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誠新作真的不好看嗎? 《天氣之子》看點分析

繼《你的名字》之後,新海誠2019年的新作《天氣之子》終於上映了,不過與眾網友萬眾期待的結果不同,大家看完後評價出現了兩極分化。 與豆瓣評分8.4分的《你的名字》相比,網友只給出了7.1分,再過一段時間,分數很有可能更低。

許多人認為該部作品有失新海誠的水準,文本太弱,邏輯漏洞百出,所以這部影片真的是一部爛片嗎?

01 畫面與配樂

周末的時候找空閑去看了一下這部影片,說實在的這部影片的畫面真的很適合在電影院觀看。

雨霧朦朧的城市、濕漉漉的街道、忽明忽暗的霓虹燈、街頭打傘來去匆匆的人們,導演用細膩的筆觸為我們展現了東京夢幻唯美的一面。

而且電影中多個場景都能在現實中找到原型,比如陽菜穿着和服,俯瞰東京的看台是六本木之丘Sky Deck展望台;陽菜祈求參拜的屋頂鳥居是朝日稻荷神社;電影中一閃而過的氣象神社,是高圓寺冰川神社等等,大家又有了去日本打卡的理由了。

電影的配樂是依然是RADWIMPS樂隊擔當,其中電影中的主題曲和片尾曲好聽到爆,不愧是新海誠的御用樂隊。

02 反常規結局

有了好的音樂和畫面,當然需要有好的故事,這也是電影中爭議最大的部分。

故事發生在2021年,日本天氣反常連續下了幾個月雨,16歲離家出走的帆高獨自一人前往東京打工,因為未成年,所以沒有人願意招聘他,四處躲藏的帆高被古怪的超自然雜誌的老闆圭介收留,為雜誌社撰稿。

後來帆高在調查有關晴女的過程中,遇見了能夠讓天氣小範圍天晴的陽菜,兩個一起在網上開了一家小店,幫助人們實現天晴的願望。當兩個人產生懵懂的愛情時,才發現原來讓天氣小範圍晴朗是有代價的,而這個代價就是陽菜,陽菜將會作為天氣的祭品消失。

為了救陽菜,帆高寧願讓東京永遠下雨,而事實上結局也是如此,陽菜最終被帆高留在了人世間,而東京也在連年的大雨中被泡在了水中。

如此反價值觀的結局引來了大家強烈的不舒適感,在這個強調英雄主義,強調自我犧牲精神的時代,女主角的犧牲難道不是的應該嗎?他們竟然因為個人情感讓整個東京浸泡在水中,真的是太自私了。

我們常常感動於那些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也常常由此生出某種使命感,覺得自己以後也一定要成為英雄,就像蜘蛛俠一樣,拯救蒼生,有這樣的想法沒有錯,但是選擇不成為英雄就一定是錯的嗎?

傳統的作品中往往喜歡將主角放在個體和世界中抉擇,而無一例外,主角都會選擇世界,看似非常正能量,但是卻忽視了個體的力量其實非常渺小。

電影在接近的尾聲的時候,帆高找到曾經最後一位祈求天晴的立花奶奶,立花奶奶曾經的家,因為東京的大雨被淹,而搬到了現在的房子里,帆高跟立花奶奶道歉,立花奶奶問他為什麼要道歉呢?老人說:東京以前就是一片汪洋,但是因為人類天氣的影響慢慢改變,所以現在只不過是恢復原貌而已。

很多時候,我們不過把自己的能力想像得太大,其實對於世界而言,我們對它的影響微小的可以忽略不計,其實我們沒有別人想像的那麼重要。很多時候我們就連自己也無法戰勝,卻總想着去拯救世界。

這部作品出現這樣的爭議,新海誠似乎早已預估到,他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他希望觀眾能夠討論他的電影,甚至是激烈的討論他的電影,因為對他來說,與觀眾溝通,代表着能夠收到各種不同的一件,某種程度上,能夠收到兩極評價的作品,對製作者來說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新海誠作為商業導演,有這樣的思考並且對作品進行如此處理,可見其進步性。

03 成長母題

雖然這部電影依然脫離不了成長,但是從孩子的視角出發,反觀成人世界,也發生了有意思的對沖性。

作為成人來說,更善於考慮大局,從自身角度出發,計較得失。而孩子更易衝動,甚至為了一個人不顧一切,而導演顯然更想給我們看到的是孩子純粹。

當帆高一個人勇闖成人世界,哪怕窮困潦倒,也沒有想過放棄回老家;當陽菜和弟弟相依為命,為了兩個人永遠在一起,肩負生活重擔;當帆高為了救陽菜,可以與世界為敵,深深讓人感到少年不知者不畏的勇氣。

而這種對沖性在雜誌社老闆圭介身上顯得尤為明顯,圭介作為單親爸爸,一方面有其生活的困境,他會為了能夠得到孩子的撫養權,選擇將帆高趕出雜誌社;如果犧牲陽菜東京就能放晴,他也會選擇犧牲陽菜;另一方面,他又有少年心性,會在輪船上救帆高,甚至一開始收留帆高。就連其侄女跟陽菜說,圭介於帆高有某些類似的地方。

然而成長就意味着我們必然失去,失去什麼?每個人都自己的解答,就像電影中的兩個意象,手槍和手銬,前者在電影中是帆高用來對抗世界的武器,而手銬則是禁錮少年的枷鎖,這原本就是兩個對沖性非強烈的物品,也在電影中具有了不同的意義。

這部電影值得深思的地方非常多,雖然有那些不完美的地方,但是非常吸引人,還是值得大家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