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老農挑糞時看到一輪紅日,回家編出一首歌,後被送上太空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送心]

農民作曲、萬人傳唱、開國典禮成背景音樂、新中國成立15周年的大型舞蹈以它命名、1970年隨着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送上太空......

它有數不清的背景,也有數不清的傳承人,它成為了膾炙人口的歌曲,甚至成為了一部用鐮刀鐫刻在黃土高原上的史詩著作。

圖1

而它之所以會這麼出名,還是因為它歌頌的是我們敬愛的毛主席。

農民蛻變為歌手

在我國陝西省東北部,有個叫做佳縣的地方,這裡整個縣城都建在一個高聳的石山之上,像隱居雲端的仙寨,又像被一把斧頭劈出來的天然斷層。

這裡有唱民歌的牧羊人,也有哼小調的攬工漢,有扭秧歌的婆姨,還有唱情歌的妹子。他們都是這片土地的主人,土地填飽了人民的肚子,而民歌則帶給他們生的希望。

這時候,有個叫李有源的人,他在黃土之上盡情享受着塵沙的飛揚,歌聲扇動着想像的翅膀,一句句美妙的旋律從他的心裏、喉中自由地飛出。

圖2

李有源生長於這片遼闊的長天厚土,他家境清貧,三輩佃農,13歲就開始給地主放羊,似乎永遠看不到未來的邊際。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李有源摸到了一本《百家姓》,他看着上面奇形怪狀的文字,心底里迸發出了求學的渴望。

李有源靠着給學校幹活,每天求問老師:「老師,俺想問問,這個是什麼字?」老師微笑着告訴他:「這是國。」

之後,李有源越發地愛上了讀書。那個冬天,孩子們都放寒假了,但李有源還「賴」在學校,他給學校掃院,鋤草;給老師們燒水,送茶。到了開學的時候,李有源不但能識《百家姓》,還已能閱讀《三字經》和《千字文》了。

圖3

但李有源家實在貧窮,根本付不起學費,但他那好學的精神竟感動了學校,學校特准他每日旁聽。可惜好景不長,李有源匆匆將所學知識下肚後,還是不得不離開了校園。

李有源開始繼續在家務農,他也逐漸長大。很快,戰火洗禮了他的家園,日寇搶光了他家的糧食,國軍收繳了他家唯一的銀元,從前他不懂「國」的含義,這時他不知「國」在哪裡。

像他那樣的窮苦人,遇到戰爭,只能任憑他人屠戮。等到紅軍來到的時候,李有源又警惕了起來。

這支隊伍又是想要搶什麼?他們又會對我們怎麼樣?

圖4

在李有源的擔憂中,紅軍給佳縣帶去了和平,不但不搶群眾一針一線,甚至還為群眾干農活、送糧食。

這時候,李有源知道了,原來這支隊伍果然不一樣,他們才是真正帶老百姓翻身的人民軍隊。

之後,毛主席和幾位延安文藝工作者在這裡發表了講話,將秧歌文化帶到了陝北。陝北人民天生的熱情,瞬間被秧歌吸引,秧歌很快流行起來,那時幾乎每12個人中就有一人會扭秧歌。

李有源也憑着天生的才能很快成了秧歌的領頭人,後來他還學會了彈三弦,編歌詞。一到過年的時候,李有源還興緻勃勃地帶着秧歌隊慶祝了起來。

在紅軍來的這段時間,李有源總是很開心,他的嘴裏時常蹦出幾句歌詞讚揚軍隊,但真到了想要歌頌毛主席時,他卻總覺得什麼詞都無法形容毛主席的偉大。

圖5

一天晚上,李有源的另一個好友屈士才來到他家,這個人也是當地的秧歌演員,兩人都十分熱衷於秧歌和編曲。看到屈士才的到來,李有源高興地從炕上跳了下來:「俺咋沒想到你這人呢!」

原來,李有源還在苦思冥想如何才能寫出一首貼合毛主席的曲子,而屈士才的到來,正好為他添磚加瓦。

屈士才一聽,又看了看李有源桌上的蠟燭,他激動地說,要不就將毛主席比作這蠟燭?是他照亮了千家萬戶。

李有源卻不這樣認為,蠟燭雖然光亮卻微弱,不足以形容毛主席的氣勢磅礴。於是,這個夜晚兩人就在苦想中度過,但靈感卻在第二天降臨。

紅日映光輝,農民做主人

1942年的一個清晨,李有源一夜未睡,送走屈士才後,他便起身幹活了。

他挑着糞桶出了門,走過薄霧籠罩的山谷,迎面卻突然看了一輪明艷艷的紅日。它從地平線緩緩升起,渾身散發著金光,李有源看呆了,他停下了腳步沐浴着陽光,盡情地感受着紅日帶給他的暖意。

圖6

這樣的光芒才足以形容毛主席的偉大,這樣的暖意才是毛主席所帶給我們的福祉!

靈感一來,李有源頓時感到力氣十足,挑着擔子就趕回了家中。在路上,李有源又看到城裡貼的標語,上面寫着「毛主席是中國人民的救星」,李有源也覺得「救星」一詞寫得實在是妙!於是,這個詞也被融入了歌中。

李有源住在一個普通的農家小院里,小院是由斜坡上挖出的三孔窯洞組成,東邊的一孔最大的窯洞便是李有源的卧室。

李有源興高采烈地回到家,推開那扇破舊的木門,立馬就上了炕。炕上擺着一張小木桌,桌上放着一盞麻油燈,旁邊還有一把破舊的三弦。

那天,李有源就那樣坐在炕上的小木桌前,完成了此後聞名中外的《東方紅》。這首歌的曲調取自一首名為《騎白馬》的歌曲,再加上李有源填的詞,便有了後來的《東方紅》。

圖7

創作出這首歌后,李有源激動地在小院內外引吭高歌,李有源的侄子李增正聞聲,好奇地問道:「叔,這首歌唱的是毛主席嗎?」李有源驕傲地答覆了李增正,隨後還教導起了李增正學唱這首歌。

時間轉眼來到了1944年,那年春天,佳縣組織了70多名群眾移居到了延安,李增正也在其中。群眾們的任務是到延安開荒種地,李增正作為副隊長,帶着人們從家鄉一路唱到了延安,這首歌頓時在延安名聲大噪,受到了延安軍民的極大喜愛。

後來,這首歌經過延安的文藝團整合後,這才有了我們如今所看到的《東方紅》。改寫後,這首歌再經過延安文藝團的演繹,在瀋陽首次舉行了大合唱,氣勢威武磅礴,震撼了在場的所有觀眾,贏得了熱烈的掌聲。

圖8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激動地向全世界宣告了新中國就在今天正式成立的事實,而這神聖而又莊嚴的時刻,《東方紅》也作為背景音樂出現在了開國典禮上。

李有源聽到自己創作的歌曲,見證了如此偉大的時刻,他在家中流下了激動的淚水。本來,李有源將見證《東方紅》走向更大的舞台,但他卻在1955年因病離世。

進入六十年代,《東方紅》這首歌不但沒有隨着時間而過氣,反倒因為沉澱而經典。

為慶祝即將到來的新中國成立15周年紀念日,由周總理親自策劃和指揮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於1964年10月2日,在人民大會堂進行了一次氣勢恢宏的演出,轟動了整個北京城

1970年,《東方紅》再添名譽。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研製出來後,不但以「東方紅」命名,甚至還帶着這首歌衝出地球,飛向了太空。

圖9

那時,當那一句「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幸福,呼兒嗨喲,他是人民大救星」無線電廣播里傳到中國的每個角落的時候,全國人民都激動地落淚,那個偉大的時刻也成了許多老一輩人的永久記憶。

尋找東方紅足跡,回憶過去歷史

2011年,有記者尋到了李有源的故鄉,想要追尋《東方紅》的足跡。

在這裡,他們見到了李有源的孫子李錦鵬,當記者撥通李錦鵬的手機,電話裡頭響起的彩鈴還是那首熟悉的《東方紅》。

李錦鵬帶着記者來到了李有源曾經居住過的窯洞,推開破舊的木門,裏面正中央懸掛的是一副毛主席的彩色像,在毛主席像的下方,是李有源的黑白頭像。

圖10

從那張黑白頭像上,記者終於「認識」了這位樸實的農民。他留着鬍鬚,穿着大褂,臉上是歲月風乾的經歷,眼角是深藏記憶的褶痕。

李錦鵬回憶說,爺爺是個樸實的農民,他感受到共產黨的與眾不同後,他的心裏也漸漸把自己當做了一份子。

1947年,胡宗南的部隊打破了佳縣的寧靜,彭老總率領西北野戰軍迅速奔赴了陝北前線,而李有源作為一個普通農民,他的愛國情懷也在這一刻點燃。

他將自己的大兒子李增堂送進了部隊,他告訴首長們,兒子雖然沒打過仗,但有一把力氣,給部隊抬擔架也是好的;

他又把兒媳推薦給了部隊,告訴首長,凡有將士們破洞的衣服鞋子,儘管送來,兒媳一定給大家補好;

至於他最小的兒子,也做起了力所能及的事,他要小兒子好好餵羊,將來慰勞人民解放軍。

圖11

李有源幾乎傾囊而出,他終於從那個不認識「國」的少年,成長為了愛國的志士。

從李錦鵬的口中,記者了解到了最真實的李有源,他似乎不再奇怪,為何這片窮苦的土壤能夠創作出那樣雄壯的歌曲,因為這片土地孕育的人民全都飽含着真摯的情感。

2011年時,佳縣還未能脫貧致富,但李錦鵬說,正是因為那首《東方紅》,佳縣還收穫了「意外之喜」。

1993年,佳縣有一個年輕人,在全國發起了倡議,他希望全國的少先隊員能夠看看《東方紅》故鄉的孩子。這裡的孩子吃不起冰棍,看不上電影,連讀書都成了奢侈。他號召大家一起資助佳縣,為他們重造一所希望小學,讓「東方紅」紅透整個中國。

就這樣,一場聲勢浩大的募捐活動開始了,全國各地的少先隊員紛紛捐贈,最終一共募得20多萬元,東方紅小學也落建在了李有源故居的不遠處。

圖12

而那首萬名群眾傳唱的《東方紅》,那首李有源為毛主席飽含深情創作的歌曲,在毛主席誕辰117周年之際,終於又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鄉,重新唱響!

那天的韶山,銀裝素裹,除了前來緬懷毛主席的遊客、村民及國家幹部以外,還來了一群少先隊員。

他們排着隊,系著鮮艷的紅領巾,手捧鮮花走到了毛主席銅像的面前。他們對着銅像敬禮,注視着紅旗冉冉升起,緊接着,他們展示起了嘹亮的歌喉。

他們緩慢而循序漸進地唱起「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現場上萬名群眾也隨着歌聲加入了合唱,他們望着毛主席的銅像,聲音越唱越激昂,越唱越響亮,聲音大到響徹了整個銅像廣場。

圖13

人民群眾以這樣一種特別的方式緬懷了毛主席,而李有源也以自己特別的方式,參與了這次合唱。

如今,《東方紅》已經是一首經過悉心打磨而成的精品,但它的介紹仍舊是:李有源作詞,李煥之編曲。因此,有的人也會問:「為什麼是一個農民創作出《東方紅》?」

那是因為,在當時的中國,只有經歷過戰爭的窮苦百姓,才能真切地唱出這樣一首歌。歌里字字飽含着對毛主席的敬意和熱愛,句句蘊藏着對共產黨的尊敬和信賴,那麼由農民來創作,又有何不可呢?

圖14

如今,《東方紅》雖然不再是新一代青年們的熱歌,但它卻擁有猶如國歌一般的分量。每當人們唱起這首歌,就總能想像到那個旭日東升的早晨,毛主席領導着共產黨,指揮他們打了大勝仗,從此人們翻身做主人的炙熱景象。

因此,李有源老人的功績是無量的,是他創作了一首流傳百世的歌曲,讓後世足以銘記偉人的付出;是他記下了共產黨隊伍最真實的樣子,才讓他們能以最真切的模樣存於世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