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濱」火出圈的三點啟示

劉金祥

這個冬天,「爾濱」火了。剛剛過去的2024年元旦假期,哈爾濱接待遊客300多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近60億元,一躍成為國內冬季旅行目的地「頂流」。據《哈爾濱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2024年哈爾濱市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冰雪節2024年1月5日(星期五)放假1天。5日當天,第40屆中國·哈爾濱國際冰雪節將盛大啟幕。「冷資源」在哈爾濱已經嬗變為「熱經濟」。

哈爾濱冰雪文旅ip的火爆出圈,固然與政府精心打造項目產品、講究提升文旅特質性、注重增強遊客好感度,以及當地冰雪旅遊產品價格低廉、消費實惠等多重因素密切有關,根據多年觀察,筆者認為,更重要的是哈爾濱文旅產品的豐富性和旅遊消費環境的人文化。

隨着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斷提高、社會成員閑暇時間的逐漸增多,我國公眾對旅遊的需求已經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特別是隨着國內旅遊市場的不斷拓展,旅遊的多樣化、個性化、品質化等特徵日益明顯。遊客不僅關注傳統的觀光旅遊項目,而且在意休閑度假、文化體驗、探險刺激等新型旅遊產品;不僅注重景區景點景觀的深度遊覽,而且對住宿、餐飲、交通、購物、娛樂等相關消費有着更高要求。

哈爾濱提前研判,抓住「冬奧效應」延續的機遇,把握「亞冬會」即將開啟的契機(哈爾濱是2025年亞洲冬季運動會舉辦地),利用本地冰雪文化富集的優勢,設計並適時打出冰雪旅遊「組合拳」。它成系列地持續推出冰雪大世界、太陽島雪博會、亞布力滑雪場、平山神鹿滑雪場、玉泉狩獵場等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冰雪旅遊主打品牌,配套打造中央大街、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聖索菲亞教堂、伏爾加莊園、極地公園、音樂長廊等網紅打卡地。這些多元化的冰雪旅遊項目,既實現了南方「小金豆」們賞冰玩雪的共性化願望,也滿足了遊客飽覽體驗「東方小巴黎」風貌風情的個性化需求。

不僅如此,旅遊的重要競爭力還在於以人文服務為支撐的旅遊環境。如果將旅遊環境比作「氣候」,遊客比作「候鳥」,那麼哪裡的旅遊環境好,遊客就會往哪裡飛。還應認識到的是,一個城市旅遊環境的好壞,關係的不僅僅是旅遊產業本身,它還決定着一個城市的形象和美譽度。就此而言,今冬「爾濱」火出圈,體現了一個樸素的道理:遊客至上的理念是一座城市發展旅遊的重中之重。「以客為先、以客為尊、以客為友、以客為親」,已不僅僅是哈爾濱當地各級政府的號召,也成為有關部門和廣大市民的自覺行動。從「退票」風波的平息到《致哈爾濱全市人民的一封信》的坦率,從各大洗浴中心全天候低價開放到交響樂搬進商場演出,從私家車無償接送遊客到地鐵2號線開通雙向免費通道,從志願者為排隊遊客送紅糖水到小商小販以「夾子音」說「公主/王子請……」市民還紛紛承諾「不下館子不洗澡、不開破車滿街跑、要有遊客需問好、還給免費當嚮導」,等等,這一系列走心暖心的舉措,持續拉高了冰城人待客的「溫度」。

「爾濱」的出圈,為其他希望發展旅遊業的城市提供了三點啟示:

一是擴大高質量旅遊產品供給的內容。拿冰雪旅遊來說,以冰雪旅遊為主導產業的高緯度城市,可積極推出特色化、精品化、複合化冰雪旅遊線路,打造一批各具風采、優勢互補的冰雪旅遊目的地,着力開發小團化、定製化、社交化的高品質冰雪旅遊產品,最大限度避免低水平、單一化、同質化現象出現。

二是打造新型文旅消費集群。旅遊是一條涉及吃住行游購娛的超長產業鏈,需要堅持整體開發、多元共建,加快發展餐飲、住宿、娛樂、購物、休閑、交通等配套產業,以及博物館、美術館、藝術館等公共服務,串珠成鏈、串點成線、連線成片,豐富旅遊業態,優化消費場景,搭建旅遊的管理平台和服務平台,夯實旅遊的基礎設施,形成系統、完整、高效的服務體系。

三是營造誠信踐諾、和諧有序的旅遊經營消費環境。要樹立企業至上、遊客至上的發展理念,優化審批流程,為文旅企業提供寬鬆的營商環境和高效的服務供給。倡導「人人都是旅遊形象,個個都是旅遊名片」的服務理念,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強化誠信經營、文明服務,運用互聯網技術和智能化設施,持續提升旅遊服務品質和質量,讓遊客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行得順心、游得舒心、購得稱心、娛得開心,讓「頭回客」變成「回頭客」。加強行業監管,引導行業自律,依法嚴懲「刷單炒信」「虛構評價」等違法行為,強力治理亂象,持續規範景區、餐飲、住宿、娛樂、購物、交通等環節的價格秩序,保障和維護遊客的合法權益。(作者是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