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點曾的 | 2月劇集觀察:長劇有話題無爆款,短劇藉機彎道超車

2月春節檔期,你追劇了嗎?

無論是2022年的《人世間》,還是2023年的《狂飆》,過去兩年,電視劇在新春假期都有表現搶眼的出圈作品。然而,回顧今年春節播出的十多部作品,不難發現,長劇集整體表現較為平穩,雖有口碑收視雙豐收的作品,卻缺少真正意義上的爆款,反而是「越刷越上頭」的微短劇意外賺了個缽滿盆滿。

劇集春節檔還存在嗎?

比起已然成熟的電影春節檔,劇集春節檔並不是一個體系化的概念。千禧年前後的《家和萬事興》《萍水相逢過大年》等作品,可以說是最早意義上的「賀歲劇集」。此後,包括《武林外傳》《鄉村愛情》《愛情公寓》等喜劇作品都曾選擇在春節前後播出,以歡樂的故事吸引合家歡觀眾。

但從最近幾年的情況看,各大電視台和平台並沒有特別為這個具有合家歡意義的檔期安排所謂「更適合全家觀看」的作品,而是在布局上更強調類型的豐富和多元,力求滿足不同年齡、不同端口觀看的用戶。

以2021年春節為例,革命歷史題材、都市家庭、古裝成長等眾多題材作品悉數登場,最終脫穎而出的並不是主打「春節檔必追」的《假日暖洋洋》,而是以激蕩的情懷感染了當代年輕人的《覺醒年代》。

同樣,2023年春節檔的「雙雄」,是科幻題材的《三體》和聚焦掃黑除惡的《狂飆》。這兩部「非典型」作品的成功,再一次證明,今天觀眾並不拘泥於檔期的氣質,更偏重作品本身的創意和質量。

有接近平台方面的影視從業工作者告訴記者,春節檔並不像暑期檔那樣有着比較固定的觀劇人群,因此平台在排播時更強調對標意識,「你家有古裝探案,我家也需要配備懸疑、古裝題材,儘可能地讓用戶感覺在這個平台上也能看到喜歡的類型。」

有話題但不出圈

在多元供給的思路下,2024年春節前後有涵蓋古裝、喜劇、懸疑、偶像等不同題材作品與觀眾見面。其中既有面向年輕觀眾、偏向偶像氣質的《在暴雪時分》《大理寺少卿游》,也有主打家庭感、年代感的《煙火人家》《南來北往》《歡樂家長群》,還有踏上「黑紅」之路的《獵冰》以及相對小眾的喜劇作品《少爺和我》《喜卷常樂城》等。

從實際播出的情況看,少量作品或許不乏話題和熱度,但距離真正意義上的「破圈爆款」仍有距離。

匯聚了周一圍、王麗坤、鍾楚曦、張嘉益等實力演員的《大唐狄公案》,改編自荷蘭漢學家高羅佩的同名小說,播出前就得到了大量海外平台的關注。但周一圍詮釋的帶有「痞氣」的狄仁傑,並沒能超越觀眾記憶中梁冠華睿智沉穩的形象, 不夠嚴謹的推理故事也讓該劇的豆瓣評分停留在5.8。

導演鄭曉龍和編劇高滿堂攜手送上的《南來北往》,講述了火車乘警師徒馬魁(丁勇岱 飾)與汪新(白敬亭  飾)共同反扒、打拐、緝毒、巡線、打擊盜搶的故事。該劇在年代感的還原上相當紮實,男主角白敬亭的春晚熱度也間接地為該劇帶來了不少話題。然而,較為平淡的故事串聯、大結局急轉直下的寫法以及對女配角姚玉玲結局的處理,讓不少觀眾感到失望。

收視表現同樣搶眼的《煙火人家》,講述了孟家三姐妹及她們的女兒在經歷不同情感問題後彼此扶持的故事。該劇整體表現較為均衡,徐帆、馬思純、梁靜、李小冉、宋春麗、孫千等演員的表現可圈可點,對母女和婚姻關係的探討也有一定的話題度。但對不少觀眾來說,春節期間看熒屏上一家人「吵架」,着實不太符合觀劇期待。

微短劇彎道超車

與長劇集相比,小成本微短劇在這個2月再次成為話題焦點。以長達82集的微短劇《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為例,該劇平均每集1-2分鐘,先用「男主角撞臉肖戰、霍建華」的營銷思路博得眼球,隨後不斷給出土味反轉和爽文式走向,成功吸引了一大批觀眾。據公開資料顯示,該劇的拍攝僅僅只用了十餘天的時間,是典型的以小博大的下沉式作品。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從製作上看,《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相當粗糙,但劇集鋪設了很多直擊痛點的「鉤子」,吊著觀眾不停地往下看,「有些內容如果仔細琢磨一定是經不起推敲的,但在快節奏的反轉中,你很容易忽略這些邏輯問題,反而會為女主角反擊的『爽感』而『上頭』」。

同樣引發熱議的還有古裝短劇《授她以柄》,這部每集不到20分鐘的短劇,以不走尋常路的設定成為黑馬,上線22天分賬票房超過1000萬。但讓所有觀眾猝不及防的悲劇結局,在一定程度上折損了觀眾對該劇的觀感。

業內人士分析,相較於長劇集,微短劇是佔盡春節檔期優勢的一類作品,「越來越多人春節喜歡在家休息、刷手機,微短劇提供是一種簡單、即時、快捷的放鬆,也很符合觀眾碎片化休閑的需求」。當然,在大賺一筆的同時,內容同質化的微短劇目前也尚未出現一部真正的「全民級」爆款,要想持續地贏得認可,仍需要進一步的規範管理與作品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