年的一次註腳,在世界會客廳中,感受到海派文化海納百川、不拘一格的品質,推動戲曲藝術的傳承與創新,也為城市文化的繁榮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