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玲《熱辣滾燙》票房破31.5億,全靠營銷和噱頭?

23日,賈玲及電影《熱辣滾燙》又雙叒叕登上了熱搜榜。

原來,賈玲近日接受了魯豫的採訪,稱如果給她一次機會重拍《你好,李煥英》會拍得更有電影感,但《你好,李煥英》那最初的懵懂氛圍,實在是令人難以割捨。

而賈玲最新的社交平台動態,一句「總有人問我在拍什麼~你看到什麼我就拍了什麼唄~」也是對近期關於她以及電影《熱辣滾燙》票房的爭議。

而最近最大的爭議,便是《熱辣滾燙》票房的成功是不是因為營銷。

上映14天,截至23日22:11:39《熱辣滾燙》票房已經破了31.56億,目前是穩居春節檔票房總冠軍位置。

在豆瓣,評分也從7.8分上升到7.9分,要知道,這0.1分的評分人數漲了12.75倍。

只是不少打一星的網友,除了吐槽劇情外,更多的是在營銷和關於她變瘦上。有網友覺得她滿篇都寫着容貌焦慮,還建議她把電影名改成《賈玲減肥》。

甚至還有人列數了《熱辣滾燙》七宗罪,裏面都是在吐槽營銷、減肥、賈玲演技上。

第七條甚至還打出了「將中國電影拉下深淵」的罪過。

就連賈玲電影的高票房,一些網友也覺得是營銷的功勞。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熱辣滾燙》該片改編自日本電影《百元之戀》,講述了宅家多年的杜樂瑩(賈玲飾)結識了拳擊教練昊坤(雷佳音飾)後,克服接踵而至的考驗開啟滾燙人生的故事。

賈玲曾在採訪中表示,因為觀眾對她太熟悉,為了讓觀眾更入戲多些陌生感,她特意為角色增重了40斤,從170多斤開始增,增到了210斤。

所以電影里最初呈現的她真的暴肥,非常喪。

後來她的蛻變,完全是脫胎換骨。

這也讓一些人覺得電影內容是賈玲減肥,票房高是營銷的功勞。

在我看來,「《熱辣滾燙》靠過度營銷才能拿下這麼大票房」的離譜程度,不亞於「讓大家去西湖邊上背英語,就能人均成為馬爸爸」。

很多業內從營銷的理論與專業性上,解釋過這一點了:營銷是一種定向行為,在有限的經費里讓最多的垂直受眾能了解,就是成功的。如果營銷可以做到如此一本萬利,那麼其他電影為什麼不加大營銷經費?

不過我想,很多說《熱辣滾燙》過度營銷的人,並不是不明白這一點,而是太害怕《熱辣滾燙》能賣到30億的核心能量了——賈玲作為一個被極度刻板印象封鎖的喜劇演員,她用大家陌生的姿態,也能挖掘出觀眾的共鳴。

如果說之前的【胖胖的女喜劇人】是她成功的標籤,那她拒絕再用這樣的標籤,一樣能創造新賣點。

從劇情來說,一個慣於討好別人的女生如何成長,對於很多女生被刻板印象pua一生的大環境,本來就是有市場轉化的空間的,然而沒有人去做。

關注她能不能奮起反抗,重塑人格,並不在很多電影的主角視角之內。

或者說以前有人做過,但充滿算計,淺嘗輒止,滿滿刻板印象和生硬的爽文反轉。

《熱辣滾燙》我已經連刷三次,在各平台不遺餘力安利電影無數次的觀眾都承認:賈玲的電影並非技法純熟,但賈玲做到的,是把每一個細節都注入真情實感。

樂瑩樂丹與父母的「家庭群島關係」,樂瑩對豆豆的包容與成全,樂瑩和昊坤的情感關係和權力地位的變化,還有樂瑩內在的改變與成長……真實可信,纖毫精準,不同的人總會被不同的細節打動,高票房是被這不同的感動一點點堆起來的。

最後說一點,我其實特別不願意《熱辣滾燙》變成某些人的擂台,一會兒說「全靠減肥做噱頭」,一會兒說「成功全靠營銷」,或者被當成性別議題的箭靶。

喜歡或者不喜歡都是你的權利,客觀一點就行,看到別人的成功不要破防,不要誅心,也不要無中生有,世界將成為美好的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