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姐弟墜亡案生母回應「直播帶貨」:預計三四月開始,問心無愧

2月28日,「重慶姐弟墜亡案」中墜亡姐弟生母陳女士發視頻稱,接下來自己將開啟帶貨。此事引發關注,有人支持陳女士的做法,認為人應該往前看,過新的生活。也有人認為陳女士是在博同情。

次日,陳女士接受九派新聞採訪時說,自己宣布要帶貨之前心理壓力特別大,但既然選擇做這件事,就要把心態放平穩,不要以她是受害者的媽媽去做這個事情。

她預計會在三四月份開始直播帶貨,帶貨的類型會集中在生活用品和食品。

【1】帶貨一事「問心無愧」

「好久不見各位,今天想坦誠相見地告訴大家,我要開始賣貨了。」2月28日下午,張女士在自己的短視頻賬號上更新了一則視頻,宣布自己即將開始帶貨。

陳女士宣布要開始賣貨了。圖/視頻截圖

她在視頻中解釋為什麼要帶貨,「我不是什麼富二代家庭,我想靠我自己的能力,去讓父母過上更好的生活,愉快地度過退休時光。」

這件事在網上引發不少的關注,有網友支持她的決定,留言鼓勵:「支持你,你有權利過上更好的生活。」「憑啥明星能帶貨,普通人帶貨就要被噴,支持你。」「什麼時候開始帶貨?我買。」

但也有部分人持反對意見,認為陳女士不應該利用這個事情的流量帶貨,感覺很彆扭。還有人表示,「世界的盡頭就是帶貨。」

陳女士在視頻中說,她選擇帶貨並不是打算博取大家的同情心。如果想博取同情,她可以選擇在事件沒有塵埃落定之前去做,因為那個時候「關注的朋友很多」,她可以藉此「沖流量」。

2月29日下午,陳女士告訴九派新聞,其實她早些時候就有帶貨的想法,但沒有去做,因為不希望這個事還沒結束,大家因為同情而支持她帶貨。

「發這個視頻之前,我還和朋友說,我心理壓力特別大。但是轉念一想,既然我選擇要去做這件事,那麼我肯定要把心態放平穩,以真誠的心態去看,不要以我是受害者的媽媽去做這個事情。」陳女士說。

她認為每個人都有帶貨的權利,做這件事她問心無悔。對於帶貨一事,她希望大家不要以受害者媽媽的身份去看待她。

但陳女士也表示,直播帶貨只是她的一個副業,她的主業還是在全屋定製。

【2】預計三四月份開始直播帶貨,會把控選品

陳女士說,宣布帶貨之後,這兩天有點忙。她一方面忙於全屋定製的工作,同時在為帶貨做準備,此外,她也準備起訴那些誹謗她的人。

起訴一事,陳女士在2月初的視頻中也有提及。她說在案子的死刑複核階段,她被網暴得很慘,「直到現在我仍在被網暴。」因為擔心公開網暴言論會影響到司法結果,她選擇了忍受。她聽從律師的意見,進行了證據固定,接下來會報案、起訴。

那時候的陳女士剛剛痛哭過,鏡頭裡的她臉部浮腫,神情也稍顯疲憊。隨着殺害兩個孩子的兇手張波、葉誠塵被執行死刑,案子總算是告了一段落,陳女士也慢慢回歸到正常生活中。

在28日的視頻里,她的狀態已經好了很多,和同伴說說笑笑,並在評論里留言:「大家喜歡什麼,需要什麼,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去給你們找產品。」

2月29日,陳女士的視頻掛上了小黃車。圖/視頻截圖

陳女士說,她會做好產品的品控。「比如我選好一個品,會提前和商家聯繫,如果可以的話,他們寄一些樣品給我,我自己使用了之後,覺得這個東西效果不錯,或者這個東西特別好吃,價格也比較實惠,我可能就會分享給大家。」

她預計會在三四月開始直播帶貨,但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計劃,對帶貨的效果,她也沒有預期。「我沒有去想那麼多,我覺得想去做這件事情,那麼就先去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慢慢來,慢慢積累。」

【3】多位受害者家屬進入帶貨行列

陳女士不是第一個進入帶貨行列的受害者家屬。近年來,有不少案件的受害者或受害者家屬進入了帶貨行列。

去年10月,江歌媽媽開始直播帶貨,一場3小時的直播,共吸引1518萬網友觀看,開播5分鐘,同時在線人數迅速達到1萬,後來一度突破10萬,賣出近6萬件商品,銷售額超百萬元。

更早些時候,「在美遇害的北大碩士」章瑩穎的父親章榮高,走進直播間開始帶貨。還有被丈夫推下懸崖,奇蹟生還的孕婦王女士,也開始了直播帶貨。

不只是他們,出於生計等原因,還有多位案件的受害者或家屬選擇了直播帶貨。和普通人相比,他們選擇帶貨,在獲得高關注度的同時,也伴隨着質疑和更苛刻的審視。

對於這些受害者走上直播之路,北京師範大學一位應用心理學博士早前接受九派新聞採訪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接觸一些新事物有助於受害人調節自己的心理與情緒,幫助受害者走出傷痛,直播帶貨也是「新事物」的一種。

其補充道,大部分網友對受害者都是同情和心疼的,但往往在「補償」這一步,特別是涉及利益補償時,大家又都會持有排斥態度。「其實對於受害者直播帶貨這件事,大家完全不用另眼相看,他們和其他帶貨主播是一樣的。如果你喜歡主播或貨品就買,不喜歡就不買。如果你心疼他們,想支持他們,也可以買,那也是你的善心善念。」

她認為,如果有一天受害者決心忘記過去的傷痛,重新開啟新生活,我們應該祝福、支持他們,因為他們是生活的勇者。而希望「受害者」永遠陷於悲傷情緒,好讓我們同情他、可憐他,這其實是自卑與自私的想法。

九派新聞記者 溫艷麗

編輯 王佳箐 任卓

【來源:九派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