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將至》首映戴錦華點贊:這部電影是我們共同情緒的映照

1月6日,電影《夜幕將至》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舉行首映禮。本片導演兼編劇菅浩棟攜主演梁戟、佐菲,製片人郝葉子等主創亮相。首映禮還特邀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電影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錦華,以及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副會長、北京電影學院副教授、電影監製、策劃王紅衛兩位重量級嘉賓出席,共同為影片助陣。中國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北京國際電影節展映單元策展人,碩士生導師沙丹主持活動。

據悉,目前《夜幕將至》路演活動正在進行中,全國點映也已經全面啟動,影片即將於1月12日正式登陸院線與觀眾見面。

此前,電影《夜幕將至》在2023年1月舉辦的第6屆平遙國際電影展上榮獲「費穆榮譽最佳影片」「迷影選擇榮譽」「桐葉榮譽」三項殊榮。該片還入圍第47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新秀電影競賽火鳥電影大獎,並獲得第13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注目未來單元最受注目導演獎及第10屆重慶青年電影展最佳導演獎,頗受業內矚目。

首映禮活動現場,93分鐘的影片讓觀眾沉浸在一個充滿波折和感悟的回鄉故事中。據了解,電影《夜幕將至》的導演菅浩棟1989年生於山西,現為壞猴子影業簽約導演,本片源於導演個人的真實生活經歷。

電影中,離鄉多年的梁哲回到山西老家,準備參加爺爺的喪禮,可是回家的路實在漫長。從縣城前往村子的途中,他轉乘了四種交通工具,碰到多年不見的長輩、開着運煤卡車的老同學,更重遇初戀女友,還撿了一隻流浪小狗。算命師傅說他命硬,他來到人生的渡口,故鄉恍如異鄉,歲月的傷疤仍在隱隱作痛。

導演兼編劇菅浩棟、戴錦華和王紅衛(從左至右)。

影片放映結束後,影片主創與特邀嘉賓戴錦華、王紅衛開展互動對談。導演菅浩棟和製片人郝葉子介紹了影片拍攝的基本情況和影片背後想要表達的深遠立意。菅浩棟表示,雖然影片的可能給人一種灰暗的印象,但實際上蘊含著強大的力量。這種力量由影片中所體現的多種情感構成,希望能深入地觸動人心,讓人們在日常生活的點滴細節中,發現希望與溫暖的存在。他期待在影片上映之後,觀眾們能夠願意分享自己的觀影感受。

戴錦華和王紅衛在映後交流環節中,對《夜幕將至》給予了高度評價。王紅衛對影片讚不絕口,並在現場透露:平遙國際電影展將費穆榮譽最佳影片殊榮頒給《夜幕將至》,這是所有評委們一致的選擇,毫無異議。同時他也分享自己對於影片的感受,他認為,電影《夜幕將至》在意象表達上非常有深刻,導演菅浩棟並沒有按照某類影展去拍攝這部影片,也沒有迎合和附和電影節的評審,是一部非常值得肯定的作品。這部電影的頒獎詞亦是由王紅衛本人撰寫——在回家的漫長旅程中走入記憶,在老人的葬禮前先埋葬自己,往事並未出現卻無比清晰,悲傷還未降臨卻必然如約而至。敘事自然有力,鏡頭樸素準確,角色塑造和表演控制自洽於風格,情緒表達內斂但充沛,顯示出超越導演年齡和經驗的沉穩篤定。

戴錦華也給予了影片極高的認可,她表示:「我喜歡的電影,是我們每個觀眾可以見仁見智的,你把它當作一個公路片也可以,你把它當作一個回鄉故事也可以,你把它當作現在青年導演很擅長的『寫自己的生活』也可以。我在裏面非常真切地看到了我們某一種共同的情緒的映照——我們的迷惘、我們的挫敗、我們的不甘和小小的躁動、我們想全面地宣布失敗了算了!但是,我們又依然有一種完全不能給它名字的動力。我們可以把這部電影當作這樣一面鏡子。」

在提問環節,現場媒體及觀眾分別從影片拍攝、故事創作、視聽語言、表演藝術、電影剪輯等不同角度與主創進行交流。談及觀眾對於影片情節的不同解讀,菅浩棟表示,《夜幕將至》在創作過程中避免了直白的陳述,只去呈現過程,不去強加給觀眾一個答案,為觀眾留下遐想的空間,比如影片結尾,不同的觀眾會看到不一樣的答案。

主演梁戟和佐菲。

主演梁戟和佐菲也分享了他們在拍攝過程中的感悟和收穫。梁戟表示,在這部作品中,他找到了與自己飾演的角色之間深刻的共鳴,透過深入挖掘內心的情感體驗和精心營造外部環境的刺激,表現出了角色那種獨特而真實的狀態。影片每一個鏡頭都凝聚了主創們對生活的深刻感悟,而這些感悟也將通過銀幕傳遞給每一位觀眾。

佐菲表示,作為片中的一員,深感榮幸能夠與團隊共同創作《夜幕將至》,從這部電影所包含的真情實感中會看到我們自己,希望大家可以走進電影院去感受電影帶來的悸動。

現場觀眾也發表感慨:「和我回家一樣的場景」「外出的人都是村裡人的娛樂圈」「句句扎心」「回家過年就被這樣盤問」。觀眾似乎在這部電影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讓他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共鳴。不僅如此,更有觀眾表示,影片中展現的愛情、友情、親情牽絆,以及外出打拚的艱辛與無奈,都反射出他們內心深處的情感世界。每一句台詞,每一個鏡頭,都彷彿觸動了他們心底最柔軟的地方。這部電影,不僅僅是一部作品,更是他們情感的寄託和共鳴的載體。

采寫:南都記者 傅圓媛

攝影:南都記者 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