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央視8套的康洪雷新劇,我連發感嘆:終於有部走心的年代劇了

國產年代劇的局,果然還得大導演來破。

無疑,年代劇是國產劇當下炙手可熱的寵兒。

從《父母愛情》、《雞毛飛上天》時期的靠口碑慢慢出圈,到《覺醒年代》、《山海情》階段的收視慢熱,再到《人世間》的全網大爆,年代劇,終於迎來了自己的好時候。

但你發現沒,這兩年的年代大劇,熱劇不少,爆劇並不多。

今年最受期待、陣容最強的幾部年代劇,開年的李乃文、宋春麗等主演的《我們的日子》、陳曉的《人生之路》,不久前播完的肖戰的《夢中的那片海》,收視不能說不好,但和《人世間》的破圈盛況,還是相差甚遠。

問題,還是出在故事的底蘊。

年代劇,是國劇中數一數二的手藝活,光靠狗血又抓馬的劇情,精良製作打造的年代感,固然能讓觀眾越看越上癮,但真要打動人,還遠遠不夠。

接下來,幾部年代大劇已經蓄勢待發,比如正午陽光的《大江大河3》,鄭曉龍的《南來北往》,康洪雷的《父輩的榮耀》等。

但,要看,還得等。

這上半年都過去了,難道今年真出不來一部現象級大爆的年代劇嗎?

沒想到央視八套不聲不響,在9點半的次黃金檔,放出一部好劇——《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讓我真的有一種「久病驚坐卧中起」的震顫感,不擺爛了,刷刷刷。

光是導演,就讓人期待不已。

康洪雷。

再看演員,沒有一個頂流甚至一線,全是丁勇岱、斯琴高娃、塗們、于慧、阿雲嘎這樣的實力派演員,講的則是蒙古大草原上的故事。

劇作古樸,年代氣息濃郁,但,似乎少了一些當紅年代劇的爆款氣息。

真能行?

深夜放出一集,收視全國第一。

比收視更攢勁的,是導演康洪雷說的一句話:「為家鄉拍攝一部電視劇一直是我的心愿,《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讓我完成了這個心愿,並且完成得非常單純、義無反顧、淋漓盡致。」

這個拍過《激情燃燒的歲月》《士兵突擊》和《我的團長我的團》的蒙古漢子的話,我信。

在劇集的演員表中,塗們老師和謝園老師,都已經離開了我們。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部劇,也是觀眾與兩位表演藝術家,最後的告別。

那就一起走進,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1、入戲:治不好的肺癆病,拉不響的大提琴,這部劇講透了一代人的命運

《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顧名思義,講的是莫家三兄妹紮根草原的成長故事。

但康洪雷導演卻並沒有一開場就將鏡頭對準內蒙大草原,相反,先把鏡頭對準了莫家老二從南京坐火車趕赴內蒙的場景。

這段戲,無論鏡頭語言還是畫面質感都遠超許多年代劇,一股六七十年代的味道撲面而來。

那種年代感,靠的不再是搶眼的濾鏡, 年代的標籤,而是像人均一個軍用水壺、沿路的時代歌曲這樣的精準細節。

觀眾就彷彿跟着主人公一起,排進了長長的隊伍,在一陣陣熱烈的歌聲中,走上開完內蒙的火車。

但康洪雷卻在這裡將故事又一轉,沒有讓故事直接跟着火車開向內蒙,而是倒回到一個月前,三兄妹在南京的故事。

為什麼?

因為康洪雷要講述的,不僅是一個草原上的故事。

更是人的命運。

要拍出草原上的駿馬奔騰、落日餘暉是容易的,更難的,反倒是拍出莫家三兄妹,是如何被時代的浪潮,推向那片廣闊的草原。

康洪雷從三個角度,將人物命運展現得淋漓盡致。

其一,莫家老四。

把他推向草原的,是治不好的肺病。

韓昊霖飾演的這個莫家老幺,一開場就遭遇了莫測的命運。

醫院裏,莫媽媽從醫生那裡得知,孩子基礎不好,後續營養又跟不上,「剩下的日子,可能不多了。」

莫媽媽二話不說,牽着孩子的的手就走出醫院,但人小鬼大的莫家老四,早已偷偷把醫生的話聽進耳朵里。

照道理,他是最沒理由去草原的人,但誰能想到,恰恰是草原,治好了他的病。

其二,莫家三妹。

把她推向草原的,是一場命運的歧途。

故事一開場,這個敏感而自尊的姑娘,就被當作特務扣住了。

原來,厭倦了使用十多人一起使用的馬桶的三妹,為了能用上乾淨舒適的洗手間,專門跑到自己家隔壁的外國領事館蹭廁所。

這廁所是能隨便蹭的?果然,被保衛幹事扣下來了。

好在片區的片兒警及時趕到,帶着街道的證明,再說出他和保衛幹事上級的關係,總算把人撈了出來。

在路上,片兒警讓她別叫自己叔,叫他國彬哥,到了家裡,又幫她掩飾了去蹭廁所的細節,只說是內急,碰巧被逮了。

看上去,是一等一等的好人?

可事情沒那麼簡單。

這位國彬哥哥讓姑娘有事可以去找她,三妹果然找到了他工作的地方,希望找個技校上。

國彬哥說了一通困難,三妹說,「難,所以才找你呀國彬哥哥,只要能上技校,我什麼都答應。」

國彬哥沉默了一下,再問她,「真的什麼都願意?」三妹肯定地點點頭。

這個男人這時候撕掉了所有的偽善,起身拉下了房間的窗帘,轉身對三妹說,「我現在就要。」

就這一下,三妹的命運,已經徹底改變。

為改變命運付出的代價,就在前面等着她。

其三,莫家老二。

把他推向草原的,是拉不響的大提琴。

這個心懷音樂夢想的青年,打小就練小提琴,但生活的重擔漸漸泯滅了他的夢想,在衚衕里,他感到憋屈、窒息。

家裡地方太小,他練琴的地方,距離馬桶一步之遙,這邊蹲着馬桶,那邊拉着琴,這琴怎麼練?

更不用說,還有跟父親沒完沒了的爭吵,跟無休止的思想學習。

他迫切地想要走出家門,當下鄉的號召開始的時候,他第一個走上去寫下自己的名字。

就這樣,莫家三兄妹已經一個個開啟了命運的輪盤,總有一天,他們會一個個被命運的火車帶往大草原。

在那裡,阿雲嘎飾演的草原上善良真誠的青年,會撫平莫三妹的心。

草原上熱情的牧民們,會救下莫家小弟的命。

而最困惑迷茫的莫家老二,也會在烏蘭牧騎逐漸找到自我,從假英雄,變成真英雄。

相比許多年代劇急不可耐地在開場甩出一系列年代劇名場面,康洪雷卻慢條斯理,娓娓道來將三兄妹昔日生活的背景、場景一一鋪開,未來的故事就有了根基。

一言以蔽之,留在家鄉,不是所有人都像莫父那樣將就活着,僵化的肢體與心靈只能沉重地落地,或摔碎或被砸碎。

而遼闊的大草原上,才有青年們亟待被改寫的命運。

2、演員:韓昊霖的靈氣,謝園的毛邊,丁勇岱的一個軍禮,撐起了故事底蘊

沒有一個流量演員,或許這樣的年代劇才是觀眾想看到的吧。

而康洪雷一手選出的實力派,個個精彩。

第一位,謝園。

謝園老師已經去世了,但這部劇中他的演出,卻讓人更加懷念這位老戲骨。

謝園飾演的莫家老爸,戲份不多,但表演深不可測。

寥寥幾次出場,一身舊睡衣,一整個神神叨叨的狀態,就把一個經歷了家道中落的中年人的過往,演得淋漓盡致。

他對誰都大聲問好,一看到街道辦的人就全身肅立,看似滿臉誠懇帶笑,但又似乎帶着一眾如履薄冰的感覺。

人的複雜與無奈,被時代的洪流沖刷過的痕迹,就在角色的每個細節里。

謝園演得太好了。

尤其是一場和兒子的分別戲,莫家老二一大早偷偷離家,不想跟任何人告別,謝園飾演的莫家老父親卻一早等在門口,看到兒子出門,一臉堆笑地把新買的大提琴遞給他,讓他帶上。

莫老二卻一臉冷漠,一言不發地轉身離去。

留下莫家老父親一個人在冰冷的大街上原地僵住,鏡頭甚至不需要給到謝園的表情,只是透過謝園遲滯的動作,就拍盡了一個老父親的傷心。

寥寥幾筆,卻勾畫出命運的毛邊。這真是了不起的演技。只可惜,今後我們再也看不到了。

第二位,韓昊霖。

這位年輕的老戲骨,徐崢的御用演員,《慶余年》里的小男主,演技可太穩了。

把一個肺病纏身、早熟的少年,演得活靈活現。

每個動作,每個表情,都透着一股靈氣,尤其是莫家老二生日那場戲,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他把一場祝酒戲,演得精彩又生動。又嘴欠又鬼機靈的樣子實在是太好笑了!

這個角色就像是一個活躍的因子,要不是有韓昊霖的表演,第一集的故事,就過於的沉重,過分的壓抑了。

第三位,李泓良。

這位康洪雷的御用演員,之前最著名的角色應該是《士兵突擊》里七連57年歷史上的第5000名士兵,也是最後一名士兵,馬小帥。

這部劇他飾演的莫成名是全劇的主角,也是開場極不討喜的角色。

雖然開場沒有任何情緒爆發戲份,角色性格也過於冷漠疏離,可正是這種迷茫的狀態,和角色進入草原後的改變形成對比。

康洪雷,是懂得用演員的。

第四位,王同輝。

他飾演的國彬哥哥,是開場最讓人意外的角色。

看似忠厚、穩妥,善良可靠,可是一轉眼,就在漂亮的三妹面前露出了真面目。

在《警察榮譽》等劇中有過出色發揮的王同輝把這個偽善小人演得太妙了,這才是變臉演技。

最後一位,丁勇岱。

實際上,這位年代劇老演員只是出現在2、3集的預告片中,但這張臉一出現在年代劇中,就已經透出滿滿的戲味。

尤其是在兒子墓碑前一個莊嚴的軍禮,飽含滿滿的深情,讓人看得意猶未盡。

當然,接下來還有阿雲嘎演的如草原般溫柔善良的納木海。

斯琴高娃飾演的「金絲穿線」的草原母親。

塗們飾演的草原牧民。

侯岩松飾演的草原幹部等等,個個值得期待。

果然,康洪雷打造的時代群像戲,即使只出現了一兩集,台詞不到幾十句的配角,你也能從中琢磨出他的人生和性格,每個人都在劇中講述他們的故事,這就是演技派的廣闊草原。

3、突破:年代劇怎麼真正打動觀眾?康洪雷這部劇或許可以打個樣

年代劇,當然是火了。

特別是央視的年代劇,只要播出,幾乎都會有大熱的收視。

但收視大熱背後,年代劇也漸漸形成了新的套路,有演技派兜底,有情懷破圈,可故事的底蘊,卻總是差點東西。

而拍過《士兵突擊》和《我的團長我的團》的康洪雷這部獻給家鄉的作品,最不缺的,就是底蘊。

呈現這份底蘊,康洪雷用了兩招。

一是真實感。

在開拍之前,導演就定下了創作的總基調:

「這部劇的時代跨度很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們在『如何還原時代』這件事上下的功夫。拍攝過程中,所有演員從內衣到外衣,全部換為(20世紀)60年代的衣着風格,包括道具、場景等都需要用包漿來做出濃濃的年代感,只有演員從裡到外都相信這是真實的,觀眾才會相信。」

果然,劇中每個演員都「灰頭土臉」,沒有了一些年代劇中的精緻妝容,角色的狀態,都專屬於那個年代。

對真實感的追求,劇中簡直細緻到了牙齒。

歡送放出的時代金曲,莫爸塗寫的牆報,無處不在的街道辦,普通南京家庭的居住環境,甚至是細緻到馬桶。

人間煙火氣與草原遙遙相隔,也驗證了「活着」的某種定義:

無論在哪裡,日子總是要過,飯總是要吃的。

這一下,就把觀眾拉到那個時代的環境里去,瞬間就入戲了。

二是史詩感。

當故事開始進入蒙古大草原,觀眾頓時感受到草原的遼闊。

飄揚的馬尾和落日的餘暉,無際的草原與熱情的烏蘭牧騎。

康洪雷的史詩鏡頭,瞬間把草原的浪漫與豪邁展現得一覽無餘。

草原激烈的賽馬、驚心動魄的捕狼、烏蘭牧騎挨家挨戶演出等場景,融入到故事裏,宏大的史詩感就撲面而來。

《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也通過這樣一個時間跨度長達幾十年的故事,將時代的浪潮與個人的傳奇寫盡。

這部劇也像是一個樣本:年代劇必須要一線大咖、頂流加盟才能拍好嗎?

康洪雷已經給出了回答:只要有真實的生活,有接地氣的表演,有笑也有淚,就是能打動人的故事。

而當下很多劇號稱感情充沛、浪漫催淚,但本質上其實是硬邦邦地套流量公式。

反正大家都這麼拍,有流量就說明是對的。

但永遠不要低估觀眾,誰願意麵對空洞的爆款公式動心?

而康洪雷卻帶着對家鄉的深情,帶着一群人氣沒那麼高的演員,拍出了一部如此厚重的大劇。

劇集的名字,其實出自90年代末,蒙古族詩人席慕容寫下的歌詞,「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心裏有一首歌。歌中有我父親的草原,我母親的河。」

觀眾會被這片遼闊的草原,質樸的河流吸引嗎?康洪雷導演馬上就會給出一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