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沒有贏家和輸家丨年終2023

沒有賣不出的車,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

2023年,在消費持續萎靡的情況下,這句話被持續印證成汽車市場的真理。

燃油車賣不動,電動車加配還降價,豪華車加價變讓利,無數「價格戰」的剪影在中國汽車市場上演。

這種情形,即使在中國汽車市場自2019年從增長邁入下滑,也沒有出現如此明顯劇烈的價格競爭。

價格戰,是理解2023年中國汽車市場最容易的牽引繩。我們在今年3月已經以一篇《「價格戰」這件事,牽出了多少江湖恩怨?》報道了價格戰的慘烈性。

這一次,我們不妨結合最新的價格信息,來盤一盤中國汽車市場價格戰的底層邏輯。

每一次價格戰,特斯拉都是發起者。2023年也不例外。

今年1月,特斯拉中國宣布下調Model 3和Model Y的全系車型售價。其中,Model 3後輪驅動版的價格由26.59萬元降至22.99萬元,Model Y後輪驅動版的價格由28.89萬元降至25.99萬元。

隨後,問界宣布調價:問界M5 EV調整後售價為25.98萬元起,問界M7調整後售價為28.98萬元起,起售價均下調3萬元。

小鵬汽車隨後啟動G3i、P5、P7的降價,三款車型的價格整體降幅在2萬-3.6萬元之間。

3月,法系以「掀桌子」價格自爆的行為,吸引了全國汽車用戶的眼球。

東風集團旗下東風本田、東風日產、東風風神、東風標緻、東風先進等多個合資和自主品牌,突然集體宣布「限時政企補貼」。

據不完全統計,這場東風系的「價格地震」波及了全國各地汽車市場,進而捲入了超過30家車企。

另一邊,除了簡單粗暴的降價,也有部分車企選擇了推出新產品和調整服務來直麵價格競爭。

比如,比亞迪今年2月推出秦PLUS DM-i冠軍版,起售價下探至10萬元以內,變相降價1.4萬元。

6月12日,蔚來宣布調整全系新車的價格及首任車主用車權益。全系車型起售價減30000元,用戶質保、換電、車聯網等權益有所縮水。

又譬如,9月,小鵬G9官方售價區間在26.39萬-35.99萬元。相比老款,售價直降4.6萬。同期,問界M7官宣改款,售價24.98-32.98萬,相比現款降低4萬。

甚至,11月30日,剛上市就降價的極越01宣布全系直降3萬元。特斯拉也再次官宣,年底提車Model 3/Y,最多可享2.1萬優惠。

不止於此。繼11月大促之後,12月1日,比亞迪宣布旗下王朝系列主力車型降價。其中,比亞迪秦PLUS DM-i冠軍版直接降至8萬元區間。寶馬iX3、奔馳EQE也放下豪車身段,降價幅度竟然達到16萬以上。

而為了完成全年銷售目標,理想汽車最高給予3.6萬元購車補貼,此外,消費者還將獲贈價值2000元的油卡。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素來價格堅挺、需要加價的保時捷,Taycan、Macan已經有了8折的優惠,帕拉梅拉、911等車型,也出現了最高15%的讓利。

此外,之前動輒加價80萬的奔馳大G車型,也有了優惠20萬的折扣。

我們可以這樣總結:

2023年的汽車價格戰是一場前仆後繼的長期競爭,貫穿全年,從年初簡單粗暴的價格調整,到產品服務的重新組合,再到年底為了銷量目標的接力競爭,沒有任何息戰的跡象。

同時,這又是一場無差別的價格戰。自新能源汽車發酵,在傳統燃油車市場引導,最終還波及到平時鮮受影響的高端市場,堪稱無差別、全方位的價格熱戰。

先說結論,2023年的價格戰是中國汽車市場新能源轉型所經歷的必經過程,是必須越過去的陣痛期。

沒有絕對的贏家和輸家,大家都是基於自己的目標做出了價格的判斷。

或許有人講,產品價格下降,受益的是用戶。但是價格下降,自然就有用戶「原價」、「高價」接盤,整個市場處於一種零和博弈的狀態。

即便是上升到車企競爭層面,有車企因為價格戰銷量提升,必然就有車企因為價格戰被踢出市場。

那麼在市場長周期變化之外,還有哪些原因促成了價格戰?大致原因有四:

一是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的擴大,規模效應逐步放大,車企有能力加強成本控制,並且還保有盈利空間。比如,比亞迪就通過垂直整合供應鏈,核心供應板塊自研自產來實現大規模成本控制。

二是新能源汽車的衝擊,讓傳統汽車行業不得不思考自身的長久發展:留在牌桌上繼續出牌,顯得尤為重要。《電動湃》了解到,有豪華品牌就願意拿出更多返利來幫助經銷商渡過價格戰的難關。

三是市場消費趨勢的變化,「後疫情時代」依舊延續了消費遲緩的慣性,汽車市場也無法做出更多增量,從而在存量競爭狀態下,車企價格戰不可避免。

四是產品創新的困境,導致產品功能、配置、形態都趨同,大規模產品投放的結果就是產品不得不陷入到價格競爭中去,尤其是在20-30萬元的價格區間。

五是產能和消費之間的矛盾,導致價格戰愈演愈烈。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在近期出席中國汽車金融產業峰會時談到,「汽車市場產能釋放過度,造成需求相對不足,已成為現階段中國汽車市場的主要矛盾。」

綜合所述,2023年的價格戰慣性,或許會延續到2024年。

有媒體報道稱,多位車企高管表示,價格戰仍然是2024年車市的主旋律。小鵬汽車營銷副總裁易寒認為,「價格戰更像是不可逆轉的大勢。」

以價換量,實現規模化,以規模效應實現成本下探,再降價吸引消費者,繼續實現規模化提升,已經成為車企發展又一個閉環真理。

只不過隨着車企、產品競爭的滌盪洗牌,更多強者會脫穎而出。

蔚來創始人、CEO李斌在昨天的媒體會上就表示,2024-2025年,高端智能電動汽車市場會迎來爆發。

夯實基礎和基本功,或許是中國品牌下一步的選擇。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就表示,「今年的車市就是卷,明年會更卷,產品高度的同質化,加上內需乏力,明年競爭將會非常激烈。」

留在牌桌,就要繼續卷價格,甚至要習慣價格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