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們常見的食物原來在古代是這樣叫的

提起歷史年代,很容易想到古代電視劇,古風歌曲,還有一些很美的古詩詞歌賦。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們日常見到的一些食物,在古代也有一些很有趣的別稱。


稍微熟悉一點的,大概就是紅豆,它又名「相思子」。一種生在嶺南地區的植物,結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鮮紅色。

相傳漢代閩越國有一男子被強征戍邊,其妻終日望歸。後同去者歸,惟其夫未返,妻念更切,終日立於村前道口樹下,朝盼暮望,哭斷柔腸,泣血而死。樹上忽結莢果,其籽半紅半黑,晶瑩鮮艷,人們視為貞妻摯婦的血淚凝成。




山楂,別名「堂球子」。果可生吃或作果脯果糕,干制後可入葯,是中國特有的葯果兼用樹種。



螃蟹,別名「無腸公子」。

出自晉·葛洪《抱朴子·登涉》,古人給蟹取「四名」:「以其橫行,則曰螃蟹;以其行聲,則曰郭索;以其外骨,則曰介士;以其內空,則曰無腸。」所以螃蟹也叫「橫行介士」和「無腸公子」。



苦瓜,別名「半生瓜」。

這個名字的含義就比較意味深遠了。都說人的前半生,大都覺得苦澀難食;半生以後,才識其清涼甘香。苦瓜,是用半生才能參透的味道。


茄子,別名「落蘇」。

相傳戰國時期,吳王闔閭有個瘸腿的兒子,聽到大家叫「茄子「的時候像在叫他瘸子,於是很是生氣,有一日吳王去書房睡覺,發覺妃子的孩子帽上的兩個流蘇,很像要落下來的茄子。他不禁心中一動:「落下來的流蘇,落蘇!對,就把『茄子』改叫『落蘇』吧!」於是,他讓手下發佈告示,告之天下百姓:今後一律將「茄子」叫做「落蘇」,一直流傳到現在。


豆腐,別名「福黎」。

相傳是在公元前164年,由中國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劉安所發明。劉安在安徽省壽縣與淮南交界處的八公山上燒葯煉丹的時候,偶然以石膏點豆汁,從而發明豆腐。



蘋果,別名「林檎」。

蘋果剛傳入中國的時候,名字叫做「萘(nai4)」,據說來自於梵語的音譯。那時候人們發現這種水果很好吃,把它種在林子里時,各種飛禽都會跑來圍着轉,所以又給它取了一個名字—林檎,或者林禽,或者來禽。



大家還知道有哪些有趣的古代食物名稱和故事呢?留言一起討論下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