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金融騙局升級,郭富城片酬曝光,《熱辣滾燙》問題顯而易見

即將於春節檔上映的電影《熱辣滾燙》可謂萬眾矚目。觀眾們一邊等着看賈玲能否延續《你好,李煥英》的票房神話,另一邊等着看她減重100斤之後的狀態。

然而,還沒上映電影就被影視金融騙局牽連,以至於不得不發一則聲明。

片方在聲明中稱未曾授權任何個人、公司、機構以本片名義對外開展任何投資融資合作。發這樣的聲明,顯然是留意到了行業里的投資亂象,而且已經波及到了自己的電影,才會發聲明提醒投資者,同時也避免出現金融詐騙案件時牽連其中。

一些沒名氣的小電影捲入金融詐騙影響還沒這麼大,連《熱辣滾燙》都到了要發聲明的地步,助推影視金融騙局的熱度居高不下、持續發酵,通過媒體持續報道,差不多可以勾勒出騙局全貌以及背後邏輯。

通過媒體報道可知,8·17影視投資詐騙案涉及12部電影,受騙者超過3000人,犯罪團伙預計有150多人,涉案金額超6億元。

先來看下這12部電影。其中有一些知名度低,上映遙遙無期,還有一些已經上映,但票房均不理想。其中有4個值得關注的項目。

1、《麥路人》,黃慶勛執導,郭富城、楊千嬅主演,電影由中影寰亞、無限動力、拉近影業等公司出品,票房1800多萬。

2、《詩人》,劉浩導演,宋佳、朱亞文主演,主要出品方華策影業、青年電影製片廠、歡喜傳媒,以及處於風波中心的八毫米文化傳媒等,上映後票房僅101萬。

3、《痞子愛人》,主演舒淇、周一圍等,目前來看這個陣容存疑,墨客行影業、冠宇影業等公司出品。

4、《玩命營救》,這也是一個現在看來完全不靠譜的項目,炎亞綸捲入官司很難再持續現在公眾面前,兩家出品公司也不是知名公司,但這樣的陣容,對投資者確實有很大的吸引力。

綜合目前有關部門透露的信息和媒體報道,可以簡單告知大家影視金融騙局的邏輯和操作方式。

一部電影從最初策划到最終上映,大概流程先是資方攢局大家一起開策劃會,然後做齣劇本、找演員、導演等主創人員,這些敲定之後,將項目掐在手上主控的出品方再出去找資金,最終形成一連串的出品/聯合出品名單,資金到位、劇本就緒,和演員簽好合同電影開拍,拍完之後做後期,然後確定檔期,啟動發行、宣傳,電影上映。等電影完成院線上映後,拿回分賬票房,再將利潤分給各個合作公司。

過程複雜但邏輯簡單,只不過其中水分很大、可操作的空間更大。製作費用、演員片酬等都是不透明的數據,那麼主控的出品方完全可以在邀請其他合作出品方時就實現一輪溢價,比如製片核算出來的總製作費2000萬,但對外宣稱製作費4000萬,出讓50%的份額,這個項目就回本了,之後的票房分紅都是純利潤。

這個邏輯有點像股市的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同樣適用於之後的融資和份額操作。其他拿到份額的出品方,為了降低自身風險,再次將份額進行劃分,然後找更多的投資人。同樣的操作方式,原本400萬拿到10%份額,但溢價到800萬對外拉投資,如果份額全部賣出,相當於電影還沒上映就已經凈賺400萬。

這樣的操作模式,決定了和影視相關的金融騙局,完全可以合理合法、光明正大的推進。

比如媒體報道中提到的一位江蘇喬先生,通過出品方八毫米文化購買了《麥路人》的投資份額,八毫米文化稱《麥路人》項目製作總成本2.2億元,喬先生用110萬購買了0.5%的份額,對應相應份額的收益權。然而電影上映後,因為票房不理想,他只拿到了4.2萬多元的票房收益,相當於投資打水漂了。他覺得八毫米文化欺詐,要求退回投資錢款,然而起訴後敗訴了。因為表面上看,這是正常的投融資行為,投資沒有拿回預想回報,只能說是投資失敗。

但經過深入調查,有關部門耗費大量時間和人力,獲得了電影真實投資成本。以《麥路人》為例,轉手到八毫米文化已經是第6手,八毫米文化用400萬元買了該片10%的份額,但向投資人謊稱製作總成本2.2億元,最終他們僅通過這部影片就獲取了2000多萬元,純賺了1000多萬。

按照八毫米文化拿到的份額計算,《麥路人》總投資不會高於4000萬元。但需要注意一個重點,就是到了八毫米文化這裡,已經是層層轉包後的「第6手」了,說明《麥路人》的真實成本肯定低於4000萬,甚至會比4000萬低很多很多。

這部描述中國香港社會底層民眾,因無家可歸在快餐店過夜的電影,演員陣容非常強大,除了郭富城、楊千嬅領銜主演外,還彙集了萬梓良、張達明、鮑起靜、劉雅瑟、苗可秀等知名演員,就算演員片酬分走3000萬,郭富城的片酬佔總片酬的40%,為1200萬,這是郭富城能拿到的最高片酬,但實際上可能會比這個數字低很多。

相比之下,這和周冬雨等內地明星接一部戲動輒過億片酬相比,實在是低很多很多。

參與影視投資、出讓份額這種事在影視圈已經流行很多年了。說回今年春節檔,《熱辣滾燙》的遭遇肯定不是個例。

我們看一下《熱辣滾燙》的資本版圖,8家出品方差不多都是「根紅苗正」的大公司,主控方是新麗傳媒,下面跟着中影、阿里巴巴、閱文影視三家大公司,大碗娛樂是賈玲自己的公司,後面文藝小紅文化傳媒和賈玲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持有大碗娛樂20%股份,八家出品公司,只有去年剛成立的北京騎小馬文化傳媒是新公司。

而16家聯合出品方中,也多為華夏、上影、耀萊、長影這樣的老牌大公司,這些大型公司被個人私下操控的可能性不大,不太容易出現出讓投資份額、操作金融騙局。

像《熱辣滾燙》這樣正經的電影,都被搞電影金融詐騙的人鑽了空子,更不用說其他電影了。

最後一個問題,《熱辣滾燙》春節檔上映,目前預售排名第一,很有可能拿到今年春節檔票房第一,如果真的有份額出來,買了拿到賺不到錢嗎?

這就要回到文章開頭,不要忘了你拿到的份額已經經過層層溢價,到了你這裡,已經沒有多少盈利空間了。試想一下,新麗和賈玲敲定這個優質項目,在關係密切的合作夥伴里,就已經將一級份額分完了,到了你這裡分包了好幾輪,如果真的賺錢,為什麼會便宜你呢?更何況,電影都要上映了,製作、宣發的費用都花完了,如果真的是片方操作,這個時還需要融資嗎?天上沒有掉餡餅的好事,普通人就不要蹚電影投資這灘渾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