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白龍馬慘死山洞,楊潔淚目:屍骨無存的背後是人性的醜惡

西遊記》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唐僧與其四個徒弟的形象,在無數人心中都是從小耳熟能詳的了。在電視劇的翻拍方面,目前被認為最經典的則是86版《西遊記》。

《西遊記》因其故事老少皆宜,充滿教育意味,因此成為了被第一個搬上熒幕的四大名著之一。自開播以後,86版《西遊記》上映三十幾年間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重複播放達到數千次。

86版《西遊記》播出於1986年的春節期間,但正式開機拍攝則是在1982年,由中國第一代電視導演楊潔執導,其中扮演孫悟空的就是國家一級演員六小齡童,這位演員也是隨着86版《西遊記》的火爆而聞名全國,至今大家說到電視劇中的孫悟空形象,都會想起這一位老藝術家。

在這部電視劇拍攝的90年代,中國的各類影視藝術還處於發展期,當時的技術也沒有現代那樣高超,劇中的許多特效在今人看來都顯得十分粗糙。

但為何這一版《西遊記》能夠成為經典之作,經過幾十年仍然不喪失其魅力呢?其中的答案顯然就是劇組的努力和情懷了。

從配樂方面來看,86版《西遊記》中的配樂極具感染力,無論誰聽了都能哼唱幾句。關於配樂還有這樣一個傳聞:

由於86版《西遊記》中的《雲宮迅音》等曲子大膽地融合了西洋樂器、電子配樂,有領導認為與傳統名著的風格不符,是在楊潔導演的據理力爭之下,這首曲子最後才被採用。

而在選角方面,不同於如今娛樂圈許多新秀演員長相趨於相似,86版《西遊記》中的各個演員各有各的特色,如女兒國國王的多情、觀音菩薩的端莊、沙和尚的憨厚、唐僧的俊秀等,人人都具有相當的辨識度。

最後,在取景方面,劇組為了拍出西行路上的一路艱難險阻,去往祖國各地取景,如著名的火焰山吐魯番拍攝,水簾洞是在黃果樹瀑布拍攝……相比與如今很多電視劇僅僅在室內布景、摳圖,在實地取景更能讓觀眾感受到其中的真實與壯美。

在西行取經的4人組中,唐僧嚴肅古板、孫悟空跳脫任性、沙和尚老實忠厚、豬八戒好吃懶做,各個角色的性格都十分鮮明。然而,在取經小組中,還有一個經常被人忽視的角色,那就是白龍馬

在原著的設定中,白龍馬本來是西海龍王三太子,因為縱火燒了殿上明珠,被玉帝罰了鞭刑,後來因觀世音菩薩代為求情,被貶到蛇盤山鷹愁澗等待唐僧取經。

在原著中,不同於唐僧的三個徒弟,白龍馬存在感不強,也不參與師徒幾人和妖怪的鬥法,這其實是因為觀音給他的定位就和其他人不同。孫悟空、豬八戒等人的任務是護送唐僧取經,而白龍馬的任務僅僅是做個腳力而已。

雖然白龍馬的角色並不如幾個徒弟那麼重要,但當86版《西遊記》在拍攝的時候,楊潔導演卻意外地遇到了一個麻煩:由於當時國家還處於困難時期,很多地方物資匱乏,因此想找一匹如同原著中的白龍馬一樣全身雪白的馬竟然十分困難。

在初期的拍攝中,受限於無法找到完美的白馬的緣故,很多鏡頭都只能採用遠景的方式拍攝,以免露出馬腳。在尋馬的過程中,還有這樣一樁故事:當劇組在海南拍攝時,曾經發現了一匹十分神駿的高頭大馬,可惜其毛色是棕色,而非白色。

當時,有不死心的人提出可以將這匹馬刷成白色,但受限於染色技術,一旦遇到下雨天就會掉色,並且還會讓馬匹得上皮膚病,劇組只得遺憾放棄。

最終,劇組還是在錫林郭勒大草原上發現了一匹完美的白馬:它體型適中,年齡合適,並且這匹馬可不一般,它是一匹戰馬,是當地一個騎兵團長的坐騎,擁有編製、補助和軍餉。劇組也是費盡口舌,花了一大筆錢,最後才從團長手中買下了這匹馬。

後來,在86版《西遊記》的拍攝過程中,這匹白馬跟隨着劇組跋山涉水,十分辛苦,並且在拍攝過冰河的劇情時,還曾經多次滑倒摔傷。最後,當電視劇殺青時,這匹馬已經是傷痕纍纍,不復當年的強壯矯健。

由於不能將馬帶走,於是劇組將這匹馬留在了拍攝的最後一個地點,即無錫影視城。這時,白馬還不能退役,它被當作吉祥物讓遊人參觀,並且要和人共同拍照,甚至供人騎乘。

據說,當時間來到1997年,楊潔導演偶然之下再次看見這匹馬的時候,它已經瘦骨嶙峋,毛色暗淡。

最後,這匹馬死在了後山的山洞之中,關於它的死因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它是老死的,也有人說是村民見老馬無用,於是將它殺掉吃肉了。顯然,已經沒有人在乎這匹馬了,連楊潔導演最終也沒有看到它的屍骨。

在《西遊記》原著中,當師徒四人成功到達西天后,孫悟空、豬八戒等人紛紛得證正果,各人都受到了如來的封賞。

而白龍馬也得到了應有的賞賜,被封為八部天龍馬,在化龍池中化為了飛龍,盤繞在山門裡的擎天華表柱上。然而,在現實中,拍攝《西遊記》的演員們功成名就,不會說話的白馬卻被人拋棄,後半生過得十分悲慘。

相比之下,白馬的遭遇令人扼腕嘆息,可惜這樣一部經典電視劇大獲成功的背後,卻無人能夠想到為白馬安排一個好的歸宿,讓知道的人都不禁感嘆真是體現了人性中的醜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