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永仁:正月十五來賽裝

正月十五來賽裝,一賽就賽千百年。2月24日下午,雲南永仁縣中和鎮直苴村的父老鄉親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嘉賓朋友們歡聚一堂,共同開展永仁2024直苴彝族賽裝群眾性文化活動,共同歡度元宵佳節。

傳統與時尚牽手 彝族賽裝也潮流

直苴村是「賽裝之源、彝綉之根」,是國家級傳統村落,這裡有世界上最古老的鄉村t台。直苴彝族賽裝活動傳承了1350餘年,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此次非遺過大年——永仁2024直苴彝族賽裝展演分為《賽裝之源》、《彝綉之根》、《縱情賽裝》、《尾聲》四個章節。

第一章《賽裝之源》探尋賽裝的起源與傳承。彝族德高望重的智者畢摩的祈福儀式為整個展演拉開了序幕,他點燃的熊熊「賽裝之火」象徵著彝族人民的熱情與活力。隨後,爺爺賽裝隊、奶奶賽裝隊、萌娃賽裝隊、媳婦賽裝隊和漢子賽裝隊踏着歡快的葫蘆笙跳起腳來,共同演繹原生態賽裝《尋夢賽裝源》。

《彝綉之根》作為展演的第二章,聚焦於彝族服飾的精湛工藝與文化內涵。歌曲《賽裝之戀》《彝山情緣》深情歌唱出當地彝族同胞們對彝族服飾的熱愛與讚美。彝劇歌舞《花開賽裝源》增加了不少時尚元素,講述了彝族服飾產業推動鄉村致富的動人故事。原生態器樂演奏《我的葫蘆笙》則讓不少外地遊客領略到了彝族樂器的獨特魅力。主持人介紹,葫蘆笙是彝族打跳領舞者使用的主要樂器,2005年7月,以葫蘆笙製作技藝出(聞)名的永仁縣中和鎮波者地村被命名為葫蘆笙之鄉;2023年3月,彝族葫蘆笙製作技藝被命名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歌舞《永仁》則通過音樂和舞蹈,讓觀眾們走進了歷史悠久、銳意進取的永仁。

第三章《縱情賽裝》將活動推向了高潮。歌曲《金銀鳥》唱出了彝族人民對生活的熱愛與嚮往。永仁縣彝族精品服飾在最古老的鄉村t台上進行展演,專業模特演繹《彝衣霓裳》。街舞《縱情賽裝源》將現代街舞與彝族文化相結合,展現了彝族文化的無限可能動。舞蹈《錦繡中華》由穿着56個民族服飾的舞蹈演員共同演繹,喜慶祥和的氛圍詮釋了中華民族多元文化的獨特魅力。最後,在歌曲《一起向未來》的美妙旋律中,這場非遺過大年的盛宴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賽裝活動已經傳承了1350多年,過去通常採用一些傳統的、自娛自樂的方式來展示大家對服飾文化的熱愛。今年的賽裝活動,一方面突出群眾的參與性,另一方面則注重與時尚的結合,注重傳承與發展。從群眾的參與性來看,今年的賽裝活動有210多名演員參與,30多名專業演員只是點綴,其它都是直苴村民們穿自己的服裝、用日常的舞蹈、傳統的曲調經適當的編排組成了展演,加上專業演員的點精大大提升了原生態賽裝的藝術性和觀賞性」,此次展演活動的總策劃、總導演一一雲南省民族文化和產業發展專家周兵說。

賽裝活動對於當地人而言還是一年一度重要的「情人節」。穿上親手綉制的精美花衣裳在賽裝場上展示,是每個彝族姑娘一年中最期待的浪漫喜事,花衣裳的精美程度是她們吸引心上人的紅繩,它承載着彝族姑娘的勤勞與智慧,以及對愛情的嚮往。有着1700多年歷史傳承的楚雄彝族服飾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彝族人民引以為傲的「指尖藝術、心靈花朵」。

走進直苴村綉娘李曉瓊的家中,一大早,她們就忙着梳妝打扮,細緻地整理穿上親手綉制的花衣裳。李曉瓊說,一整套彝族服裝的綉制要一年多的時間。平時主要干農活,閑下來就做彝銹,綉好後拿去街上賣,當地的售價就在三四千元以上。據悉,目前永仁縣共建有州級彝綉文化創意產業園1個,彝綉產業協會1個,彝綉企業45戶(其中規上企業1家)、個體工商戶68戶、專業合作社6個,彝綉扶貧車間5個,彝綉工坊91個、有綉娘2973人,2023年,實現產值4200萬元,產值同比增長11%。近年來,賽裝文化已經走出直苴小山村,成功登上北京、上海時裝周、紐約時裝周、米蘭時裝周,正在走出雲南、走向世界。

除了彝綉產業,以賽裝文化為核心,永仁縣也在積極探索賽裝文創、賽裝研學等路徑,讓賽裝文化與民生福祉緊緊相連,讓古老的非遺綻放出更多的魅力。

(中國日報雲南記者站 記者 李映青 中共永仁縣委宣傳部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