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小米聯手衝擊蘋果,好戲來了

雖然最近天氣是真冷,但也敵不過火熱的手機市場。

前有小米炮轟余承東,後有小米跟一加的瘋狂互懟。

圖源 @盧偉冰

雖說品牌大佬撕 X 有失風度,不過這也證明手機市場是真的回暖了。

彷彿又回到了當年火氣十足、互不退讓的黃金時代。

根據市調機構 BCI 的最新數據,2023 年 11 月(W44-W48)國內手機市場新機激活量 2871 萬台,同比增長 12.7% 。

圖源 *BCI

比起過去各種出貨量創新低、產量下調的情況好多了,確實市場在往好的方向走。

具體品牌銷量方面,蘋果 11 月激活了 604.4 萬台,21.1% 的份額位列第一;

小米激活 524.3 萬台,同比增長 44.1% ,18.3% 的份額排名第二,國產品牌第一;

榮耀、華為以 403.1 萬台、401.4 萬台的激活量分列三四位;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同比增速最快,達到 75.6%;

而在 4000 元以上市場,蘋果排名第一,份額為 50.8% ,但同比下滑 21.2% ;

華為、小米分列二三,小米同比增長 11.8% ,增速排名第一。

整體上看,蘋果依舊力壓一眾國產品牌,位居第一。

不過整體份額已經不復以往,特別是在 4K+ 的高端市場,份額被國產手機逐步蠶食。

BCI 最新一周的統計數據,W49(12.4 - 12.10),小米連續兩周位居國產手機市場激活份額第一。

圖源 @縹緲 _PMGHB

華為剔除華為智選份額後,以 15.8% 的份額,位居第三,跟蘋果幾乎持平。

可以看到,國產手機的崛起並不意味着一家獨大吃獨食。

華為遙遙領先的回歸,對小米的影響其實不大,它們的用戶群並不重疊,哪怕網上吵得再厲害,現實依舊是河水不犯井水。

足以證明國內市場其實還有足夠的空間,容納更多的優秀品牌,不需要吵個你死我活。

小米 14 系列的熱度不用多說,開售至今一直保持着好口碑和高熱銷度。

全新澎湃 OS 、首發驍龍 8 Gen3 、小屏旗艦定位,都讓小米綜合表現非常均衡,沒有明顯短板。

關於澎湃 OS 的詳細信息,可以看看我們前幾天寫的一篇圖文(澎湃 VS 鴻蒙,測完看清了差距!)

得益於產品的成功,小米份額多周排名國內第一,除此之外,ASP (手機平均銷售單價)也擺脫過去受人詬病的低單價,提升至 3217 元的均價。

3000-6000 元,成為了小米手機最具競爭力的價格段,這一切足以證明小米已經在國內高端市場站穩腳跟。

更不用說,小米的銷售大頭一直在海外,2024 年,國內市場補齊、高端穩步上揚、海外市場大漲,小米會是非常恐怖的存在。

而華為這邊,雖然 Mate 60 系列到現在依舊沒能現貨發售。

不過重新啟用麒麟芯片,搭配深度優化的 Harmony OS 系統,華為實機體驗不輸性能高一檔的安卓旗艦。

比小米更有優勢的是,華為的市場認知比小米更高端,華為主打的價格段是 6000 元 +,這個價格除了蘋果,還沒有任何一個國產品牌能趕上來。

圖源 @智慧芯片案內人

華為與蘋果合占這個價格段 93% 的份額,可以說,只要華為的研發能持續,新品和產能穩定跟上。

那麼華為依舊會是國產高端手機中無可動搖的霸主。

最後就是蘋果這邊,雖然 iPhone 15 系列通過以價換量策略還能維持下去。

不過從產品力以及發售後的用戶口碑看,蘋果已經沒有當年遠超友商、引領業界的實力。

起碼在國內高端市場,已經出現掉隊的趨勢了,而且從蘋果目前的研發策略看,未來幾年的迭代中,大概率不會有突破性的產品出現。

圖源 @老闆聯播

某程度看,這也是好事,國產手機崛起,倒逼蘋果拿出技術更強、更有誠意的新品來,從而形成整個業界的良性循環。

而國產手機這邊,雖然營銷重要,但也希望多把心思放在產品研發上吧,哪怕吵架有助於提升銷量,但這種低水平、不體面的正面互懟,真的太掉價了。

一台好手機,除了性能強,調性也是很重要的,記住一點,嘴炮永遠換不來忠實的用戶 ...

參考資料:

老闆聯播

盧偉冰

縹緲 _PMGHB

智慧芯片案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