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詭事錄》盧凌風出身范陽盧氏,細數唐朝門閥的五姓七望

近日,奇幻懸疑劇《唐朝詭事錄》臨近結局,該劇原作為魏風華的同名小說,根據唐代筆記小說《酉陽雜俎》衍生創作。劇中呈現了一個魔幻版的大唐盛世,繁華似錦,萬國來朝,有仙魔鬼怪和幻術道法。隨着劇情推進,案件被一個個偵破,唐朝的官場腐敗與民間疾苦也被展露出來。原來看似繁花錦簇的盛唐,泥下的根基卻朽爛不堪。

其中的門閥士族權勢滔天,不為地方官府所制,如崔無忌說:「四姓縱是布衣,仍笑傲公卿」。劇中提到的「崔盧李鄭」四姓,其實是截取於隋唐的「五姓七望」。五姓七望即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少年將軍的主角盧凌風便是出生於其中的貴胄世家——范陽盧氏。

魏晉南北朝時期,混亂的政治格局和九品中正制等因素,導致中原豪門林立、世家盤踞。這些世家豪門往往人才輩出且世代為官,集聚着大量財富土地,同時壟斷了知識和教育的權力,因而擁有極高的社會地位和名望。用現代話語來說,這些門閥就是一個個集官商學媒為一體的龐大利益集團。

博陵崔和清河崔

崔姓一共有兩支,共同祖先可以追溯到周朝姜尚。其後人姜季子因食采於崔邑,所以以崔為姓。從周至漢,崔氏都承襲侯爵,其中有一代崔業和崔仲牟,分居清河和博陵。他們的後代經過數百年的經營,世代為官,賢才輩出,被稱為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西晉時,崔姓就是北方士族之首,時人有排名「崔盧王謝」。

范陽盧氏

范陽盧氏同樣源出於姜太公,因後裔封地盧邑而受姓盧氏。後人盧敖秦朝博士,因其移居范陽,所以後世稱為范陽盧氏。范陽盧氏出了許多高官,比如東漢盧植曹魏的司空盧毓、晉司空盧諶。到了北魏,盧氏也進入一等世家「王崔盧李鄭」之列。


隴西李和趙郡

隴西李和趙郡李都源出秦朝的司徒李曇,他的長子李崇任隴西郡郡守,是隴西李的祖先。幼子李璣,是趙郡李的祖先。

歷史上,隴西李世代為將,如秦朝的大將軍李信,漢朝飛將軍李廣,李廣的孫子李陵兵敗被俘,導致隴西李沒落。直到魏晉的李暠趁亂世建立西涼國,最後隋末的李淵建立唐朝,到達巔峰。趙郡李氏是李姓第二大分支,戰國四大名將的李牧就是李璣之子。

滎陽鄭氏和太原王氏

滎陽鄭氏的先祖可追溯到西周時的鄭國,鄭國被滅後,後人鄭羲以滎陽為郡望。魏晉南北朝時期,是鄭姓的顯赫年代。到後來逐漸衰微,直到中唐時期,連續出了十多位宰相大臣,當時稱之為「鄭半朝」。

歷史上,王氏擁有最多的郡望,其中太原一支最為有名,天下王氏出太原。前有東漢的王允,後有唐朝的王勃王之渙王昌齡王維等,這些名人都出自於太原王氏。

隋唐時,最為頂級的世家門閥就是這五姓七望,從當時文人的奮鬥目標——進士及第、修國史以及娶五姓女,就能看出他們的社會地位。這些門閥不僅在民間擁有極高的社會影響力,有時候甚至可以不把皇室放在眼中。


貞觀年間,李世民下令修撰《氏族志》。最開始編撰人將博陵崔氏列為第一等,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等世家位列二等,李氏皇族卻被列為第三等。這個排名導致李世民大怒,要求重新編撰。最後新版的《氏族志》將皇族李氏排為一等,後族長孫氏位列第二,博陵崔氏等世家位列第三。但是,在民間和世家內部,這個排名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

隨着科舉制的推行,以及太宗、高宗、武則天對寒族的提拔,五姓七望等門閥逐漸式微,但他們依然是一個個龐然大物。比如中晚唐,世家大族又重新崛起,族內的人才充盈朝堂,這可能是因為他們適應了科舉考試,以及安史之亂導致的中央皇室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