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者》:主旋律「向下兼容」甜寵橋段,這科學嗎?

追光者》是國內第一部以公益救援為題材的電視劇。劇集以藍天救援隊為藍本,展現了民間公益救援隊的生活。醫生、律師、漫畫家……來自各行各業的人投入這項事業,體現了人間大愛。

生命在重災面前,是非常渺小的。《追光者》聚焦的,是以蜉蝣之力與自然對抗的一群人。然而,劇集的新題材,難掩舊敘事的弊病。劇集慣常性地呈現苦難、強調奉獻,在敘事上表現得非常常規,缺乏新意。

真實還原救援過程

公益救援,是一個大眾不熟悉的領域。劇集從地震、泥石流自然災害下的搜救入手,沉着地展現了搜救隊的救援過程。

鳳棲縣地震發生後,公益救援隊先是向官方申請報備,再第一時間趕往災區,配合官方主力,形成一支強有力的輔助隊伍。畫面上,地震發生時,鄉村校園垮塌的場景,幾乎與新聞中的真實畫面無異。

在救援到來之前,被困廢墟的母親依然堅定地守護孩子。腹部被鋼筋擊穿的老校長放棄了救援機會,讓人先去救自己請來的年輕教師……

這樣細緻的刻畫,成了《追光者》區別於大部分都市劇的優勢——在專業領域講專業故事,沒有不懂裝懂,沒有水情節。「雖然是民間的,但絕對不是業餘的」,搜救隊的工作過程,現實性強、驚險、揪心,能起到向觀眾科普的作用。例如,展顏在山體滑坡後被困,立即做出一系列標準的自救行為,串起了情節,也讓觀眾受益。

劇集最大的亮點,是貼近刻畫了民間救援人員的生活。很多隊員的救援工作與本職工作是衝突的。

如隊員熊非,本職工作是送快遞,因為頻繁請假參加救援隊的訓練,領導把他負責的片區縮小,導致他的收入變相減少——公益搜救是為了熱愛,很多人為了參加搜救工作,都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搜救人員們的角色都十分立體,構成了一幅精彩的群像。

主線劇情有些老套

亮點之外,槽點過多。

劇集將男女主角定性為「新一代公益搜救成員」,但搜救任務一放到他們身上,就成了他們的生活主線。律師、醫生工作有多忙碌,在他們身上完全體現不出,和劇中「快遞員時間與搜救訓練衝突」的情節自相矛盾。

和沉着、紮實的救援情節相比,男女主角的戀愛戲顯得懸浮了很多。羅本和展顏的關係,靠的是一系列「偶遇」——車禍堵車時,救人的醫生展顏和佔用緊急車道的律師羅本不打不相識;展顏買麵包被人偷拍,羅本正巧在身後,幫了展顏一把,並拍視頻報警。

老套的偶像劇式戀愛橋段,和公益正能量的定位產生了強烈的割裂感。一般來講,甜寵劇情的人設都略有些誇張,以突出主角性格中有戲劇衝突的部分。這無形中放大了展顏和羅本身上的缺陷,在公益救援的光環下,這兩個角色不僅不豐滿,還顯得有些小氣。

展顏是一個認真負責,但脾氣倔、認死理的醫生。作為一個三十歲不到,還沒升上副主任的普通醫生,展顏可以因為觀念不同,直接把主任的手術搶過來,甚至都不和病人打招呼——這在大多數醫生身上,似乎不太可能發生。

羅本則是一個「精緻利己主義者」,台詞處處強調他的自私。路遇車禍,他並不想着幫忙,而是更關心自己的工作,佔用緊急車道往前沖。雖然他的性格在後期會有轉變,但戀愛戲與公益救援戲放在一起,本就顯得懸浮,羅本的「自私」,放在一部以大愛為基礎價值觀的劇里,給人的觀感就格外差勁了。

同時,警察、消防員這樣維繫公共安全的職業,在劇中成了純粹的背景板。車禍中,交警對被困車內、不停哭鬧的孩子無動於衷。跳樓鬧劇里,消防員也不去勸導橫跨在樓頂、隨時有可能輕生的女孩,只有男主角上去救人。劇情為了讓男女主角有所謂的「高光時刻」,把很多現實情況都表現得失真。

正能量題材

為何「遷就」偶像型演員?

《追光者》作為一部正能量劇,是典型的《感動中國》式敘事。其實,這類題材若是以單元形式,細緻地展現市民生活圖景,會更恰當、更有力,也會催生更多亮點。

可以看出,劇集用兩個當紅演員,安排一系列戀愛戲碼,是希望讓這部劇觸及更多觀眾的——尤其是年輕觀眾。但吳倩羅雲熙,都不是大流量演員,並不在「扛劇」演員的行列。近期一位製作人在採訪中解讀「扛劇」二字——

「戲好不好另說,只要TA演,熱度就不會低,才叫『扛劇』。目前的90後小花里,迪麗熱巴楊紫是扛劇女演員,除此之外,扛劇演員並不多。」

流量時代的尾聲來了。曾在偶像甜寵大IP里,被打上流量標籤的演員,既處在激烈的競爭中、難以出頭,又正在漸漸失去競爭的場所。因此,比起偶像式的戀愛,以《追光者》的兩位主演的年齡、定位來說,他們都更需要走向現實主義敘事。

因此,吳倩、羅雲熙與《追光者》,各方面條件貌似合適,卻是需求錯位。尤其當劇集高光處集中在搜救群像上時,戀愛戲的懸浮、老套,讓兩位演員的缺陷都暴露得更明顯了。

「羅雲熙原聲台詞差、身材過瘦導致觀眾無法入戲」,「吳倩演戲只會板着一張臉」等「雞蛋裡挑骨頭」的評價,其實都是男女主角的戀愛劇情過於單薄,帶來的不良反應。

可以理解,《追光者》的定位,並不是一部聚焦小眾行業的小成本項目。但用現實主義的題材背景,去與偶像類情節兼容的做法,看上去也並不高明。兩位主演的演技,不是扛不起嚴肅題材。劇集在情節上,沒有安排這樣的發揮空間,算是對大眾期待的一次誤判。

目前,《追光者》成績平平,無功無過。這也能從側面體現,觀眾對都市偶像劇的審美疲勞有多強。在愛情劇亮點少、現實主義題材大量湧現的當下,很多在劇本上下苦功的小成本作品都撬動了大流量,題材不見得靠近所謂「爆款」,口碑上卻受到觀眾認可。

這樣的風向轉變,其實有利於正能量題材的表達。但若什麼都想要,用簡單公式打造高流量劇,最後就可能什麼都得不到了。總的來說,《追光者》可以看作主旋律題材與年輕化表達相衝突的典型案例,可以為觀眾、為創作者都帶來更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