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景德鎮撿「垃圾」的年輕人:一邊窮游一邊尋寶,適合社牛但不要晚上撿

逛集市和撿「垃圾」,成了當下來景德鎮旅遊必做的兩件事。

湘湖村位於景德鎮浮梁縣,進村後七拐八拐,就來到了一片垃圾場,一個無頭瓷人像雙腿交叉站立着,周圍充斥各類生活垃圾和瓷器碎片。這是很多遊客撿「垃圾」的第一站,「垃圾」則是被工作室丟棄的瑕疵陶瓷成品或半成品。遊客們翻找垃圾堆,希望能找到一些「美麗廢物」。

這裡臨近景德鎮陶瓷大學,因此巷子里有不少燒瓷、制瓷的工作室。一些燒壞的瑕疵品或陶瓷碎片,往往被丟到垃圾場里。「哪裡可以撿垃圾?」聽過太多的詢問,村裡的小孩都會主動湊過來,熱情指路。

湘湖村附近野生垃圾堆。圖/九派新聞武菲菲

【1】被社交媒體吸引過來撿「垃圾」

因為在社交平台上看到景德鎮可以「撿垃圾」,王欣(化名)特地把湘湖村作為景德鎮旅遊的最後一站。「來都來了,就想看看這些是真垃圾,還是寶貝。」王欣說。

她表示,社交平台上的攻略是去野生垃圾堆,到了地方發現全都是生活垃圾,根本沒有陶瓷瑕疵品,也看不到手藝人現場製作。轉了兩小時後,王欣轉變思路,去小巷子里直接找手藝人,跟人家聊天,「有意思的是,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手藝人告訴我哪裡真的有我想要的『垃圾』,給我們講了很多陶瓷知識。」除此之外,她還在村子裏要到了一些學生作品,「免費給的,可開心了。」

垃圾堆里有一些陶瓷碎片。圖/九派新聞武菲菲

這中間也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到了晚上,王欣還在興緻勃勃撿「垃圾」,結果被告知天黑以後不可以帶走。

王欣說,所謂的「垃圾」就在工作室門前,都是一些瑕疵品,店家有可能是售賣也有可能不要。「晚上黑燈瞎火的,人家看不清,是非黑白也說不清,所以晚上就不給撿。可能是怕有人打着撿垃圾的名義偷東西。所以我們當時也理解,就當撿了個開心。」

張韻(化名)也是在刷帖時無意發現了撿「垃圾」的活動,在景德鎮最後一天就想體驗一下。她告訴九派新聞,湘湖村的陶瓷文化很濃厚,按照網友分享的能撿到垃圾的地方去看了,有一家工作室給了她一些有瑕疵或者做失敗的作品。

臨走時,張韻的行李箱都快要裝不下了。她表示,跟逛集市不同,撿垃圾是一個探索、發現的過程。「集市的成品當然都很好看,但有些也會感覺過於華麗,反而不接近真實生活。這些瑕疵品因為不完美才有藝術性,也更有溫度,我覺得是好看的。」

【2】撿的不是瓷器,是應景的快樂

張韻是獨自一人前往景德鎮旅遊的,自稱「社恐」的她為了撿垃圾,鼓足勇氣。在社交平台上聯繫幾家工作室後並未獲得回復,「我當時怕直接去會太打擾,又社恐,都不敢直接登門。」在野生垃圾堆面前發現實在下不去手後,張韻思索再三,去了一個網友們都說老闆人很好的陶藝工作坊。「有個學徒小哥哥,人比較熱心,讓我撿了。」

多名受訪者表示,野生垃圾堆很難撿到想要的「垃圾」,陶瓷瑕疵品一般都得去工作室附近,有些會直接標註不要錢隨便拿,有些則需要去詢問老闆,是否能低價或免費出售。

撿到的「垃圾」。圖/受訪者提供

王欣告訴九派新聞,很多手藝人那裡是有不少瑕疵品,但能不能免費送,要看手藝人性格,也要看遊客的性格和態度,「遊客不能先入為主,覺得人家就要送你瑕疵品,我都是去問人家賣不賣,我覺得這是最起碼的尊重。」

今年11月下旬,李明(化名)順着攻略去了景德鎮撿「垃圾」,回來以後也寫了一份攻略發出來,教大家一些話術:「其實我覺得去湘湖村的工作室是最好撿瓷器的,乾淨衛生。進去你就直接說你是遊客,想來撿瓷器,先問個路,然後問一下最近工作室有沒有需要處理的瓷器,能不能送兩個。」他表示,工作室有成品,看上了可以順便買,也可以幫工作室宣傳或者發個紅包。

他告訴九派新聞,自己接受了別人幫助,理應把這份幫助傳遞下去。「對瓷器一竅不通的外地人,去工作室跟那些大學生多聊兩句,是不是就懂多了,買瓷器也有方向了。」

在一些工作室的社交平台賬號上,往往也會發一些邀請遊客撿「垃圾」的帖子。一名手藝人表示,柴燒蘇打燒的成品率很低,越是好看的瓷器,越容易出現問題,丟掉又可惜,不如送給遊客,用來養多肉種花。一名陶藝初學者稱,什麼是所謂的「瑕疵品」,變形的器皿、裂底的杯子、縮釉的盤子都是有生命的,能利用就不要丟棄。

商家降價處理的陶瓷。圖/九派新聞武菲菲

從貴州來景德鎮旅遊的趙凱(化名)稱,撿到免費的瓷器固然好,體驗不能和價值放在一起比較,「撿的不是瓷器,撿的是這份應景的快樂。」

在撿「垃圾」的過程中,他結交了當地的朋友,不僅送給他瓷器,還邀請他畫青花,這些感受對他來說才是旅遊的意義。因此,回貴州以後,他立馬給在景德鎮認識的小夥伴安排了一波當地的美食特產。

【3】人人都有一顆尋寶的心

作為「千年瓷都」的景德鎮,欣賞、購買陶瓷的地方有很多,雕塑瓷廠、陶溪川、三寶村……如今火起來的卻是去垃圾堆尋寶。

王欣分析,撿「垃圾」就是窮遊玩出的新花樣,人人都有一顆尋寶的心,並且也正是在此過程,才深入體會到了陶瓷的文化魅力。

她告訴九派新聞,自己出去玩,吃不計較成本,但是住宿和門票能省則省。此前和同伴們來景德鎮也是直接睡帳篷和車裡,正值國慶,不想被住宿毒打,洗澡就團了個一分錢的券。

王欣稱,自己想要的「垃圾」是手藝人的瑕疵品,賣的話寒磣了,丟了的話又可惜,那就送給想要尋寶的旅遊人,把景德鎮陶藝藝術散落到全國各地。「畢竟對我們來說,瑕疵品也很好看,原價太高,瑕疵品低價或者免費輸出,也算是一個特色。」她表示,景德鎮需要這種驚喜,這種「不要錢」吸引人,也需要陶瓷底蘊把人留住。

江西財經大學旅遊管理系主任劉德軍向九派新聞分析,「去景德鎮撿垃圾」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淘寶樂趣。

他表示,現在社交媒體發達,總有些東西能夠引起很多人關注,但撿「垃圾」的行為仍屬於小眾愛好,未必能吸引更大規模的遊客。

在張韻看來,撿垃圾本身也符合可持續的觀念,變廢為寶,她聽說同樣有「瓷都」之稱的湖南醴陵也可以撿「垃圾」,表示有機會還想去體驗一下。「如果這種行為是一時的火熱,那是網紅,如果它變成持續下去的長期觀念,那就是一種文化。」

九派新聞記者 武菲菲

編輯 溫艷麗 萬璇

【爆料】請聯繫記者微信:linghaojiz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