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趙本山後來去哪了?

近些年來,每當提及春晚,大家的心裏總是五味雜陳。

不看春晚吧,總感覺過年少了些什麼。

看吧,有些節目又實在是有點一言難盡。

就拿最經典的搞笑小品來說吧。

2019年的《站台》,雖然算不上精彩絕倫,但至少是令人耳目一新。

小品以鐵路警察為視角,講述了幾段平凡而又起伏的生活故事,有笑點,有淚點,也讓許多人在戲中看見了自己的模樣。

在節目最後,夫妻之間一起吃餃子的一幕成為了整部小品的神來之筆,讓一些觀眾不免潸然淚下。

然而,我們不曾想到,這較為成功的一幕,卻在後來幾年成為觀眾們的「惡夢」。

原因是,春晚小品,似乎跟「餃子」杠上了。

2020年的《風雪餃子情》,演員們一口喊着一個「餃子」,讓觀眾們不禁感慨,看完整個節目,整個腦子裡就只剩下「餃子」了。

2021年的《陽台》中,演員又當眾吃起了餃子,這一重複了好幾回的橋段,不免讓人再次「腳趾扣地」。

而近兩年,春晚小品終於不再「吃餃子」了,但卻為大家整了一個「大活」。

沒錯,那就是2023年的小品《初見照相館》。

整場節目不僅沒什麼笑點,就連情節本身也顯得略為倉促。

一對年輕的情侶在照相館秀恩愛,讓一旁的老夫妻看了眼紅;於是,夫妻間積壓了多年的矛盾爆發了,二人隨即展開了長達好幾分鐘的爭吵。

演員們各說各的,台上亂成了一鍋粥,而電視機前的觀眾只得傻愣愣地看着,一頭霧水。

有人說,這部小品在演一種「很新的東西」。

也有人批評,這些喜劇小品,一年不如一年。

但更多的老觀眾,則是恨鐵不成鋼,暗自發問:

「以前那些精彩的小品哪裡去了?」

的確,年輕的觀眾們或許不知道,他們口中調侃的節目,也曾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

而要提起這段歷史,我們總會不由得想起一個人。

1990年,春晚現場。

一位「小老頭」站在舞台中央,衝著觀眾席侃侃而談。

一張標準的「鞋拔子臉」,一副喜感的鬍子和眉毛;

一頂「上了年紀」的帽子,再加上一口標準的東北話。

可以說,他這張臉,幾乎完美地「長」在了觀眾們的笑點上,稍一開口,便掌聲雷動。

在這出名為《相親》的小品中,他扮演的「老蔫兒」顯得老實淳樸,但嘴巴又像是開了光一樣,金句頻出;將一個固執可愛的「老頑童」形象演繹得淋漓盡致。

而在小品末尾的煽情部分,他更是憑藉著自己的喜劇天賦,成功地收束了整個節目,讓小品在歡聲笑語中迎來了落幕。

這般精彩的表現,讓人不得感到疑惑:

他是誰?

他為什麼能演得這麼好?

這真的是他第一次上春晚嗎?

至此,小品《相親》成為了央視的壓卷之作,而這位名叫趙本山的演員也跟着一炮而紅。

有人稱他為「老戲骨」,有人則親切地叫他「趙本山爺爺」。

然而,他的身世,他的年齡,始終是一個謎。

直到後來,在節目《綜藝大觀》中,主持人倪萍當著全國觀眾的面,詢問趙本山的真實年齡。

而趙本山只是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忸怩地說道:

「虛歲34。」

此話一出,全場震驚:

這小夥子,長得也忒着急了吧?

那時的趙本山,雖然能夠在戲裏表現得落落大方,戲外卻不免害羞靦腆。

相比於倪萍的溫文爾雅,趙本山的回答總顯得有些坑坑巴巴。

但面對着觀眾的盛情,他也為大家準備了驚喜。

在現場,趙本山特意換上了一年前扮演「老蔫兒」時的服飾,希望能夠拉近與觀眾的距離。

此舉,讓全場掌聲雷動。

於是,人們徹底記住了這個三十來歲,演技精湛,性格還有些風趣的「小老頭」。

往後的很多年裡,他總是在除夕夜如期而至,陪伴着大家度過一個又一個歡樂的新年。

趙本山的伯樂之一,姜昆曾評價趙本山:

「不是我發現了他,是社會發現了他,就算沒有我,他照樣能紅遍大江南北。」

的確,對於趙本山而言,他的成功離不開貴人相助、離不開偶然的機遇。

但在絕對的實力面前,這些機遇也成了必然。

在b站的「鎮站之寶」系列中,有這麼一期視頻。

有人將趙本山的部分「名場面」做成了鬼畜。

出神入化的演技,再配上後期富有節奏感的調音,常常能逗得觀眾捧腹大笑。

如今,這條視頻播放量已然破億,甚至隨時點進去,都會看見幾十上百人在同時觀看。

這也恰恰證明了趙本山並不只是為老一輩觀眾所喜愛,當今的年輕人也同樣欣賞他的表演。

而他這些年在春晚舞台上留下的名場面遠遠不止於此。

2001年春晚小品《賣拐》中,趙本山扮演了一個「大忽悠」,為了讓一個沒病的廚子買拐杖,可謂是又哄又騙。

經過一番「拉扯」,廚子好不容易上當,卻沒有足夠的「資金」,這可讓「大忽悠」犯了難。

情急之下,他突然想到,廚子有一輛單車,想要他以此做為抵押,卻不好意思直接開口,只得旁敲側擊進行暗示。

於是,趙本山便喊出了那句「傳世名梗」:

「要什麼單車?要啥單車!」

聽罷,廚子心領神會,趕忙將單車拱手相送。

這一滑稽而又諷刺的場面成為了永遠的經典。

時至今日,人們還時不時地玩着這句梗,卻又不會顯得低俗。

緊接着,2003年的小品《心病》中,趙本山一改往日的穿着,一襲白大褂披在身上,手頭捧着一本書,有模有樣地念着,讓人不免感嘆:

「這醫生,一看就不靠譜。」

果不其然,當他搖頭晃腦地念了一陣後,才發現不小心把書錯拿成了《母豬的產後護理》。

這本書名,後來成了無數農學院的學生們對於自己專業的調侃。

而在之後的表演中,那句脫口而出的「我的心拔涼拔涼的」,更是洗腦了一代又一代人。

可以說,論造梗能力,趙本山排第二,沒有人敢說第一。

「改革春風吹滿地。」

「公雞中的戰鬥機。」

「這不是扯淡嗎。」

「薅羊毛。」

.......

這麼多年過去,這些名場面早已經深深地烙在了觀眾們的腦海里,即便是沒有看過小品的,也仍然玩着這些梗,樂此不疲。

這也恰恰證明了,趙本山的表演,是真真正正地為人們喜聞樂見的。

然而,能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

用趙本山的話來說,春晚,對於我們是在過節,可對於他這樣的演員來說卻是在「過關」。

他們的每一個動作都會受到億萬人的關注,說出的每一句話,都有可能成為媒體引導輿論的資本。

因此,台上的每一分鐘,台下「十遍」功可不是說來玩的。

在這樣高壓的環境下,每一個演員都身心俱疲。

而趙本山也不得不承認,自己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小夥子」了。

在2011年,趙本山的小品《同桌的你》可謂是一波三折。

戲裏,由於對手演員出現了失誤,導致了整個節目沉寂了六秒。

雖然演員極力救場,卻仍然沒有避免小品的節奏被打亂。

這便是後來常被人們提起的「黑色6秒鐘」。

對此,見慣了大場面的趙本山也自然也驚出了一身冷汗。

也正是在那一年後,趙本山從此告別了春晚的舞台。

有人認為,趙本山退出春晚是因為那六秒鐘,讓他害怕晚節不保。

其實,在那之前,趙本山的退出早有預兆。

2008年《火炬手》表演完,趙本山被拍到在後台失聲痛哭。

由於劇本情節不算特別具有表現力,想要呈現一場精彩的演出,便只有看演員的發揮。

在那場戲中,趙本山和宋丹丹可謂是硬着頭皮上,將本不算精彩的劇本演得活靈活現。

但這般超負荷表演背後的壓力,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2009年,在《鄉村愛情3》的拍攝現場,趙本山突發腦溢血,一度生命垂危。醒後的趙本山,甚至已經開始交代後事。

或許這也正是他選擇徹底退出的導火索。

終於,在2011年,趙本山最後一次登上春晚舞台,留下了最後一個名梗:

「此處省略一萬字。」

這句話又何嘗不是他這二十多年來的縮影?

對於趙本山,我們不需用太多字去評價,所有的讚賞,所有的不舍,都藏在了這幾十年來的笑聲里。

趙本山離去後,春晚也並非沒有上場過優秀的演員。

像是趙本山一手捧紅的小瀋陽,有趣的「老大叔」沙溢,還有站在那裡便自帶喜感的沈騰.......

他們同樣在舞台上呈現過一幕幕精彩的演出。

然而,對比起趙本山,觀眾們總覺得差了點味道。

毫無疑問,這絕大部分是因為,趙本山的表演實在是太過驚艷,很難有人超越。

但還有一部分原因,則是我們的「童年濾鏡」。

很多人回想起趙本山,總免不了想起曾經坐在電視前的,小時候的自己。

那時的我們沒有長大的包袱,沒有談不完的工作;

有的只是盼着過年,盼着壓歲錢,盼着和一家人團聚的,那個無憂無慮的「小屁孩」。

一家人坐在一張不大不小的餐桌上,一邊吃年夜飯,一邊欣賞着趙本山精彩的小品。

窗外時而傳來細碎的鞭炮聲,將舊年的煩惱拋在了千里之外。

而如今,看着趙本山小品長大的我們,都早已到了「和生活對線」的年紀。

有的背上了房貸,有的生了小孩,即便是除夕時分,繃緊了一年的弦,也無法徹底鬆弛下來。

而家人呢?

他們的手腳大多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利索了,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日子總是一年比一年珍貴。

這時,每當想起趙本山,我們便會想起那段金子般的時光。

或許,在往後的日子裏,我們還會再次看見像趙本山那樣優秀的演員;

同樣是在春晚的舞台,也同樣是一炮而紅。

然而,不論是誰,都不能代替趙本山的地位。

因為他帶給我們的美好記憶,早已刻在了我們的青春里,永遠歷久彌新。

​本文作者 | 簧小淮

責任編輯 | 淡淡翠

策劃 | 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