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問界M9上市發佈會 我承認窮是我的問題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各大豪華品牌在50萬級別的細分市場一直都無法實現真正走量,原因就是除了品牌因素外,很難突破這類高端用戶的心理防線讓其下單,問界m9的橫空出世,極有可能改變這一局面。

問界m9及華為冬季全場景發佈會上,余承東用了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匆匆忙忙講完華為最新的一系列電子產品。然後用一倍多的時間,從外觀到內飾、從智能座艙到自動駕駛再到底盤架構,闡述「領先不止一代」的問界m9究竟好在哪裡。

作為華為鴻蒙智行的首款旗艦級suv,問界搭載華為智能汽車全棧技術解決方案。余承東在發佈會上介紹產品細節,傳遞的一個最重要的信息點其實是:「科技會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也會改變高端用戶對於汽車產品的固有認知」。

華為技術實力毋庸置疑

問界m9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與其說這是一款高端豪華的汽車產品,倒不如說這是華為智能黑科技的一個展示平台。問界m9在智能化方面展示出的實力,不能說超出認知範疇,但和友商相比,「遙遙領先」這四個字絕對擔當得起。

單就問界m9這款車的亮點,我恐怕用一萬字也無法詳細的說全說細,10塊大屏、超大空間、百變座椅、途靈底盤、全國智駕、玄武車身,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產品點都能非常好的體現出問界m9在智能化技術方面的領先。

如今各大汽車品牌受成本和技術以及供應鏈等方方面面的限制,只能在價格或細節成本上做出妥協,試圖跟上其它品牌的步伐,主打的就是一個你有我也有。說好聽點是在行業中被迫內卷,說難聽了其實就是隨波逐流。

問界m9這款車則是在智能座艙、駕駛輔助、空間設計、動力系統、底盤技術和安全性能方面都沒有被動跟隨當下的內卷潮流趨勢,而是通過技術上的創新在各個方面都實現領先,從而確立產品競爭力。

50萬這個價位細分市場內的產品,包括豪華品牌和造車新勢力在內,每款產品都有自己鮮明獨特的標籤。從問界m9 的宣傳和自身的產品特點來看,其並沒有給自己在「標籤」上設限,如果非要給這款車設立一個標籤,我認為最好的形容詞應該是「體驗」,用技術去提升實際使用體驗。

價格不是問題交付才是

關於問界m9這款車,討論的最多的,除了本身的產品力外,還有價格。問界m9一共有增程和純電兩個版本4個配置可以選擇,46.98~56.98萬的價格和預售價相比低了大概3萬元,算上選裝費用輕輕鬆鬆就要上到55萬以上,同時明年新能源車免徵購置稅政策的上限也變成了3萬,消費者還要承擔大約2萬元的購置稅費用(增程版)。

說實話,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講,這個價格有些偏貴,一般人確實消費不起一台落地接近60萬元的新能源suv。但這個級別的消費者,對於價格的敏感程度,遠不如30萬以下的低端消費者,換句話說,這個價位的消費者價格並不是購車的決定性因素。而且也不排除華為和其它造車新勢力一樣,後續推出更入門的pro版本,拉低購車門檻。

相比於價格,我更擔心的其實是交付問題,今年上半年華為系的車型在市場上的表現不溫不火,直到下半年問界m7的上市,徹底改變了低迷的局面,伴隨而來衍生出來的交付問題也日漸凸顯。

問界新m7的累計大定已經超過12萬台,問界m9的訂單量截止發稿預計也超過7萬台,發佈會結束之後的訂單量就暴增了1.5萬,並且數字還在不斷增長。短時間內暴漲的訂單量,對產能是個極大的考驗。

發佈會上,余承東更是將賽力斯汽車有限公司總裁何利揚請到了現場,講了交付的問題,稱目前賽力斯的工廠已經達到3萬台產能。依託這個產能數據,問界新m7把之前的訂單消化完也需要4個月,如今又添了一個問界m9。

問界新m7此前也不斷給出各種政策和承諾,但對這兩款車能否按期交付仍持懷疑態度,畢竟之前的頭部造車新勢力就吃過交付的虧,已經有了前車之鑒。對華為來講,第一步雖然已經成功邁出,並且做的不錯,但後續面臨的交付問題才是真正期末大考,這方面能否做好也將直接影響華為和賽力斯明年的業績。

寫在最後: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bba在50萬級別這個細分市場的地位始終無法被撼動,即便包括蔚來和理想等造車新勢力已經很努力,但包括理想l9和蔚來es8等車型,在這個級別細分市場也無法動搖傳統豪華品牌的核心。

作為華為迄今為止最重磅的一款汽車產品,問界m9讓我看到余承東對於高價值用戶的洞察和理解。問界m9精準判斷這類用戶的真實用車場景、需求特點和切實的痛點,用強大的技術能力去解決。今後汽車行業的發展,在體驗面前,品牌將不值一提,看完問界m9發佈會之後,我也承認,窮是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