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二連浩特,實拍中國與蒙古國邊界,反差巨大,對比一目了然

小城二連浩特,名不見經傳,卻是我此次內蒙古行最為期待的,它雖不是熱門旅行地,卻有着非同尋常的意義。在中蒙邊界線上,有13對邊境口岸,其中對蒙開放的有9個,在這9個口岸中,二連口岸是我國對蒙古國開放的最大陸路口岸,所以小城二連也被親切地譽為「祖國的北大門」。又因為二連站是中蒙俄國際鐵路中國境內的最後一站,二連又被譽為「歐亞大陸橋」的橋頭堡,徐崢的電影《囧媽》里也出現過。

二連浩特是距離北京最近的邊境口岸,車程7個多小時,我們從烏蘭哈達火山地質公園到二連浩特車程只需3個多小時,並不需要跋山涉水,但它卻成了我自駕游中最難忘的路途之一。

不管是從烏蘭哈達火山到二連,還是北京直接到二連,前半程都是非常好開的二廣高速,一路幾乎無車,天氣也是草原該有的天高雲美與遼闊無際。不過後半程的二廣高速不知是不是還沒修好,穿一小鎮後便拐上了二廣公路。二廣公路並不像地圖上標識的要收費,而是完全免費的,不過前半程二廣高速也不像地圖上標的這般便宜,ETC9.5折後是47.5元。

二廣公路估計就是以後的二廣高速,依舊是平坦車少的兩車道,但路兩邊已經由青青草原變成了戈壁沙漠,不一會兒,大片的沙子開始間或地出現在公路上,天空也越來越陰。車子行駛在沙子上很容易打滑發生危險,務必要握緊方向盤,時刻小心。

就在我們猜想「是否因公路免費,才沒人來及時清理路上的沙子」時,車外的風也越來越大,沙土被狂風吹成了似有魔法的幽靈,在公路上翻滾、掃蕩,打得車身簌簌作響。

此時的天空也越來越暗,百米之外毫無視野,大車開始增多,但這段路上並沒有休息區(正在建),也沒有加油站(務必提前加好油),只好打開雙閃加倍小心。

天空由陰暗變成了昏黃,如同世界末日,狂風吹得車身有些顫動,在荒野的巨大沙塵暴中開車我還是第一次,不過我更擔心如果到了二連還是這樣,我們該如何遊玩?

好在半個小時後天氣漸漸好轉,天蓬元帥終於回家了。

天空逐漸恢復了些藍色,路邊也開始出現各種「小恐龍」,二連浩特到了。二連除了是我國重要的口岸城市,也是「恐龍之鄉」,這裡是亞洲最早發現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的地區,而且是在同一地質層發現的,由此揭開了恐龍到底是胎生還是卵生的問題,對古生物界意義非凡。

所以進二連市的入口就是一對巨大的接吻恐龍作地標,配合此時的天氣和路邊沙地里的眾多小恐龍,好像真的進入了侏羅紀公園。

入住酒店後發現剛才二連發佈了大風藍色預警,當地人說沙子都是蒙古刮來的,蒙古國的草原沙化嚴重,所以我們路上會遇到那樣的天氣。晚上當然要來頓當地正宗的手扒肉壓壓驚,二連的手扒肉確實如網上說的一點膻味都沒有,而且又嫩又香,比我們昨天在輝騰草原上吃的羊肉要好吃百倍。

很多人以為二連的名字是部隊建制,其實「二連」是蒙語「額仁」的譯音,意為幻影、斑斕,是牧人形容這裡像荒漠戈壁中的海市蜃樓,蒙語「浩特」意為「城市」,所以「二連浩特」的意思就是「幻影斑斕的城市」。二連雖不大,人口也才不到8萬,但比起對面最近的蒙古國扎門烏德市確實要五彩斑斕得多,後面我們在國門景區里便可以眺望到。

二連的旅遊景區比較集中,最主要的「國門景區」和「恐龍地質公園」,離得都不遠,時間富裕想去看清朝時的伊林驛站遺址、如來神掌大手印、鹽池和天鵝湖的話也都在恐龍公園附近,只有恐龍博物館在城西。如果要去蒙古或俄羅斯,在城裡坐火車或國際汽車都行,當然先要把簽證辦好了。

第二天醒來驚奇地發現天氣竟好得喜人,昨天的沙塵暴彷彿只是一場夢,感謝老天垂愛,開心地前往國門。路口經過一個「生命之源」的地標,雕塑中央的水滴光滑醒目,二連屬乾旱荒漠草原氣候和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且地表無河流,所以是個缺水的城市,據說城市供水是從56公里外的齊哈日格圖引入,現在的二連綠樹成蔭,實屬不易。

老爸上半年反覆進醫院,這次終於能出來玩,而且還來到了祖國的「北大門」,十分興奮。

售票處廣場上一個叫「驛路」的棕色雕塑由歷史車輪的變遷高高壘起,從蒙古草原上古老的木製勒勒車輪到方便的汽車輪,從飛馳的火車輪到如子彈般的飛機渦輪,人類文明的發展,使二連這座原本荒漠戈壁中小驛站,變成了五彩斑斕的真實城市,而且是一帶一路上重要的口岸城市,據說對蒙古國貿易的一半以上都是從二連進出關的。

買票後從「門」字形的景區大門進入,一條筆直的道路通向國門、界碑和邊境線,大概2公里,這條路上有13道「門」,象徵中蒙邊界線上的13個邊境口岸。走不動的話可以也花10元坐電瓶車。道路的右側就是國際列車線,我們剛好看到一輛準備出境的蒙古國火車。所有的國際列車都會在二連的火車換輪庫換車輪,因為我國的火車軌道寬度(1435mm)與蒙古國的(1520mm)是不同的。

穿過13道門後,這一道寬13米、高21米橫跨雙輻軌道之上的大門才是真正的國門,莊嚴肅穆,鮮紅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個大字醒目地嵌在門楣上,再往上是金光閃耀的國徽,頂端樹着一面五星紅旗,在藍天白雲下迎風飄揚。

國門是可以進入,併到樓頂眺望遠方的,不過我們打算先去看看界碑。從國門的左側繼續沿着鐵路向北有一個大廣場,中央高高地立着一面五星紅旗,我猜想這裡可能每天會舉行升降旗儀式。

鐵路邊有台階供遊客們更近距離地拍照。二連浩特最早的國門建於1953年,而這座氣勢磅礴的國門是2007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周年時建成的。

打卡祖國邊疆,總會讓人心潮澎湃。

最北就是與蒙古國交界的4塊界碑了,準確叫應該叫界樁,我合影的這塊是815(1)號界樁,在鐵路線的最西側,遊客能合影的都是這塊。其餘三塊815(2)、816(1)和816(2)要向東看,分別矗立在鐵路線的兩側。815和816號界樁是中國邊界站點唯一的一處大型雙號雙立界樁。

之所以這裡要設雙號雙立界樁,是要明確邊界走向。我們常把中國版圖的陸地部分比作俯瞰太平洋的雄雞,二連這裡就是雄雞脖頸揚起的折彎處,所以自815(2)號界樁開始,邊界線的走向由西向東大角度變為從西南到東北方向,一會兒我們在國門的樓頂上會更清楚地看出方向。

中蒙邊界於1962年正式劃定,1964年正式勘定,邊界全長4710公里。內蒙古自治區段中蒙邊界長度為3191.108公里,有476棵界樁。1982-1984年的中蒙邊界第一次聯合檢查,將該段邊界長度調整為3197.686公里,界樁相應增至771棵。2001-2004年的第二次聯合檢查,又將該段邊界長度調整為3210.72公里,界樁也增至1075棵。

在這以前816號界樁是沒有,第二次聯合檢查時對界樁進行了新排序,將矗立在中蒙邊境線上長達40年的357號界樁更換為815號界樁,並新增了816號界樁。

樁體的上方,對着我國境內的一面是我國的國徽,下面刻有"中國"和界樁號,最下面是樹立的年份「2002」。地上還有一層昨天從蒙古國刮來的沙子。就在我們與界樁合影時,對面蒙古國來了一群人也在與界樁合影。

不過他們不像是遊客,他們那邊的邊境線好像也沒有開放成景區,因為他們那邊的火車道西側並沒有設置柵欄,他們可以穿越鐵道對着我國國門的方向拍照,一名身着迷彩的蒙古國軍人一直跟着他們。

從815(1)號界樁向北看,下圖那棟顯眼的建築就是蒙古國海關,坐國際汽車入蒙古境的話,都要在這裡拿着所有行李下車安檢,並填入境申報。

正看着那邊的海關,突然一輛從蒙古國駛向我國的火車開了過來,與國際列車、界碑一同合影,運氣真不錯。

這輛火車還真是長,我們每個人同它與界碑合完影,再與它和國門一起合影都來得及。看車身寫着「RM Rail」,是俄羅斯的貨運列車,還有「Seaco」,不知運來的是不是俄羅斯的海鮮。

心滿意足地與界碑、國際列車合了影,到國門坐電梯上到四樓頂層眺望蒙古國。今天天氣十分好,但風是真大,不捂着帽子就會被刮跑,不戴帽子又很曬。二連的早晚溫差比較大,夏天的早晚也十分涼快。

在國門的頂層向北望,可以清楚地看到815和816號4塊界碑的走向,由西向東大角度變為從西南到東北方向。再向北是剛才在下面也看到的蒙古海關,原本在海關以東的軌道上有一座蒙古國的國門,大概要重建,拆掉了,畢竟和我們現在的國門對比,那座老國門確實簡陋了。現在看到的蒙古海關大樓應該也是新修的,最早扎門烏德口岸的基礎設施建設都是我國無償援助的。

再往北就是蒙古國的邊城扎門烏德了,那裡也是中蒙鐵路自中國進入蒙古國後的第一站,離口岸只有4.5公里,離二連的市中心9公里。紅色尖頂的建築應該就是扎門烏德火車站,那是扎門烏德最標誌性的建築。

蒙語扎門烏德的意思是「道路之門」,人口不足一萬,卻是蒙古國的第九大城市,畢竟是蒙古國重要的過境物資轉運站,也是對我國最大的陸路口岸。1996年扎門烏德市被蒙古國會批准為縣級計劃單列市,並設立自由經濟區,就像我國的深圳特區,所以扎門烏德也被稱為蒙古的「小深圳」。

我們原計劃也想去扎門烏德轉一圈的,但因為時間關係放棄了,距離雖然近,但辦簽證和出入境檢查還是有些費時的,而且看網上去的人對扎門烏德的評價也僅是打卡,相對我國,扎門烏德還是比較落後的,所以不如等以後有時間了,坐着國際列車把蒙古和俄羅斯一起玩一遍。

國門觀景台上有望遠鏡,不過有時手機信號不好,很多人掃碼付款都沒有成功,所以自己有高倍望遠鏡的話也可以帶着。通過望遠鏡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扎門烏德和汽車通過海關。

據說在蒙古人的心裏,最有名的中國城市就是二連浩特,因為很多蒙古人都會到二連進貨回去做生意,所以出入海關的大車很多,網上說的嘎斯69到沒怎麼看到。

我們住的酒店裡也有很多蒙古人,酒店會盡量把中國人和蒙古國人分在不同的樓層,並不是因為安全問題,而是說蒙古國人說話聲比較大,也比較愛唱歌,可能夜裡很晚都還在聊天。

蒙古海關樓的西側正在建着一個門,西北方向也還有一個白綠相間的門,不知這條路是通往何方,但看遠處很荒涼。

正西方更荒涼,兩國的鐵柵欄國境線在戈壁黃沙中就像是兩條伸向遠方的路。

扎門烏德的東側也同樣是漫漫黃沙戈壁,烈日下的大風訴說著無盡地荒寂。難怪二連的人說沙塵暴都是蒙古刮來的,以前我還有點不信,這次算是見識了,原來如今北京的沙塵暴真的都是蒙古國出口的。

從頂樓平台向南看是我國的方向,軌道上停着等待出境的火車和剛剛入境的火車,鐵路線的右側就是我們剛剛進來的路,4.5公里外便是「北疆明珠」二連浩特的市中心。

有個很特別的現象,同一片藍天下,我國這側天上的白雲很多,而蒙古國那側的白雲很少,不知是不是與綠化、環境有關。

再向西看是二連的邊防哨所和國門辦公區,那裡還有個火車紀念廣場和一個巨大的「開放之門」雕塑,「開放之門」由四個方向的「門」子組成,寓意二連口岸四通八達

哨所再往西,下圖這座彩虹橋的位置就是我國的海關了,坐國際汽車入蒙古國境就要在這裡下車,帶着行李做出境申報。然後再上車到剛才看到的蒙古海關那裡下車做入境申報。從蒙古國來我國則是他們那邊做出境申報,再到我們的彩虹門這邊做入境申報。

不過二連口岸是先開通鐵路口岸,再開通公路口岸的,不僅如此,二連這座城市都可以稱作是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火車紀念廣場就講述着二連與火車的「情緣」。

二連並不是一開始就叫這個名字,元朝時僅為「玉龍棧」,據《元史·憲宗紀》載,蒙哥汗在此會見忽必烈,設大宴並共商國事軍情。清朝時為「伊林」驛站。民國時為張家口至庫倫(今蒙古國烏蘭巴托)汽車運輸線上的一站,名「滂北」。1953年為國境火車站,名「額仁」,即前面說的幻影、斑斕的意思,後為發音方便,改作「二連」,但那時候僅是一個火車站。

1956年1月4日,北京經烏蘭巴托至莫斯科的國際列車正式營運,二連浩特鐵路口岸開通後才設立了二連浩特鎮,之後因為貿易的重要性一步步升級,1985年1月升格為準地級市。所以說,先有的二連站,才有的二連市。

時至今日,二連潔特早已開通了公路口岸,國際貿易的總體規模已擴大到當初的幾百倍,但絕大部分貨物運輸還是通過鐵路實現的。因此在某種意義上,二連浩特的經濟是「綁在火車輪子上的經濟」。

廣場上停靠的這輛火車是我國大同機車廠當年生產的前進型蒸汽機頭(1988年該廠蒸汽機停產),車身長29.6米,重168噸,司機室3平方米,鍋爐距人不足1米,雙機牽引一次可拉貨物2000噸。

這種蒸汽火車熱能消耗大,壓力溫度不能過高,排氣壓不能太低,一次加煤22.5噸,每行駛200—300公里就需要加煤、加水。每車需要司機9人,每3人一班3班倒,工作環境、工作量和艱苦程度可想而知。《漫長的季節》里,一開始范偉開的貌似就是這種蒸汽火車。

火車紀念廣場的進站口裡實際是個進口商品直營店,裏面賣的大多是蒙古、俄羅斯的商品,不過不是免稅的,免稅店在彩虹門那邊,但要有蒙古國簽證,辦完出境手續才能進,就像在機場坐國際航班時,要辦完出境才能到達免稅店。

因為我們後面還計劃要去一個比較知名的進口商品倉儲超市,所以只在這裡買了當地的奶油冰棍,沒想到超級好吃,奶香濃郁,毫不誇張地說,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奶油冰棍,而且只要3元一根,比我在哈爾濱中央大街吃的大名鼎鼎的馬迭爾冰棍要好吃太多。

出景區門發現有賣皮草的,還有整張的狼皮和虎皮,賣家說都是蒙古國的,我國是不讓捕捉的。

小貼士:

門票:50元/人;70歲以上、6歲以下(或身高1.2米以下的兒童)、二連市戶籍、軍人、殘疾人、記者免票;60歲以上、學生、教師、6-18歲未成年人半價。電瓶車:10元/人(不強制買,路程不遠,腿腳好的話不必買)

建議帶着高倍望遠鏡。

下一站我們去8000萬年前恐龍的誕生地看真實的恐龍化石和恐龍蛋。

不想跟團!也不想窮游!怎麼用最經濟的費用在旅途中享受最棒的體驗?更多既舒適又全面的自助游、自駕游,盡請關注遊走在感性與理智間的「饕餮小娘子」#記錄我的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