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圈難「出圈」

春節期間,餐飲需求陡增,立足「在家吃飯」賽道的鍋圈備受投資者關注。

據了解,2024年大年初一至初六,海底撈累計接待顧客超950萬人次,同比增長超30%。同期,巴奴毛肚火鍋多家門店翻台率也超9次。趁此熱潮,春節期間,鍋圈股價一路走高,從7.4港元/股的低點上漲到8.25港元/股,漲幅高達11.49%。2月16日,鍋圈股價單日漲幅高達7.14%。

圖源:百度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整體而言,鍋圈的股價並沒有持續穩步向上的趨勢。2023年11月2日,鍋圈登陸港交所,發行價為5.98港元/股,於2024年1月29日達到12.34港元/股的高點。隨後,鍋圈股價上演「高台跳水」,一路下行。2月19日,鍋圈股價更是暴跌13.94%,報收7.1港元/股,距離跌破發行價,僅一步之遙。

資本市場之所以謹慎看待鍋圈,主要是因為告別疫情紅利後,鍋圈正面臨營收規模觸頂以及加盟店關店率上升的挑戰。如果不能及時解決這些問題,僅靠偶發性的疫情、春節紅利,投資者顯然難以對鍋圈有足夠的信心。

趕上疫情紅利,鍋圈兇猛成長

眾所周知,三年疫情給中國餐飲業帶來了巨大的打擊,但由於主打「在家吃飯」,可以極大地規避疫情的影響,鍋圈卻迎來了屬於自己的「黃金時代」。

招股書顯示,2020年底-2022年底,鍋圈門店數量分別為4300家、6868家以及9221家,後兩年分別同比增長59.72%和34.26%。

鍋圈之所以可以飛速鋪設海量門店,與行業紅利井噴,資本大力扶持不無關係。

圖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疫情後,中國「在家吃飯」市場飛速成長。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在家吃飯」市場規模為2653億元,同比增長35.03%。在此背景下,諸多投資機構紛紛投資「在家吃飯」相關項目。

圖源:鍋圈招股書

作為「在家吃飯」賽道的先行者,鍋圈自然是資本的座上賓。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鍋圈共拿到五輪融資,累計融資額為28.3億元,其中四輪發生於2020年後,融資規模佔總融資額的97.53%。

有金主在背後「輸血」,鍋圈得以不顧及成本,蒙眼狂奔。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2年,鍋圈凈利潤分別為-0.43億元、-4.61億元以及2.3億元。

針對2020年、2021年為何連續兩年虧損,鍋圈在招股書中解釋稱,主要因「人力增長及對加盟商進行的推廣活動中投入資源」所致。

儘管連續兩年虧損,但隨着門店數量增多,鍋圈的營收規模卻飛速攀升。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2年,鍋圈營收分別為29.65億元、39.58億元和71.74億元,後兩年分別同比增長33.5%和81.2%。

好在,隨着門店規模逐步走高,形成規模效應,鍋圈不光在2022年走出了虧損的泥潭,核心毛利率數據也穩步攀升。招股書顯示, 2020年-2022年,鍋圈毛利率分別為11.1%、9.0%及17.4%。

後疫情時代,鍋圈加盟商迎來血虧

過去幾年,鍋圈之所以着力拓寬門店規模,主要是因為加盟店是其重要的營收支柱。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2年,鍋圈加盟店渠道營收分別為29.1億元、37.3億元和64.8億元,分別佔總營收的98.2%、94.2%和90.3%。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前幾年鍋圈的加盟店是基於疫情期的「在家吃飯」紅利開設的。由於疫情期消費者不能去線下門店堂食,鍋圈的海量加盟店當然可以斬獲亮眼的業績。2022年末以來,隨着疫情消退,線下經濟逐步恢復,消費者的「在家吃飯」需求銳減,鍋圈的諸多加盟店開始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

圖源:鍋圈招股書

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2年,鍋圈加盟店分別關閉28家、194家及279家,閉店率分別為0.7%、2.8%及3.0%。2023年前四個月,鍋圈加盟店關閉132家,接近2022年全年的一半。

對於鍋圈來說,每年幾百家加盟店關閉,或許無傷大雅,但對於加盟商來說,投資巨大的門店一旦關閉,就可能造成巨額虧損。

2023年4月,《豹變》報道,一杭州加盟商於2022年4月開了一家鍋圈,開店前總部介紹30萬就能開店,實際上花了40萬。因業績不好,於12月以25萬的價格將店面盤了出去,等於8個月時間虧損了15萬元。

與閉店率增長相同步,鍋圈的存貨價值也在增長,2020年-2022年分別為6.47億元、6.02億元以及10.47億元。這從側面說明,鍋圈目前不僅面臨難以幫助加盟商創收的挑戰,甚至自己還身陷難以高效率出貨的泥潭。

邁入2023年,隨着疫情徹底煙消雲散,鍋圈的業績甚至同比下滑。招股書顯示,2023年前四個月,鍋圈營收20.78億元,同比下降3.8%;凈利潤1.19億元。

針對為何營收下滑,鍋圈在招股書中解釋稱,「部分原因是人們在疫情消退後,更頻繁地外出吃飯。」

火鍋、燒烤之外,鍋圈沒有新故事

不可否認的是,疫情三年,中國「在家吃飯」市場飛速成長,但整體而言,時至今日,「在家吃飯」市場在整體的餐飲行業中,仍屬於邊緣角色

圖源:艾媒諮詢

艾媒諮詢披露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餐飲市場規模為51886億元,同期中國在家吃飯餐食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僅4411億元,佔比僅8.5%。

招股書顯示,2022年,中國按在家吃飯餐食解決方案產品零售銷售額計,鍋圈排名第一,佔據3%的市場份額。結合前文的數據不難發現,因市場規模有限,即使已成為行業翹楚,鍋圈仍面臨失速的挑戰。

為了擴大市場影響力,過去幾年鍋圈一直致力於進行大手筆營銷。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2年,鍋圈銷售及分銷費用分別為2.2億元、6.29億元和6.25億元,營收佔比分別為7.4%、15.9%以及8.7%。

不過結合鍋圈閉店率上漲以及2023年前四個月營收下滑的現狀來看,鍋圈的大手筆營銷策略顯然沒有斬獲理想成果

圖源:招股書

與大手筆營銷相同步,鍋圈還致力於擺脫對火鍋、燒烤等產品的依賴。招股書顯示,鍋圈的營收支柱為火鍋類和燒烤類產品,此前幾年合計營收佔比約為90%。

為了找到新的增長曲線,過去幾年鍋圈推出了速食品牌「憨憨」,以及椰子雞火鍋、肥牛金針菇卷等產品。

不過遺憾的是,鍋圈的新興產品並未充分贏得消費者關注。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2年,鍋圈其他產品營收佔比分別為12%、12.5%和13.8%,營收佔比連續多年停滯,難以成為公司的「第二條曲線」。

總而言之,儘管過去幾年,鍋圈的業績穩步攀升,但這很大程度上都得益於疫情紅利以及資本扶持下的海量加盟店。

2023年以來,隨着疫情逐步消退,鍋圈的業績出現觸頂的跡象,並且閉店率還持續上漲,迎來了多事之秋。

在此背景下,資本市場很難持續看好鍋圈。隨着春節聚餐紅利逐漸消逝,投資者自然紛紛逃離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