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的盡頭是「抽象」?宮崎駿新片確實放飛了自我

文|令狐伯光

宮崎駿新片《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國內在清明節上映,票房表現還不錯。預測國內終極票房有7.6億左右,動畫電影這個票房已經不錯了。但是口碑層面和其它宮崎駿動畫不同,爭議比較大,大概就是很多人表示沒有看懂。

在我看來這片挺像去年國產電影《河邊的錯誤》,不管什麼解讀都好。你只要想到導演宮崎駿和余華所處在的年代,他們確實有自己時代背景限制的那一份表達。這個表達你get到就好,get不到也沒有關係。

最大的問題是現在很多導演不說人話,一味的抽象和可供解讀,對於粉絲和影迷倒是挺有樂子的,反正各種隱喻玩得不亦樂乎,後面解讀得可能導演都沒想那麼多,但對於普通人來講大概就是沒有爽起來。

它不像宮崎駿之前那些作品一樣充滿童話和夢幻,也就註定讓多數人喜歡不起來。

看不懂,其實又很好理解?你怎麼評價宮崎駿新片

我個人還是覺得當前很多解讀,有些解讀確實放水了。畢竟創作者離不開所處時代環境,加上這電影發生背景又是在男主角出現二戰前後,其實就是講二戰前後日本,也就是宮崎駿那一代的事情。

老爺子最後一部作品感覺有點他放飛自我了,電影里有大量詼諧難懂的寓意確實不是所有觀眾都合適,像瀕死的鵜鶘對主角說,其實它們也不想去捕食那些哇啦哇啦,而是它們沒有足夠的食物只好去吃那些哇啦哇啦。

這裡的鵜鶘指的正是當年被軍國主義洗腦的日本人,就是由於當時日本資源缺乏,官宦階級等級森嚴,這些沒飯吃的下層日本民眾被迫走上軍國主義道路擴張侵略領土,而那些可愛的哇啦哇啦指的就是深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荼毒的孩子。

這個和男主角父親做飛機殼子是非常明顯的展現了,這些孩子還沒有投胎就被吃了。

其實也足見宮崎老爺子以這些隱喻表達自己的立場,裏面的那個鸚鵡國王的行為派頭完全影射就是軍國主義法西斯勢力,而主角的大舅公應該指的是日本皇室階級的勢力,因為他們不能左右世界的發展和平衡。

大舅公給主角的積木指的就是把希望寄託下一代重塑這個美好的世界,而鸚鵡國王聽聞一把奪過積木強行搭建,眼看要崩塌一劍劈爛,從而導致的這個奇幻世界的坍塌,就是老爺子所表達的是法西斯並不能創造這個新世界,只會把世界變得面臨崩壞並帶入深淵。

最後一堆鸚鵡在這坍塌的奇幻世界都如鳥獸散的逃離,也指的是二戰結束後並沒有徹底清算這些法西斯分子,他們仍以各種方式生活並潛伏在我們的社會中。

這當中最重要的角色蒼鷺的形象,它雖然在片中是一個稍微和善的形象,但是實際上確是一個狡詐撒謊的酒槽鼻大叔,男主角認為他非常愛撒謊。而在最後,男主角從那個異世界帶回來的白色木塊,就是他和火美一起踩着的木塊,我個人認為這個木塊應該代指歷史或者文明的碎片,舅公也一直嘗試讓木塊穩定下來,而改變法西斯的鸚鵡王打破了它的穩定。

男主回到還在經歷戰爭的現實,手裡拿着這塊代表着真實歷史的碎片,狡猾的蒼鷺說:你把它帶回來了?但是沒關係,你很快會忘掉它的。

這裡應該是在隱喻狡猾奸詐的日本當局在用謊言掩飾歷史,而在男主角找回歷史碎片後,他也滿不在乎說,沒關係,你遲早會忘掉,這裡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這可能是宮崎駿作為日本上一代左派動畫大師最後的掙扎與迷茫,他搭起來的塔要塌了,但是有誰能夠接替他建起新的塔呢?年輕人的目的是把人帶回去,但是塔要塌了,沒時間了,最好也只能帶了一塊被污染過的沒有力量的積木回去。

但是,反正你也會慢慢忘掉的。

隱喻無數,各種角度都能解讀?宮崎駿新片,確實不好看

而全片這種所謂的印度,可供解讀的部分比比皆是。比如十三個積木指的是日本歷史上的十三個時期,最後舅公讓他再選一個就是第十四個時代昭和時代,而舅父手裡有三個積木可供選擇,應該就是美、蘇、歐。

然而原本可以做得很好的積木塔,電影里展示了,卻被帝國主義不計後果的倉促且隨意的搭建,從而導致快速崩塌,並最後將所有的一切,一刀斬碎,最終導致了世界的崩壞,同時,主角也說了,這些積木里含有惡意,我覺得是指日本文化中的一些劣根性,這就註定無法達成正真的理想世界。

並且鸚鵡是指當時接受了西方教育的知識階層,國王鸚鵡是軍國主義,因為戰前的日本文化階層極度排外,而那些漂浮靈是真正的無產階層,而鵜鶘是指新興的日本資本階層,鵜鶘也說了,他不吃漂浮靈活不下去,正對應了日本新興資本階層,無法從外界獲得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只能瘋狂向內壓迫自己的底層國民。

當時的日本平民,則像漂浮靈一樣,只能吃下水內臟來果腹,最終長大了,還要成為資本的口糧,而舅父是理想主義者,恰巧這些階層都是主角可能的未來,就看主角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而結局的留白,留給的是戰後的日本新一代的問題,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另外我覺得開始的那個墳墓應該是幕府,而海上帆船的幻影,應該是當時繁茂的海上貿易,但這些海上貿易和當時的日本無關,所以只是幻影,所以才是「學我者死」。

當高塔即將倒塌的時候,我以為宮老會讓那些鸚鵡啊鵜鶘全部被埋在廢墟下,但最後他們卻全部逃出來了,宮崎駿沒有讓他們留在死後的世界,而且讓他們和主角一起回到活生生的世界,而且還構成了這麼美的一幅畫面。

它爭議的地方就是,鸚鵡前一刻還是軍國主義的象徵,下一刻讓它們從塔樓裏面飛出來,夏子還稱讚說鸚鵡好美,鸚鵡王也活下來了就給我一種很彆扭的感覺,就像是在說軍國主義分子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就能回歸正常生活。

我認為讓鸚鵡飛出來沒有對任何一條線起到作用,只是單純的構成一個好看的畫面,反而對反戰這一觀點的表達起到了負面作用,如果只讓鵜鶘飛出來都勉強說得通一些,畢竟鸚鵡是切實主動的想吃人,而鵜鶘理論上並非本意要吃人。

雖然我覺得都不飛出來最好,只能說這部電影主要還是面向日本觀眾而非我們吧。

這種解讀還有很多,這部作品真的非常嚴肅,像是隔着屏幕在給予觀眾特別是年輕一代那些即將踏入社會的人,最後的嚴肅認真的批評教育,將來真的就掌握在這類人手中了。奈何一來宮崎駿面對的是日本人,中國人因為歷史不同理解不了是非常正常的。二來這部分人恰恰是最受不了說教的,充滿了荒誕的氣息。

隱喻多,也確實不喜歡?宮崎駿確實放飛了

這電影沒做好準備的人不要輕易去看,因為會讓你「失望」。如果你是看《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幽靈公主》這些電影並抱有想再看類似的電影,這部電影可能沒法滿足你的期待。

因為它並不是單純的主線清晰的童話故事,它是跳脫的、天馬行空的意識流電影,如果你沒能夠靜下心來、全身心投入其中,甚至做好看第二三四遍的準備,你會全程懵逼,產生「為什麼突然就到這裡了」

「為什麼她要這樣做」「這個代表了什麼」

具體表現在電影進行了一個小時,我們六個人沒人看得懂它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但是它是爛嗎?我個人覺得更像是作者獻給自己的作品,就如海報所說,這是宮崎駿的「告別之作」,是他送給自己的人生禮物,在這部電影里有無數的映像投射,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隱喻。

我個人也談不上喜歡,但覺得還行吧,因為現在這種作品還越來越多,有點國內作品喜劇,最後非得「上價值」的那種感覺。雖然我去看之前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是真去看後還是有些難以形容。這一部說實在的,過於抽象了。

以往宮崎駿的作品,無論如何進行藝術,都會保留最基本的「故事」

《千與千尋》千誤入了隧道,發生了神隱,為了救出父母,並且回到現實世界的辦法而想盡辦法。

《幽靈公主》人類破壞了自然,而自然反擊人類造成的矛盾,從而以故事的形式表現了人與自然的矛盾。

《風之谷》《龍貓》《哈爾的移動城堡》等等動畫同理。宮崎駿以往的作品中,無論如何藝術,他都會想辦法保證電影本身是一個連貫的,完整的故事。但是這一部,普通人看得應該很難受。

從剛開頭男主進入塔開始所有的一切都一頭霧水,塔是什麼?塔主是什麼?塔為什麼存在?男主進入的那片海是什麼地方?為什麼塔會從天上掉下來?為什麼要一定要讓男主拯救世界?為什麼鸚鵡大王說要拯救世界?為什麼火美能驅使火焰?為什麼夏子一定要到那個不知道是什麼的世界生育?

雖然多多少少能看得出來背後是有隱喻的,而且部分設定在後期也給出了一些簡單的介紹,但是多少人看下來唯一感受到的直觀體驗就是抽象。就像是什麼都不跟你解釋了一樣,只不過這部電影不是知道不講而已。

觀眾肯定是不喜歡這樣的電影的,因為它充滿了知識份子的喃喃自語。

也沒有什麼不可以,但和之前大家喜歡的作品相比,它不再童話了,也就不再可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