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中「塌陷」困局如何破解?專家談縣中振興難點與路徑

新京報訊(記者 馮琪)近年來,「縣中困境」頻頻受到關注。縣中「塌陷」的根源在哪兒? 「振興縣中」困局如何破解?2月25日,「振興縣中的難點與路徑」座談會在北京舉行,多位專家圍繞縣中面臨的難點和發展路徑進行探討。

縣中發展面臨生源、師資等五大困境

縣中是縣域內普通高中的主體。近年來,由於經濟發展水平、城鎮化進程、公共教育政策等多方因素的影響,不少地方縣域普通高中優秀教師和學生出現流失,形成了以優質教育資源流失和教育質量下降的惡性循環為表現的「縣中發展困境」,有人將其比喻為縣中「塌陷」。

會上,國家特約教育督導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督學、柳州市教育局原局長撒忠民指出,近年來,除個別縣中外,我國大部分的縣中也普遍面臨著「生源之困、師資之困、硬件之困、保障之困、質量之困」等長久以來的五大困境。

「近些年,部分縣中的教育教學質量存在下降趨勢。無論是優生培養還是本科上線率,都出現下滑跡象,有的下滑明顯。」煙台市教育局副局長王旋在會上介紹了煙台縣域普通高中發展的現狀。此外他提到,有些縣域的高中教育在特色辦學、拓展學生升學途徑方面缺乏務實舉措,教育質量有待提高。

談及當下縣中教師的生存狀態,山東省招遠市第二中學校長孟祥勝稱,縣中教師的相對待遇低、壓力大,職稱評審困難,這讓相當一部分教師看不到希望。上述原因疊加,縣中不僅留不住優秀教師,也招不到優質人才。

專家認為縣中走出困境首先應穩住生源

「振興縣中」的出路在哪?各地不少縣中也在探索之中。

座談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均表示,縣中要走出發展困境,首先要穩住生源。如果這個現象再持續下去,城鄉之間的教育差距會越來越大。解決「縣中困境」還要進行中考招生辦法改革,均衡區域教育資源,支持學校創新中考招生方式。

江蘇省海安中學校長呂建分享稱,「南通的七個市縣區沒有一所縣中『塌陷』,是因為南通一直嚴格禁止跨縣(區)招生,不會出現一所名校『掃蕩優生』、其他學校『泯然眾人』的局面。」

針對師資流失問題,孟祥勝認為,要想從「縣中困境」中走出來,根本任務是要改善和提高縣中教師的待遇和條件。「只有教師待遇上去了,條件改善了,優秀教師才能留住,高端人才才會引進來,師資問題才能解決。」

記者了解到,廣西柳州鹿寨縣鹿寨中學全校師生有95%來自農村,同很多縣域普通高中境況一樣,與市區學校的差距越來越大。該校校長藍樹民在會上談道,面對各種困難與挑戰,學校從校園文化建設、高效課堂構建、五育並舉等方面提高文化自信,激發辦學活力,盤活課堂教學。

記者注意到,2021年全國「兩會」提出要振興縣域普通高中教育,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了《「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該計劃要求嚴禁發達地區、城區學校到薄弱地區、縣中搶挖優秀校長和教師,加強縣域普通高中建設,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個縣集中打造一所高中不利於教育生態

「縣中問題,表面看是縣中優質生源、優秀教師不斷向大中城市流動帶來的教育質量下滑,其實是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距不斷擴大、生產力布局大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公共教育政策『市場化偏好』造成的。」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張志勇建議,綜合運用一系列公共政策工具,完善縣中教育公共服務供給格局,對縣中教育進行系統治理。

張志勇「振興縣中的難點與路徑」座談會上發言。主辦方供圖

上海市教科院智力開發研究所所長杜曉利在會上表示,解決「縣中問題」需要明確將「強化政府責任」作為基本工作原則之一。地方政府要加強統籌,形成合力是振興縣中的關鍵。

張志勇認為,振興縣域普通高中教育,一方面,要改善縣中學校辦學條件;另一方面,要加強頂層制度安排,優化縣中教育辦學格局,均衡配置教育資源,縮小校際間資源配置和辦學水平的差異,讓轄區內所有高中學校公平競爭,錯位發展,特色辦學,形成良性競爭生態。

教育部基教司高中處處長李靜波在總結髮言中表示,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若沒有佔半壁江山以上的縣域高中的發展,就沒有普通高中的整體發展。所以縣中要發展提升,發展是補短板,促公平,提升就是要實現整體高質量發展。一個縣集中打造一所大規模高質量的高中,這不利於整個縣的教育生態。縣域多辦幾所高中,不是在升學上集中,分層發展要向分類發展轉型,要從多樣化、特色化上考慮,讓縣域高中形成一個辦學的良性生態。

「當前縣域高中的問題是教育發展中的問題,需要大家對縣中的發展充滿信心。」李靜波表示。

據悉,此次座談會由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和博鰲教育論壇聯合主辦,中小學教育之聲協辦。

新京報記者 馮琪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