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謀篇布局育先機 古滎發展勢如虹


核心提示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鄭州牢記囑託,砥礪奮進,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輝煌成就。本報推出「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出彩中原看鄭州 我為省會添光彩】「非凡十年」大型全媒體系列報道,多角度、全方位展示我市十年來發生的喜人變化,記錄城市成長的腳步,共同感受城市的精彩律動。今日刊發「惠濟區篇」,敬請關注。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出彩中原看鄭州 我為省會添光彩】

非凡十年 大型全媒體系列報道

謀篇布局育先機 古滎發展勢如虹

古滎鎮: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在惠濟區的西北部,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地方——古滎鎮,黨的十八大以來,這裡抓改革、促發展、興文化、惠民生,為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積蓄起強大動能,七十多平方公里土地上春潮湧動,四萬多古滎兒女眾志成城。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提出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

古滎鎮作為惠濟區轄區面積最大的農村鄉鎮,在國家黃河戰略實施的核心示範區起步區建設中,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始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切實幹出了成效,跑出了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努力在「保護母親河、打造幸福河」中展現新作為、新擔當。

美麗鄉村孫庄村

生態治理成效顯 美麗鄉村碩果豐

近年來,古滎鎮始終堅持把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為政治之責、發展之要,主動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起步區建設。

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近年來,古滎鎮常態化開展「大棚房」整治、「綠盾行動」、飲用水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護、黃河濕地保護和「兩違」整治等灘區綜合治理五大行動,高標準完成惠武浮橋觀景點及周邊道路兩側微景觀建設,黃河灘區的「水更清、岸更綠、景更美」。

美麗鄉村建設如火如荼。緊鄰黃河的孫庄村,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讓其展現出發展旅遊產業的極大潛力,村莊以美麗鄉村建設為依託,一排排的別墅整齊劃一、簡約美觀,有着田園風光之美;新修的生態景觀慢行道路——「黃河觀光路」橫穿村內,路面色調與生態、濕地等環境主題相匹配;2021年第六屆中原國際種業科技展覽會向海內外展現了鄭州沿黃美麗鄉村建設發展的獨特魅力……目前,孫庄村「沿黃種業示範基地+休閑農業+非遺、文創集市+康養度假」的美麗鄉村品牌初顯成效,榮獲「河南省首批鄉村康養示範村」稱號,村民的居住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幸福感更滿、獲得感更足。

項目建設風正勁 產業發展動能強

當前,古滎鎮黨委、政府積極貫徹上級黨委、政府要求,堅持「項目為王」,聚焦「創新活力之城、大美幸福惠濟」提能力、轉作風、重實幹、強擔當,讓「項目建設」成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實施的重要引擎。

「產業園佔地8.1平方公里,定位為『產業強導、產城融合』,產業導向為無人機、電子信息、物聯網等新興產業,未來致力打造成惠濟西部承接智能製造的產業潛力地區。」古滎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李勇在介紹古滎智能製造產業園建設時信心堅定,對古滎鎮的未來發展規劃感到振奮和自豪。

目前,古滎鎮正重點推進小微企業園區建設,引進粵浦科技惠濟製造科技谷項目,以智能製造、節能環保為主導產業,該項目已完成備案,惠濟區政府與北京聯東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已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並被列入「鄭州市第二批重點建設小微企業園名單」。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古滎鎮以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為抓手,推動重大項目落地見效。一批批支柱項目紛紛入駐,一個嶄新的古滎正蓄勢待發。

打鐵花、無人機表演、潮流美食市集、燈光夜遊、兒童遊樂……這是位於古滎鎮的滎澤古城文化公園首屆田野季活動場景,自7月29日開園以來,園區累計客流量約21萬人。滎澤古城文化公園項目以滎陽故城遺址保護為基礎,將打造成為鄭州北部文旅融合的新地標,促進產業跨界融合、產城一體化發展,打造集文化體驗、人文度假、溫泉康養、藝術生活為一體的旅遊目的地,彰顯古滎人文魅力。

滎澤古城文化公園美景

依託黃河開新局 奏響文化「大合唱」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根與魂,依託轄區豐富黃河文化資源,古滎鎮着力保護沿黃文化遺產,深入挖掘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打造黃河文化新高地。

「古滎鎮轄區有15處文物古迹,其中世界級文化遺產1個,國家級3個,省級4個,市級7個,如中國大運河通濟渠鄭州惠濟段、西山遺址、滎陽故城、黃河第一鐵路橋舊址等,這些都是我們講好古滎歷史文化故事的載體,我們也乘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東風,全力打造古滎知名文化品牌、旅遊品牌,為傳承好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添磚加瓦。」古滎鎮黨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除此之外,古滎鎮還積極融入鄭汴洛黃河文化旅遊帶建設,以黃河文化公園為抓手,充分發揮沿黃村莊的生態環境優勢和西山遺址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挖掘和開發具有黃河文化的特色品牌。

在古滎鎮孫庄村西山遺址旁,有一個名叫「西山·八音樂坊」的收藏展覽館,漢代陶塔、虎紋玉磬、和田玉胡人樂舞俑、月牙形箜篌、各種「八音」古樂器……從古至今,不同時期、不同材質、不同風格、不同類型的中國傳統樂器、音樂藝術題材盡收於展覽館內,器物之精美和罕見,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蔚為大觀。

更為可喜的是,以黃河澄泥硯為文創產品的黃河文化藝梵傳習所、以山水畫為主題的河南大觀美術等展示館也紛紛入駐古滎鎮沿黃村莊,傳承人順應時代,敢於創新,致力於用技藝傳承非遺之美,用各種文創產品保護、傳承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實現黃河沿岸文化生態的新格局。

黃河橋村地質災害搬遷安置項目效果圖

聚力民生微實事 提升群眾幸福感

民生工程事關每個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近年來,古滎鎮通過實實在在的資金投入,讓群眾期盼的民生實事看得見、摸得着、用得上,書寫了有溫度有厚度的民生答卷。

「以前住在土山邊上,下雨時,在家怕房塌怕地陷,雨停後,出門怕淤泥怕路堵,以後再也不用擔心了,俺們要住進樓房了。」對家住古滎鎮黃河橋村的黃女士來說,今年的4月30日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這一天黃河橋村地質災害安置區開始選房。

受暴雨影響,黃女士居住的黃河橋村發生多次山體崩塌,該村第四、五、六、七村民組群眾房屋均受到坍塌、裂縫下沉等不同程度損壞,該地區內群眾房屋和周邊環境已不具備居住條件。為儘快安置受災群眾,古滎鎮黨委、政府抽調13名精兵強將、骨幹力量,成立黃河橋地質災害搬遷安置指揮部,建立「村兩委幹部+村民組長+黨員」的群眾工作機制,終於在4月30日圓滿完成黃河橋村安置房選房工作。目前,黃河橋村地質災害搬遷安置項目一期5棟樓已全部完成封頂,進入二次結構施工階段。

黃河橋村地質災害搬遷安置項目是古滎鎮踐行為民初心、托起民生幸福的實例之一。近年來,古滎鎮黨委、政府秉承「說了算、定了干」工作原則,相繼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推動各級黨組織圍繞防汛抗疫、災後重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辦理民生實事,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真正成了群眾的「主心骨」「服務員」。

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最多跑一次」政務服務改革,確定148項古滎鎮村(社區)政務服務事項目錄。順利實現嶺軍峪安置區1號院8.7萬平方米安置房回遷,惠及群眾1200餘人,群眾居住更加安心、舒心。完成古滎幼兒園災後整體改造提升,春熙路幼兒園實現開園招生,春熙路中學新建工程有序推進中,圓滿舉辦惠濟區德育現場會,「美好教育」體系更加完善……民生福祉日益增進,鎮域品質呈現新風貌,群眾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

站在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新起點上,古滎鎮將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聚焦「創新活力之城 大美幸福惠濟」,持續加強黃河灘區保護,持續改善人居環境,持續發展以生態文化旅遊、高端智能製造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促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良性互動,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本報記者 楊麗萍 通訊員 王永霞 文

古滎鎮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