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詭事錄》結局全網熱度第一,留下的3個疑問,是時候解開了

昨夜,你們想看又怕看的大結局來了。

有夠誇張的。拿下熱播榜第一,再拿下全網熱度第一。

勿謂言之不預也,早在劇集開播第一天,我就鄭重提醒過,切不可對它等閑視之——看起來沒什麼的一部古裝奇幻懸疑劇,結果卻一步步攻破所有人的朋友圈——《唐朝詭事錄》。

愛奇藝站內熱度從開播當日平平無奇的4000出頭,一路飆到大結局的8800。有沒有續集?全劇最後一個鏡頭交代地明明白白——「舊案已落 新案將起 精彩後續 敬待可也」。

什麼意思?用現代漢語翻譯一下:知道你們等不及,續集已經安排上了,蘇無名、盧凌風等五人小分隊的冒險探案,可不是到此為止,而是剛剛開始。

怎麼著?一部沒頂流,有雷區,還有國劇經典老搭檔郭靖宇楊志剛的懸疑探案劇,還能拍續集?他們憑什麼?

就憑四個字:質量、口碑。

《唐朝詭事錄》的第二部,甚至是第三部,不是必然的結果,而是「詭」事一樁。

或者說,是《唐朝詭事錄》自己改寫了自己的結局。這個續集,是它憑本事掙來的。

如今第一季故事舊案已落,劇集留下的三個疑問,也該解開了——

一、 結局

結局篇,《參天樓》。

詭。

相比之前的故事場景,大結局明顯更加放飛自我,肆意展示《靈魂擺渡》團隊獨特的腔調,將那種奇詭、大氣而深不可測的美感拍了出來。

詭在氣質。

參天樓地上高三十三層,地下三層,氣勢恢宏,蔚為壯觀,參照中國古代神話的三十六層天庭設計,參天樓上還有一層天外天,可俯瞰長安,天地遼闊,一覽無遺。

中秋月圓之夜,天下幻術大會正在這裡舉行。

果然,一場視覺盛宴。

有人,一棵櫻桃,幻化成樹。天子一嘗,好吃。

有人,憑空做法,劃地成魚。鯉魚躍起,好看。

還有高手,說要借長安一抹月光,耍嘴皮?但見他輕抖長衣,月光照人,

又高高躍起,如星月燦爛。

還有更絕的,這個幻術師又說,接到月宮邀請,接着爬上天梯。順梯而上,登臨空境,取到月光美食——月餅。

你以為這就夠彈幕炸了?

天外有天。

又見一位幻術師,二話不說,直接召喚出鳳凰和真龍,

參天樓上空,雲霧繚繞,真龍盤旋,觀者如臨其境,壯哉美哉。

古代志怪小說,奇幻綺麗,終於呈現在畫面里,戳在觀眾的心窩上。

所謂怪力亂神、獵奇軼事、幻術幻境……全都在大結局,登臨絕頂。特效、美術、群演,無可挑剔。

審美、用心、投入,有口皆碑。

詭在奇局。

幻術大會,只是幻術大會?

自然沒那麼簡單,以盛唐氣象為幕布,卻塗抹着局中有局的筆畫:以幻做局、破案捉「詭」、人心詭秘……

此時正是大唐景雲年間,睿宗李旦執政,東宮李隆基太平公主各自為營,盤踞一方。

幻術大會上,三位大唐最高權力者,一個坐正中,兩位一左一右。

幻術殺手沙斯,終於見機行事,問題是,他的目標到底是誰?

線索在此埋下:太監提示,皇上借歇息起身,想溜?

卻被蘇無名攔下:為了大唐,請皇上回座。

好傢夥,天子都敢攔?

盧凌風則在堂上斷喝,王元通!

真正的沙斯,在大唐潛伏12年,易容鋸腿,終於現身。

此時飛鳶齊出,放出利箭。

卻被盧凌風早就安排好的機關化解。

視覺奇觀,只是輔助,更精彩的,是故事到攤牌的時候了。

注意一個細節:沙斯說話時,一直望着天子,天子卻不敢看他。

公主一個眼神,也望着天子。

人心設計,朝堂變幻,瞬間一覽無餘。

線索出來了:裴侍郎是天子派去接王元通的,王元通是沙斯扮的,參天樓建造是天子重啟的,參天樓第十八層的設計是王元通提出的,也是天子授意的,沙斯殺了設計者宇文慕愷真正的目的,其實是掩飾參天樓最後的秘密。

謎題浮現。

之前每個細節都留下大量的謎團和想像空間,吊足了胃口,讓人百爪撓心……

此時明明信息量十足,你卻偏偏猜不透。

直到沙斯心灰意冷,要與大唐同歸於,由機關鳥直飛第十八層時,天子害怕了,高呼一聲:他要毀樓,快救朕。

為何天子知道沙斯的真實目的?所以這真的只是一個殺手的圖謀?

不止。線索拼起一個環環相扣的驚世陰謀。

但若把大結局的沙斯,和第一案長安紅茶案的蛇精臉耐人尋味的話連起來看:他還說過 若能靠長安紅茶建功立業 就奏明聖人 封我為鬼市之王。

奏明聖人?

原來,殺局,固然是殺局,但誰設下殺局,卻大有文章。

殺局中真正呼風喚雨的,不是參天樓上的幻術大會,而是人心幻術,更是權力的「幻術」。

所謂詭事,最奇詭莫測的,還是人心。

戳破幻術的殼。

往裡看,則是王朝大幕下,眾生群像,權力的遊戲。

二、 解謎

這個結局拍得如何?

好的地方在於,編劇和導演將所有埋下的故事線索齊聚一處,草蛇灰線,萬箭齊發,是一處故事累積之後爆發的高潮。

同時,也為主要角色的命運,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落腳點。

不太好的地方在於,這集的故事依然延續了《人面花》的缺點:懸念多而不精,布局廣而難以自洽。

但即使不是全劇最好的章節,這個結局,也絕對不算爛尾,足以吊打大多數同類國產劇。

既然《唐朝詭事錄》的第一部已經徹底完結,那麼,它留下的3個疑問,也就到了該解開的時候了。

1、大結局到底是喜劇,還是悲劇

看完大結局,我第一感覺是,不對勁。

不對勁在哪?在強行合局。

眾所周知,這部劇讓人上頭,其中一個原因,就在它那個看似每個篇章各行其是,其實是無比完美的「莫比烏斯環」劇情。每一章劇情,都能完美合縫。

但結局卻沒有把這個故事真正說完。

從表面看,所有案件都已完結,主角命運各有歸宿,

就連蘇無名都和漂亮姑娘討論起生娃計劃和生娃難度了。

這不算喜劇結局嗎?不算,當然不算。

因為故事的核心矛盾,並沒有解開。

《唐朝詭事錄》是以單元探案劇的形式展開,三四集一個案件,主線是五人探案小分隊,在大唐盛世繁華下所破獲的一系列奇案詭事。

但探案解謎的故事主線之外,還有一條一以貫之的線索,則是一場大唐內部權力的遊戲。

結合時代背景,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姑侄相鬥可知,當時朝綱並不是唐睿宗的一言堂,而是在接收了韋氏、武氏殘餘力量的太平公主與儲君李隆基之間,彼此拉扯較量。

在刷過一遍又一遍之後,我也終於明白了劇情關竅之處。

關鍵點,看兩位男主的官場浮沉。什麼意思?

一個破題的情節在於——從長安出發,回到長安。

盧凌風一開始是奉太子之命查辦紅茶案;蘇無名則是被公主啟用來到長安為官。

可當兩人破獲此案後,盧凌風沒有得到獎賞反被太子削去官職,逐出長安,蘇無名也被公主支到偏遠之地為官,但長安紅茶的始作俑者分明就是皇帝。

這才是蘇無名和盧凌風未獲嘉獎的真正原因,他們可是壞了皇帝的計劃。

之後故事的明線是兩人結伴破解謎案,整一個柯南體質,到地兒就查案,破了案子就走人。

暗線卻是蘇無名被公主不斷在地方上調度,從南州司馬到洛陽長史,結局卻被貶去守陵,盧凌風表面從中郎將被貶,一路成了蘇無名的私人蔘軍,大結局卻一戰成名,升任四品大理寺寺卿。

仕途沉浮背後,其實一直是權力的呼風喚雨。

但蘇無名和裴侍郎都是好官,蘇更有宰相之才,卻一個被貶去守陵,一個被貶到橘縣當縣丞。

這難道不是悲劇嗎?

更悲劇的是,案件背後真正的黑手查出來了嗎?封建社會下,有人敢查嗎?「想都不要想」

一切都是局。

如果沒有蘇無名盧凌風攪局,按原計劃,皇帝半途走人,沙斯用機械鳥殺人,那麼死的應該同時包括太子和公主。

從此就再沒有公主的人,太子的人,統統都是皇帝的人。

問題在於,攪局者出現了,但更大的悲劇是:當皇帝變成太上皇,一切就結束了嗎?

注意故事中的關鍵人物:太子。

從頭到尾,太子看上去都是最純凈無害的人物。

但他真有如此純良?一個這麼簡單的人物,又何須劉智揚來演?除非這個人物,根本就不簡單。

人面花案他表面上說保護姑姑,但公主在裡屋,他從外面偷偷往裡看了一眼,那一眼就特別有意思。

長安紅茶案和人面花案他都要嚴查,但這兩案的幕後人物是誰,一個是皇帝,一個是公主。查,對誰有利?

還有,為什麼太子要力保公主?真是親情?注意,雖然朝堂之爭,太子是處於弱勢,但他遲早繼承大位,可如果公主先倒了,會產生怎樣的變數?

從權力的制衡角度看,在他沒登上皇位之前,他和公主互相制衡才是最有利的格局,反之則是唇亡齒寒。

如果再看歷史,更令人不寒而慄。

照歷史,農曆712年8月,李旦傳位李隆基,那應該就在參天樓案之後不久。

而就在李隆基即位一年後,發動軍事突襲,包圍公主府,太平自盡。

那麼問題來了,編劇顯然是熟讀歷史,那麼太子現在到底是在演戲,還是真的是小白兔?答案不言自明。

整部《唐朝詭事錄》,就是一次「扒皮」的過程。扒掉偽裝,露出真容。

就像蘇無名說的,這世上沒有鬼。

只有人裝神弄鬼。

那麼太子何時變身明狼?何時對公主動手?

很可能,編劇和導演留給了第二季的開篇,或者結局。

皮囊之下的人心,才是真正黑白難辨的鬼蜮伎倆。

2、有第二季嗎?會保留原班人馬嗎?第二季什麼時候出?

看起來是一串問題,其實是一個問題:第二季。

國內劇集開發模式,和美劇不同,以「網飛」、HBO為代表的美劇,如果要拍一部有爆款潛力的美劇,會跟主要演員簽訂多年的合約,就像在播的劇版《指環王》和《權力的遊戲》前傳。

但是國內幾乎沒有這種先例,即使是大熱的《慶余年》,也是一季一季敲定主要演員。

照道理,像《唐朝詭事錄》這樣沒大咖、沒流量、沒宣發、沒炒作的網劇,一開始不該考慮第二季。

但別忘了,這是開發過《靈魂擺渡》的團隊。也就是說,片尾的那行字,很可能不是後加上去的,而是一開始就規劃好的,只不過劇集的熱度超出預期,將規劃變成了幾乎板上釘釘的現實。

劇集口碑極佳,最關鍵是熱度一路上升,不少觀眾實名跪求原班人馬趕快把第二季搞起來。

平台不需要任何大數據,都能感受到觀眾的熱切,郭靖宇團隊在《靈魂擺渡》多年後,終於又開發出叫座叫好,而且極適合多季開發的王牌IP,不拍何待?

事實上,原著兼編劇魏風華沒等大結局,已經在微博上頻頻「明示」:第二季,正在搞。

就連第二季首集劇名都已經網絡流傳:地獄變。

不論真假,至少可以說,第二季,確實已經箭在弦上。

第二個小問題:是否會保留原班人馬?問題也不大。

主演還不算太紅,是原班人馬重聚的最大前提,從劇情看,參天樓案了猶未了,新的變局馬上開始,雖然小薛環沒參與大結局,進修文化水平去了,費雞師也去了橘縣,但查案小分隊重聚是分分鐘的事。

最後一個小問題:第二季何時能來?

目前還沒有較為確切的消息,但應該會「很慢」。

是的,很慢。

別忘了,第一季《唐詭》拍了足足7個多月,大多數場景都是真金白銀砸出來的實景,所以才如此有質感。

第二季要按照這個出品水準想快也快不起來,如果為了快而快,那不如不快。

而且,第一季的故事本就是編劇多年醞釀的結果,要再寫出同樣水準的故事,絕對不是一時半刻能完成的事。

沒事,我們還有時間,你們足斤足兩的拍,多久,觀眾都願意等。

3、《唐朝詭事錄》到底為什麼逆襲?憑什麼有第二季?

這或許才是全劇最大的懸念。

作為一部耗資並不小的一部純網劇,跟以往比較正統的古裝探案劇相比,《唐詭》案子相對簡單、推理佔比也不多,更接近一部融入了志怪元素且自成一體風格的古裝奇幻探案劇。

它到底好在哪裡?

首先是好在一個「詭」字。

詭,即雜糅了多種志怪元素,多個詭魅離奇的單元案件。

就連原著,都取材於唐朝志怪筆記《酉陽雜俎》《傳奇》《玄怪錄》《廣異記》等書,盡數挖掘出盛唐背後的幽暗詭譎。

詭,在氛圍營造。

從故事開場,幻術就為營造詭異的中式恐怖氛圍加成不少。

《長安紅茶》里有幻化自如的十一娘,有盧凌風兩戰才拿下的幻獸。

《甘棠驛》里有陰森恐怖的劉十八、似人似妖的劉十九,還有一群差點要了盧凌風命的巨蟒。

《石橋圖》有能鑽入人腦的百毒蟲。

《鼉神》有敏捷兇狠的巨鱷,

《人面花》有可以擒象殺獅、最後盧凌風師徒聯手死戰才拿下的天鐵熊,

以及妖冶詭邪、瞬間將人面化作骷髏的人面花。

詭,更在故事。

《唐朝詭事錄》每個單元的故事,都可獨立成為一部懸疑奇幻電影觀看,且質感極佳,絕對不輸各種網大狄仁傑。

單從故事看,最弱的恰恰是第一案和最後一案,過於像狄仁傑系列,且節奏相對較慢,邏輯也沒那麼嚴謹。

但從第二個案子開始劇情漸入佳境。尤其是「甘棠驛」、「黃梅殺」、「石橋圖」三個單元,無論從故事布局、推理還是氛圍感來說,都讓人看到該劇的滿滿誠意。

最絕的是,編劇寫故事的時候,一路把唐志怪中的一些奇異詭譎的記載,化為了每個單元的故事線索。比如,《酉陽雜俎》中記載了「人面花」的傳說,原文只有34個字;《長安紅茶》案的引子,來自《紀聞》中所記的新娘失蹤案;《鼉神》的案子,靈感線索則來自《獨異志》中的記載;《石橋圖》案子的線索,則來自《酉陽雜俎》中對一幅失蹤的名畫的記載。

編劇以此為引子,又融入了幻術、易容術、蟒蛇、鱷魚、百毒蟲等這些志怪元素,然後又在詭譎的案情中,融入了不少喜劇,職場劇,言情劇,權謀劇的元素,故事怎麼能不好看?

詭,還在氛圍。

主創極力營造出一種古樸陰森的質感,將奇幻和古意結合,營造出耐人尋味的細膩恐怖感,既不浮誇,又能做到細思極恐。

實景拍攝下,劇中處處有種高級別緻的侘寂美感,絕對是國劇少見。

二是好在一個「人」字。

《唐朝詭事錄》採用的是雙男主搭檔,一對文武偵探;對標狄仁傑和元芳,還有妙手名醫費雞師,唐朝「畫像師」裴喜君,少年薛環。

楊志剛本劇的表情、動作、台詞都堪稱脫胎換骨,前期不拘一格,後期充滿反差萌。盧凌風的打戲精彩,演技自然。小薛環靈動俊俏,陳創飾演的費雞師是喜劇擔當,

喜君則堪稱古裝探案劇女主人設天花板。

加上張子健王勁松羅嘉良這樣的老戲骨,發揮的也是相當穩定。

除此之外,六個案子出場一百五十餘人,哪怕是一個打醬油的小配角,也有名有姓,幾乎每一個故事,都會給出相應人文歷史的解釋、參照。

劇中的衙役,師爺,反派,哪怕是路邊的乞丐,演技都十分紮實,演什麼像什麼。

比如《甘棠驛》周駿超一人分飾三兄弟,哪怕穿着打扮一模一樣,觀眾也能輕易分辨出誰是誰。

有了人,就能齣戲。

最後是好在一個「唐朝」。

雖然是探案懸疑劇,但劇集在極力挖掘大唐怪談、呈現歷史之「奇幻」的同時,對於歷史本身的呈現,無論朝野權謀,科舉暗面,還是民間日常衣食住行,都循着正史的脈絡,歷史的厚重感甚至超過許多粗製濫造的歷史劇。

可以說整部劇從人物、台詞動作都在還原唐風唐俗,且歷史細節考究,展現了一個立體化的盛唐風貌。

在劇中,你既能在參天樓看到萬國來朝的盛世風貌,也能在鬼市看到胡人與漢人混居的市井景象。

「紅茶案」涉及到的東西兩市、地下鬼市,極其考究。

《石橋圖》中有文人雅士煎茶作畫,詩酒助興,《人面花》中又能看到民間女子爭施粉黛,鈿釵禮衣。

可以說,劇集如同一本唐朝百科全書,並且十分深刻, 比如劇中一直在強調盧凌風出身「范陽盧氏」。

劇中的幾個幕後大boss的成魔也都與唐朝科舉制和士族制並舉的封建制度有關。

說到底,詭案背後,都是人,詭事錄,也是借案諷喻世情。

故事寫的是人心,也是人性的貪與惡,有人以新娘的血肉為引烹制紅茶,有人自己塑造成「神」,掌控百官和百姓,有人困於執念,也有人在權力的遊戲中翻雲覆雨。

但還有人,為求一個真相,矢志不渝。比如蘇無名,盧凌風,友情「聲演」無數次的狄仁傑。觀眾之所以被打動,不止是詭案,更是唐朝的這些人,這種風骨。

當然,《唐朝詭事錄》絕非完美,比如詭計太簡單,推理太草率,情感戲太一般。

但越是看這部劇,我越想問一個問題——

我們的國產電視劇,有多少劇組,能像這個劇組一樣用心?

有多少個可能有血有肉,有故事有靈魂的配角,被簡化成工具人。

有多少原本精彩的場景,化作ppt背景?

本劇卻從一開始就展露野心,而觀眾,是會看的。

劇集能「低開高走」,播出一半,就已經被催更第二季,因為觀眾看到了主創的用心。

未來會如何?

突破?驚艷?顛覆?

套路?平淡?翻車?

不知道,但我從這部逆襲劇一路向上的發展中,看到國劇的無儘可能。

那好,第一季謎題已解,接下來就看,編劇和導演能帶着唐朝探案小分隊,再探多少「詭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