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膽英雄譚秉云:1支槍幾顆手雷,一人完美阻擊美軍一個坦克師

1951年9月的全國志願軍英雄模範代表大會上,被稱為坦克英雄的譚秉雲被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特種功臣等榮譽。為了表彰和祝賀譚秉雲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重大貢獻和獲得的特等榮譽,在總政禮堂上,毛主席親自與譚秉雲握手慰問,開國元帥們也都爭相手持酒杯向譚秉雲致以敬意。

譚秉雲是何人?為什麼能獲得如此殊榮?因為他曾經在抗美援朝戰役當中,孤身一人僅僅用一把槍和幾顆手雷就抵擋住了美軍一個師的坦克。這絕不是好萊塢電影里的虛擬情景,這是真實發生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當中的真實事件。

緊急行軍,肩負重任

這位被稱之為反坦克英雄的譚秉雲在這次戰役當中的表現可以稱之為軍事戰場上的奇蹟,他在戰場上的風姿,無論何時回憶起來都會讓人豎起大拇指。

1951年5月美軍集結兵力意圖截斷我軍的後撤路線,在沒有防備的緊急情況之下,我軍不得不向北方撤離,防止美軍的突襲,與此同時,譚秉雲率兵奉令以最快的速度披星戴月的趕往390高地,因為譚秉雲到達的速度和時間關係到志願軍主力軍的渡江情況,此時譚秉雲肩上扛着的是眾多志願軍的生命安全責任。

在路上一刻也不敢停歇的譚秉雲順利地到達390高地,並且帶着手下的士兵用工具挖好戰壕讓士兵們躲在散兵坑裡。譚秉雲對坦克有資深的了解和對抗經驗,他在黑夜裡用微弱的光亮探尋着四周的地理環境,選擇了一個最適合隱蔽的位置。

由於坦克的體積龐大,而且需要平坦和寬敞的路才能夠前進,因此譚秉雲刻意找到了一個細長又狹窄的小路,同時旁邊還有零星的山岩和細碎的河流,這樣一來就可以在地形地勢上阻止坦克的進攻。

還沒等譚秉雲休息片刻,一陣陣轟鳴聲與碎石被碾壓的聲音讓所有人緊張了起來,這意味着敵人的坦克已經緩緩駛來,譚秉雲的心跳速度也越來越快。一個名叫毛和的志願軍戰士在譚秉雲旁邊緊蹙着眉頭,他看起來十分慌張,因為他是一個戰場經驗較少的新兵。毛和問譚秉雲能否看清楚前方到底來了多少輛坦克,譚秉雲表示他也不清楚,不過聽起來不少。

黑夜裡的坦克英雄

譚秉雲命令毛和原地不動,然後譚秉雲揣着幾顆手雷身輕如燕的從一個灌木叢悄悄的移動到了另一個灌木叢里,等待着坦克的靠近。譚秉雲根據坦克的聲音,大致推斷了坦克與自己之間的距離,譚秉雲把頭壓到最低,以灌木叢作掩護,拿出一顆手雷,向美軍的坦克上扔了過去。

這個手雷命中了敵軍的一輛坦克,但與此同時,爆炸的碎片也飛到了譚秉雲的臉上,譚秉雲的臉瞬間被鮮血浸染。由於爆炸威力很強,譚秉雲昏迷了過去,毛和見狀立即使勁搖晃譚秉雲的肩膀。幸運的是譚秉雲清醒了過來,但由於戰事緊急,他沒有時間調整,他只能拖着疲憊的身體繼續戰鬥。

譚秉雲知道敵人的坦克部隊很龐大,因此必須故意做出此時此刻我方誌願軍人數也很多的假象。譚秉雲趁着夜色繼續向敵軍的坦克投手雷,每一個手雷都命中坦克的要害。此時譚秉雲命令戰友一起用槍擊打坦克,美軍被手雷和坦克迷住了雙眼,他們不知道我方有多少人,為了保守起見,他們開始撤退。

譚秉雲乘勝追擊,他向戰友再次要來了手雷,因為他知道手雷是坦克的死敵,只要擊得準確,准坦克就會瞬間分崩離析。天色微亮,夜裡後退的坦克部隊再次向309高地駛來,並且開啟了狂轟濫炸的模式,坦克前方的炮筒上,發出陣陣的轟鳴,美軍並不知道我軍的藏身之地,漫無目的的向我方開炮。

以一己之力創造戰爭奇蹟

炮火的燃燒與炙熱的天氣讓美軍的駕駛員打開了坦克的頂蓋,這一舉動可讓譚秉雲抓住了一個好機會。譚秉雲心中默念着坦克與他之間的距離,他抓緊時機,拿出手中的手雷向敞開頂蓋的坦克扔去。譚秉雲投得很准,坦克的駕駛員被炸得粉碎,發動機也因手雷而無法繼續運行。同時譚炳雲的手雷引爆了這輛坦克,坦克燃起熊熊大火。

後方的坦克因害怕火繼續燃燒,全部向後倒退。美軍的坦克如果想繼續行駛就要把那輛爆炸的坦克清理下去,於是美方的清障兵前來清理坦克殘骸。


為了繼續製造大部隊的假象,譚秉雲躲在石頭和灌木叢之間來回切換並且向清障兵發起攻擊,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這是譚秉雲想出的妙招,這樣一來敵人就不知道我方士兵到底有多少人,也不知道躲藏在哪個位置。

美軍看着坦克相繼被炸毀,又不能及時的清理路障,美軍只能灰溜溜的撤退,或許他們永遠也不知道,從始至終擊退他們整個坦克隊伍的只有譚秉雲一個人。譚秉雲在這次戰役中的表現極為突出,簡直是教科書般的奇蹟,在面對敵人的坦克部隊時,他依然能夠從容鎮靜地思考,用獨自一人的血肉之軀打敗了敵人的重型坦克

20世紀末,已經76歲的譚秉雲受到朝鮮政府邀請,來到了當地的軍事博物館中,博物館裏的軍事遺迹,讓譚秉雲的記憶瞬間回到了48年前的戰場上。

在軍事博物館裏,譚秉雲還看見了一張夢回從前的照片,是年輕時的譚秉雲與一位朝鮮婦女的合影,那張照片里的穿着朝鮮族服裝的婦女面帶微笑,手持一捧鮮花獻給譚秉雲,對於她們來說,譚秉雲就是帶給她們和平的救命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