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了一家梅菜扣肉生產企業。
梅菜扣肉是一道家喻戶曉的名菜,一般是用五花肉來製作。
但這家企業不知道是不是看錯了菜譜,居然離譜到用帶有大量淋巴結的槽頭肉(也叫淋巴肉)來來製作梅菜扣肉預製菜。
這還大量的往市場上銷售,真的匪夷所思。
淋巴肉是什麼肉呢?
通常來說,是指帶有比較明顯淋巴結的肉。
淋巴結是動物的免疫器官,這裡專門用來處理入侵的病毒和病菌。
那麼,淋巴肉真的不能吃嗎?
答案可能還真跟你想的不一樣。
淋巴肉啊淋巴肉
很多人認為,淋巴結只是動物處理病菌、病毒的地方,並不一定攜帶病菌、病毒。如果是正常的淋巴結,沒有理由不可以吃。
這個說法對么?
客觀來說,這是對的。
因為動物身上的淋巴結是遍布全身的,並不僅僅是脖頸上的那一塊肉。如果要把所有的淋巴結都剔除不吃,那是很難做到的。
例如,一頭豬的身上有幾百個淋巴結,全身都有,你想摘除,那怎麼可能?
所以,淋巴結也不是洪水猛獸,如果不是太多,正常烹飪下,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真正的問題是豬脖頸這裡的淋巴肉帶有的淋巴太多了。這一塊按正常的飲食習慣,大家都是要去掉的,因為去掉也不會費太大的勁。
如果你讓提出「淋巴無害論」的人,天天吃豬脖子附近的淋巴肉,估計他自己也不吃。
為什麼呢?
正常來說,正常的淋巴結正常情況下是很正常的,是不會攜帶病菌和病毒的。
但淋巴結這個東西要是萬一病變了,那可就大概率攜帶病毒了,而且如果檢疫的時候沒有剔除病變了的淋巴結,到了消費者手中,這個病毒一般也是難以清除的。
而豬脖頸這裡的淋巴肉攜帶那麼多的淋巴結,病變的幾率是非常大的。說白了就是一個量的問題,淋巴結量少了沒事,如果一個部位存在的淋巴結過多,那最好是把這塊肉剔除不吃。因為很難保證裏面這麼多的淋巴結中有沒有病變的淋巴結。
有人說了,是不是只要把病變的淋巴結處理乾淨不就可以吃了?
科學理論上是這樣啊。可這僅僅是科學理論啊,說這些話的人,可能很懂「淋巴結」,但一定不懂當下的食品加工現狀。
要是所有人都按規矩來,那明年就不會有315了。
像用淋巴肉製作梅菜扣肉的這些人,他們都懶得去清理淋巴結,甚至就直接不清理,也不分病變還是沒病變了。到了流通端、消費端,你讓消費者去看這個淋巴結是不是病變了,這不是搞笑嗎?
所以,作為一個消費者不吃脖頸處的淋巴肉,可能不是很科學,也不是很嚴謹,但卻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
畢竟,這塊淋巴肉也不好吃啊,直接去掉就可以了。
已經禁吃淋巴肉了么?
如果從根源上整治肉類安全問題,在豬肉流通的屠宰端的時候,豬脖子處的淋巴肉就應該徹底剔除,不能流通到市場。
那麼,當下有這麼做嗎?
首先,一個問題是,什麼是淋巴肉?
上文我們說了,淋巴肉遍布全身上下,所以什麼是淋巴肉,什麼是槽頭肉,這當下還是一個民間的說法。
我們如今的豬肉屠宰都是集中化進行屠宰,是非常嚴格的。如果在屠宰過程中能明確把那一塊肉要去掉,不能流入市場,也是很容易的。
但眼下,並沒有看到有這樣的做法。
在豬肉屠宰環節,通常的做法是要「去除三腺」。
「去三腺」是哪三腺呢?
第一個是甲狀腺,在豬氣管的下邊,也是在豬脖子處。這塊肉是嚴格禁止流通到市場的,因為甲狀腺裏面通常含有甲狀腺激素,人吃了以後會亢奮,心率失調。
第二個是豬腎上腺,是在豬腎的前上方。這塊也是不能吃的,原因跟甲狀腺一樣,腎上腺裏面含有大量腎上腺素,對人體有害。
第三個就是淋巴結了,但注意,屠宰過程中規定要去除的淋巴結是病變了淋巴結。就是豬身上哪裡的淋巴結病變了,就去掉哪個。沒有病變的實際上並沒有要求去掉。
所以,脖子這裡的「淋巴肉」也沒有說必然要去掉,主要是看病變沒病變,這一塊更沒有嚴格禁止往市場上流通。
就是因為沒有一個非常徹底的手段來毀滅這些淋巴肉,也就有人有渠道獲取到這些「沒有病變的淋巴肉」,然後把這些肉加工到市場上去。
像用淋巴肉來作梅菜扣肉的這個企業,就是從市場上「正大光明」買來的淋巴肉。
你說淋巴肉能不能吃?不能吃為什麼不直接把那一塊肉銷毀在屠宰廠呢?實際上,目前這是比較模糊的。只是大家在生活中一直認為不能吃。
它是咋想的?
用淋巴肉來製作梅菜扣肉,用力去想,還能想像得到。
但讓人更痛心的是,今年豬肉價格已經這麼低了。這些人居然還用淋巴肉來做梅菜扣肉,真的就那麼「吝嗇成本」嗎?
像市場上,要是批量買豬肉的話,當下價格可能也就7元一斤,前一波的價格可能也就6元一斤。如果是買冷凍豬肉的話,價格肯定會更便宜。
用冷凍豬肉來製作梅菜扣肉,雖然說出來不好聽,但至少沒啥大問題吧?冷凍豬肉是可以吃的,沒有任何人不讓吃冷凍豬肉。
非得用淋巴肉來做,這不是妥妥的噁心人嗎?
它是咋想的呢?
估計很有可能就是習慣了,在這上邊吃到了甜頭。反正用什麼肉都能賣出去,那就找成本最低的就可以了,而且可以通過打價格戰,來多賣。至於品質問題?沒有產品的價格和利潤重要。
這也給我們提了一個醒,如果一個東西明顯的價格低於市場價格,還不是什麼很大的品牌,尤其是吃的,這個時候我們要有所警惕了。
當然了,不能老是指望消費者自己去辨別梅菜扣肉能不能吃,到底用了什麼肉。這個事情還得是在流通端和生產端發力。
像這幾年,豬肉明明都已經過剩了,何必再讓這些淋巴肉流通出來呢?又不是缺豬肉吃,該禁止流通到市場的,就要禁止了。
另外,在一些食品配料表上,應該更加嚴格一些,籠統的說「豬肉」、「鴨肉」很難搞清楚到底是好豬肉還是壞豬肉。應該至少標明是豬身上哪一部分的肉,然後由消費者來選擇吃不吃。
這樣或許會好一些。
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