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後車禍連連的《雙子殺手》, 究竟值不值100塊的票錢?

為什麼《雙子殺手》上映後口碑慘淡?「一部採用120幀黑科技拍攝的科幻動作巨制!世界名導李安和票房巨星威爾·史密斯強強聯手!」

海報之威爾·史密斯打從一開始,該片就被冠以「120幀」的噱頭給吹得神乎其神。可上映之後卻是口碑慘淡,「劇情很爛」成為國內外觀眾對該片最有默契的觀後感。《雙子殺手》的劇情確實乏善可陳——對此秀哥也是無話可說。不過對那些一心衝著120幀技術帶來的顛覆性視效體驗而來的嘗鮮者來說,劇情再怎麼平庸都無關緊要,因為僅僅只是作為展現技術的載體而存在。

未接觸過120幀的童鞋可參看此圖腦補儘管如此,想要獲得最佳的視效體驗,有個致命的前提無可迴避:只有觀看《雙子殺手》4K+3D+120幀的頂配版,才有可能享受到最理想的現場觀感——沒辦法120幀的話,60幀其實也還可以,但差距客觀存在,肉眼能否分辨完全因人而異,24幀和非3D完全不用考慮。基於以上而衍生出來的問題,何止接二連三。比如有哪些問題呢?

第一,頂配版的票價不便宜。《雙子殺手》4K+3D+120幀頂配版的票價,至少都在100塊軟妹幣以上,有的地方起初甚至定價為兩百、三百。光是這個價格就足以令不少人知難而退。

第二,大量影院的硬件配置跟不上。截至目前,國內大部分影廳都不支持《雙子殺手》4K+3D+120幀頂配版的放映。為什麼?是不想賺錢?還是對導演李安有意見?都不是,是礙於硬件配置的性能上限,很多影院想放頂配版也放不出來。目前只有最先進的CINITY影院系統,才具備足夠的硬件和技術支持,能夠完美放映4K+3D+120幀頂配版的《雙子殺手》。而即便放眼全國,CINITY影院的數量總計也不過才二十多家——且還算上了一些正在建設中的。退而求次,Dolby影院的覆蓋密度要大一些,但只支持2K+3D+120幀。再下面的影廳,基本上最高只支持到60幀了。而如果電影票上沒有明確註明是「60幀」還是「120幀」,那麼恐怕就是「閹割版」的24幀了。客觀條件的不容樂觀,讓許多願意迎難而上的觀眾,更加步履維艱。但你以為這就完了?

《雙子殺手》3D+60幀版本放映事故實拍第三,《雙子殺手》締造了有史以來最壯觀的「放映事故」。如果你以為需要頭疼的,僅僅只是票價貴、設備落伍那麼簡單,那也不能怪你。畢竟突如其來的意外,令影院的工作人員也猝不及防。毫不誇張地說,《雙子殺手》締造了內地有史以來最「慘烈」的一系列放映事故。10月18號《雙子殺手》首映場,全國各地的影院都相繼傳出「放映期間出事故,翻車現場慘烈」的哀嚎,不是個別現象,而是全國範圍的影院都普遍存在!不止是觀眾怨聲哉道,影院工作人員也焦頭爛額。00:02像上面這樣在放映時畫面比例失調、音軌不同步、掉幀的情況,是出現得最多的。3D跳2D也是頻繁發生過的問題。綠屏亦或服務器宕機這類硬傷,更是令工作人員都慌得一匹。由於很多影院也是頭一回放映60/120幀電影,對於這種沒有先例的突發情況缺乏處理經驗,並不是重啟一次機器就能解決的,有些影院來回折騰個把小時,仍然只能退票了事。所以說,為什麼《雙子殺手》上映後口碑很慘?試想:這是一部劇情可以忽略不計,完全靠視效技術支撐的電影。在忍痛買下昂貴的電影票後,在苦苦尋覓到支持頂配版的影院後,你買好爆米花,走進影廳,找好座位,興沖沖地坐下,已經準備好即刻享受視覺盛宴了——然後工作人員施施然走進來禮貌地宣布:勒滴斯安的肩特們,告訴你們一個不幸的消息……咱家機器炸了……

這部電影究竟對不對得起100塊的票錢?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完全視人群而定的。對於那些親歷過車禍現場的朋友,以及那些非常看重電影劇情的朋友,我們有理由相信,這部分觀眾在面對這個問題時,臉色肯定很難好看得起來。既有震撼的驚嘆,又有失望的噓聲。

多年來,電影界一直遵循着「完美的24幀才符合電影的藝術」的傳統慣例。不過李安認為「120幀會是電影的未來」。過去的影院設備長期駐足在服務於24幀的層面,直到高幀率電影的不請自來。

其實早在李安拍攝《比利林恩》和《雙子殺手》這兩部120幀電影之前,採用48幀拍攝的《霍比特人》,就已然在院線有過遭遇「硬件狙擊」的體驗。但相比起彼得·傑克遜的「務實」,李安的實際操作明顯要「激進」得多。要知道,相比起高幀,低幀確實顯得不夠流暢,但即便如此,低幀也有低幀的優勢:1.成本低。2.打光、運鏡等相關的一切理論/技術/實踐體系,已經發展得非常完善。3.對演員的要求較低。4.運動模糊度符合主流觀眾的肉眼習慣——或者也可稱其為「電影感」或「情懷」。彼得·傑克遜雖在《霍比特人》中向傳統的24幀發起了挑戰,但邁出的步伐還不算扯得遠,所面臨的風險尚在可控範圍。李安就不同了,在24幀的基礎上,他直接向上翻了5番,不顧任何後果地、橫衝直撞地朝着120幀的「未知領域」進軍……正如上面所加粗強調的,高幀與低幀本質上的差異,就體現在這個「運動模糊度」上邊。運動模糊度越低,動態畫面就越流暢。24幀和120幀的運動流暢度,在帶給觀眾的主觀感受上,差距是有多大呢?這種視覺上的感觀,如果沒有親眼體驗過的話,很難深刻地理解到,因為很難用言語來準確形容。但如果你玩過大型單機遊戲,那麼過場的CG動畫你肯定不會感到陌生,如果非要形容120幀給人的感覺,那麼我會將其描述為一種——「CG感」。120幀的更流暢,僅僅只是最淺顯的表現,在此基礎上再配上3D,觀眾肉眼接收到的畫面,就會更有真實感、沉浸感和臨現感。

早先放出預告的時候,其中就有重點剪輯火車狙擊、摩托追逐、廣場鴿群、小店決戰等多個片段。起初在手機和電腦端的屏幕上觀看時,我只覺得畫面平淡無奇。但當我坐在影院,看着屏幕上的120幀+3D效果時,那種令人不敢置信的「真實感」,狠狠地震撼了我一把。不吹不黑,儘管以前看過很多3D電影,但《雙子殺手》,絕對是我這輩子看過的「最3D」的3D電影!全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鏡頭,一個是手雷炸得小樓木屑橫飛的鏡頭,另一個則是廣場鴿群四散而飛的鏡頭,那種畫面的真實與細膩感,前所未有。但也並不是說,120幀武戲的驚艷,就能掩蓋住120幀文戲的失敗。120幀的極致流暢,對於動作戲的觀感改善,確是「顛覆性」的,這一點我毫不懷疑。但與此同時,高幀率過於流暢的鏡頭捕捉,也使其對於演員面部表情的要求,變得異常之高。當演員的演技有稍微一點點的不自然,24幀的鏡頭下或許不明顯,但放在120幀的鏡頭下,就會被成倍放大,會給觀眾一種「做作」、「彆扭」的感覺,分分鐘脫戲。這是毀滅性的。

現在很多單機遊戲都追求所謂的「電影級畫質」,但不管畫面再怎麼清晰,也永遠會給人一種「似乎少了點什麼」的感覺。這少的究竟是什麼呢?「電影感」。電影之所以是電影,就是因為它有「電影感」,不夠流暢,不夠真實。而玩遊戲呢,為了更好的遊戲體驗,你肯定得追求流暢度,但問題是,哪怕你買個2080ti顯卡能上個120FPS、240FPS,也沒辦法擁有這種「電影感」。因為,就是要一卡一卡的才叫「電影感」啊……

結語李安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世界級大導演,他為追求電影新技術而探索「未知領域」,甚至不惜砸掉自己招牌和口碑的勇氣,着實值得欽佩。從《比利林恩》到《雙子殺手》,先後這兩部120幀電影,其實本質上就是在摸索與試錯。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李安所面臨的未知與風險也是巨大的。電影的未來,究竟是「120幀」,還是其他的多少多少幀?這個問題留給專業的電影人去討論。但無論如何,至少我們現在認識到了一點,要問鼎高幀,必然繞不開「電影感的損耗」這個問題。同時我們也感受到了,高幀率在動作戲層面,確實是起到「畫龍點睛」的驚人之筆。至於《雙子殺手》究竟對不對得起這100塊的票價的這個問題。相信看了本文以後,大家自己心中已有定論。而要讓秀哥來說的話:好劇情的電影日後還會層出不窮,但60幀、120幀的電影,或許這輩子就只有這麼一部了……文章的最後,還忘了說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