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流量的楊冪,能轉型演技派嗎?

對於大部分國產劇觀眾來說,「真是受夠了」,這是最近幾年時常會發出的一句感慨。縱觀這些年聲勢浩大,噱頭極高的小說ip改編劇,大家膩歪的情緒遠大於期待。

太多拍一部撲一部,用同一套表情演n部劇的小花小生們,作品幾乎成為了粉絲用以自嗨的「內部特供劇」。

即便路人盤頻頻皺眉,也仍然有狂熱粉絲控評洗地,閉眼尬誇。每個探討的熱搜詞條下,評論區連翻三四頁,都是粉絲粘貼複製的彩虹屁。

讓普通觀眾失去表達欲之餘,也讓更多被困在玻璃罩里頂流們沉迷,對自己的斤兩失去自知之明。

但最近,卻有一個有作品有流量的真頂流,明明能很滋潤地活在舒適區里,卻親手砸碎玻璃罩,決定直面真實世界的風暴和灼日。她就是,楊冪。

【一】在流量中迷失的楊冪

最近,《人物》一則深度採訪《楊冪 她的選擇》發佈,掀起數個熱議的熱搜,在這篇採訪中,楊冪首次坦白了自己的恐懼和焦慮。

以童星身份出道,4歲開始演戲,從業經驗34年,拍過80多部影視劇。楊冪一直以高產著稱,在那個流量經濟剛剛興起成為一種現象初期,她主動坦白自己多部戲一起拍,多年連軸轉,像個不敢停下的「旋轉陀螺」。

然而,即便拍的戲越多,距離她年輕時信誓旦旦許下的、要成為「人民的女演員」的目標,越來越遠。

在過去十幾年裡,作為85花中屹立不倒的頂流,楊冪的作品數量和話題爭議,一直是最高的。可以這麼說,她的明星身份遠大於演員身份。

她頻繁因為各種強勢清醒金句出圈,採訪、綜藝里的大女主形象;或美艷的造型、引領趨勢的穿搭被誇上熱搜,這一切讓她的商業價值暴增。

但楊冪在綜藝採訪上的成功,就像一層完美的妝容造型,掩蓋住了她在演戲上的多次翻車。

翻看她過去幾年主演的作品清單,《愛的二八定律》《謝謝你醫生》《斛珠夫人》《築夢情緣》《扶搖》《談判官》《親愛的翻譯官》等劇,口碑和評分一直不高。

尤其在2017至2022年的五年時間裏,楊冪拍了8部戲,7部都是她參股的嘉行自製,而那段時間,也是她作為演員口碑暴跌的至暗時刻。

2012年,「恩師」李少紅當眾指出楊冪最大問題,是表演陷入程序化的模板中,快樂和痛苦都十分固化刻板,等想動腦子思考的時候,已經不知道怎麼用力了。

當然,這幾乎是一種群體性病症,陷入作品重複,人設高度雷同,從優質演員跌落的,不止她一個人。

在那個熱錢涌動,流量與片酬齊飛的時代,名利來得太容易了,明星們被像菩薩一樣供着求着哄着。

不中途放鴿子,耍大牌,需要工作人員像奴僕一樣低三下四地去請,就已經讓工作人員長噓一口氣。其他的?根本不敢奢望。

猶記得張翰的拍戲花絮曝光,拍一個騎馬背影時出了岔子。導演溫柔哄着「再拍一條」時,高貴頂流冷冷回了一句「不用了,讓替身來拍個背影就行」,然後果斷翻身下馬,頭也不回。

業內人士隱晦談過,一位已涼涼的頂流「耍大牌」傳聞,在拍戲時間臨時讀劇本,一讀就是兩個小時,看起來挺敬業?但佔用的是拍戲時間。整個劇組所有人敢怒不敢言,只能工作停擺,眼巴巴等他讀完。

要知道,頂流們的時間何等金貴,進組是要按小時簽合同的,而這個工作時間從他們踏出家門開始算起,包含花樣繁複的古裝妝造服設在內。

這個那個扣完,還有多少時間留給正式的拍攝?還有沒有餘量用來重拍、補拍、打磨演技?大家可想而知。

這種製作方與演員話語權顛倒的關係里,主演想改劇本就改,想加戲就加戲,連被ng多拍一遍都遭拒絕;更別提還有許多戲份連主角不在現場,戲份依賴替身補拍。

這種從業環境,演員們連戲份沒能完整「演」一遍,又怎會對主角有感情,設身處地去入戲?如何雕琢打磨得出精品?不可能。

【二】從溫水中清醒的楊冪

三個億的大投資,兩個億都花在演員片酬上,而主角們三部戲/綜藝同時軋。就像用鑲金邊的高檔碟子,端出來一碗即食麵。看似色香味俱全,實質賣家秀和實物不符,全是科技與狠活,香精和調料。吃完過個嘴癮,不能妄圖在快餐面里找營養。

在內娛這樣普遍性的背景下,楊冪幾乎是被這樣一種粗製濫造的力量推着走,隨波逐流地拍了太多高度雷同人設重複的「水劇」。

楊冪回憶自己過去拍的很多戲,她沒有任何給她客觀反饋的鏡子,都是按照自己片面理解演一遍就過了,沒有人給她建議,沒有人和她商量、討論這個情節背後的設計邏輯;拍攝時間緊,她甚至很難主動挑戰自己要求再拍一遍。

所以她只能依照過去的經驗去拍,在舒適區內確實輕鬆舒服,但長久不被挑戰,意味着長久沒有突破。

這一堆粉絲特供的爛劇,是從業者寬以律己的結果,也是主創方過度依賴流量,盲目放任的結果。很像是溫水煮青蛙,但在某一個臨界點,青蛙會突然驚醒,然後尋求改變。

作為對自己仍然有點要求的楊冪,她的報警系統和自我審視,被觸發了。像陀螺一樣停不下來的楊冪,在2023年摁下了暫停鍵。除了出席少量活動和待播劇的宣發,她幾乎沒有太多露面,產出為0。

最大的兩件事,她在五月份宣布與自己占股7%嘉行公司「分手」,然後成立了新的公司,由家人持股60%,徹底拿回了自己的選擇權。

另一件事是因為參演《哈爾濱一九四四》,被粉絲認為秦昊扛劇,楊冪位居其後只是二番,在護犢子的粉絲圍攻製作方時,楊冪發聲制止,「演員首要任務是角色塑造,每個角色都有存在的意義。那一排名字的順序,都該為角色讓位。」

這個發言立場鮮明,算是業內第一位反對撕番,表明態度的頂流,沒有之一。包括最近她直面公眾,袒露自己在演戲模式化上的焦慮和恐懼。

但她隨機拿出來的行動是,聘請教演戲的老師,沒日沒夜地排練;進劇組後沉浸式地泡在劇組當中,反反覆復地想要掙脫出原來的舊模式,嘗試新的表演方式。

曾被問到她離開嘉行後想要做什麼?她說,接自己想拍的戲,做自己想做的事。

她沒說自己想做什麼,但用腳投票,與那些年高度重複的永遠光鮮亮麗,打着職業女精英的幌子,卻永遠漂漂亮亮和各種富二代、男上司談戀愛的劇本劃清界限。

在探索和轉型期,她仍會多次自我懷疑,反覆崩潰。但在感覺無能為力之後,仍然「還想再試一試」。

這種專註打磨作品的心流中,雖然有進步緩慢的痛苦焦慮,但仍讓楊冪重新找回走紅後的寧靜和幸福。

突然想起,今年開年大爆的電視劇《繁花》,捧紅了飾演黃河路女老闆李李的辛芷蕾。

這部劇由王家衛下凡操盤,是業內人人求而不得的大餅。而之所以王家衛選擇辛芷蕾,是看中她在《綉春刀2》中的演出。恰巧的是,這部電影的女主演,是楊冪。

真的無意拉踩,但主演常年流連在糖水劇中,而連四番都排不上號的配角飛升,某種意義上驗證了兩種選擇的不同。

《繁花》的優良製作,是在長達3年時間裏,演員一個情境反覆拍幾十次,反覆打磨幾十次,全劇組上下通力一心精雕細琢的結果。

在這期間,幾位主演都在承受各自的痛苦,辛芷蕾要飾演李李全方位改頭換面,上形體課練跳舞穿高跟鞋磨到腳都爛掉;唐嫣被自己粉絲痛罵沒有進取心,三年里只有一個不算主角的配角戲;胡歌被墨鏡王反覆摔打,「折磨」到多愁善感胡言亂語,發微博考慮真·退圈。

演到他們痛哭,演到自我懷疑,演到將角色融入體內,成為自己靈魂的一部分。導演張黎的導戲信條之一是,「演員不舒服,觀眾就舒服了。」

有些生活上的苦確實不必吃,但成長期的苦,如果沾輕怕重逃過了,必然需要走更長的彎路來補。所幸的是,這一次楊冪回過神來了,痛定思痛,決定重走那條顯然更痛苦更難的路。

當然,有些時候,付出不一定都有結果。畢竟楊冪當年不顧經紀公司反對,寧肯扮丑素顏拍《寶貝兒》,也照樣沒能挽救她的差評和質疑。

但撕下流量遮羞布的楊冪,態度好歹是拿出來了。這種「敢於承認」和「自知之明」,已經吊打內娛屢罵不改的頂流們。

過去那個無堅不摧鑽石心的女明星,很酷颯;但今天這個像普通人一樣自我懷疑,恐懼焦慮,心有不甘的楊冪,更真實、動人、有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