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城:「醫藥高地」異軍突起

日前,康為世紀IPO獲證監會註冊,即將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資本市場「中國醫藥城板塊」將再添新丁。

從「一張白紙繪藍圖」到落戶全球1200餘家醫藥企業,10年來,中國醫藥城以奔跑之姿不斷刷新生物醫藥產業高度,全力衝刺「中國第一、世界有名」醫藥名城目標。

中國醫藥城新姿

這十年,是產業集群優勢彰顯的十年。

作為全國首個醫藥類國家高新區,中國醫藥城圍繞打造生物醫藥特色產業集群,精準施策、強鏈補鏈,抗體葯、疫苗、診斷試劑及高端醫療器械、化學葯新型製劑、特醫配方食品等主導產業亮點頻現、優勢凸顯。

中慧元通自主研發國家一類新葯四價流感病毒亞單位疫苗,填補國際空白;雀巢健康取得國內首張特醫全營養配方食品註冊證;邁博太科注射用英夫利西單抗成為國內首家獲批上市的英夫利西單抗生物類似葯;華泰晨光復方止痛藥正式獲批,成為該品種國內首個仿製葯……一項項國內外「第一」「唯一」,築起一座生物醫藥產業高地。

數據是最好的「晴雨表」。截至2021年底,園區在研和申報的一類新葯達80個,已取得臨床批件52個,4個一類新葯產品獲批投產,獲得一類新葯生產批件8張;43家藥品生產企業取得生產許可證,24家企業73條生產線通過GMP認證(檢查)投產,獲得藥物臨床試驗批件196張、藥品註冊批件168張;已投產醫療器械生產企業170家,現有醫療器械註冊證及備案證2795張,其中二類、三類註冊證1013張;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20張(其中特殊食品類7張),保健食品註冊證與備案證184張,特醫配方食品註冊證3張;取得化妝品生產許可證8張、備案憑證392張。

今年更是捷報頻傳,前不久,瑞科生物第二代新冠疫苗取得《藥品生產許可證》,成為園區第5家獲得生產許可證的人用疫苗企業,也是全省獲得的第4張新冠疫苗生產許可證。目前,園區已有5家人用疫苗企業取得生產許可證,佔全省的5/9、全國的1/9。無論是獲得生產許可證企業數還是產品數,集聚度都是全國園區最高。

這十年,是資本葯城板塊加速隆起的十年。

今年3月31日,瑞科生物在香港上市,成為港交所HPV第一股。至此,中國醫藥城本土上市企業達8家。

是否是上市公司,已成為衡量一家企業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而眾多葯企「開花結果」的背後,是中國醫藥城多樣化金融服務的強力支撐。

去年8月登陸科創板的金迪克生物,在其創業的十餘年間,歷經了多次艱難時刻,醫藥高新區自有基金的扶持,以及社會資本及時注入,最終讓企業渡過危機,迎來上市。金迪克是中國醫藥城眾多企業的縮影,許多創業團隊都是「一窮二白」來到中國醫藥城,在這裡多種金融服務體系的「供氧」下,逐漸發展壯大,最終走向全國、全球。

十年來,醫藥高新區共設立了14支國有基金,其中母基金1支、天使投資基金1支、創業投資基金2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10支。這些基金滿足了醫藥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金融需求,讓企業從「怕上市」到「爭上市」。

2019年2月,醫藥高新區出台《促進企業上市(掛牌)實施意見》,拿出真金白銀鼓勵企業上市,最高可獲得省市區三級財政獎勵1120萬元。政策紅利下,當年,中國醫藥城便實現3家企業上市。2021年11月,醫藥高新區(高港區)再度出台《促進企業上市(掛牌)實施意見》,從鼓勵企業改制股份公司、企業境內外上市(掛牌)、掛牌上市企業持續發展等方面給予一攬子支持,其中,企業成功上市(掛牌),僅區級層面最高便可獲670萬元獎補,按照「就高不重複」獎勵原則,企業仍可享受市級及以上其他獎勵政策。

政策出台的同時,中國醫藥城上市企業聯盟同步成立,相繼培育了一批上市企業後備軍,預計到2025年,中國醫藥城本土上市企業將突破20家。

企業上市帶來的是產業騰飛。2021年,中國醫藥城實現一般公共預算稅收收入12.18億元,同比增長42.9%;工業入庫稅收10.54億元;凈增稅收1000萬元以上企業10家,納稅超1000萬元企業24家;實現工業開票150億元、醫藥產業開票293億元、全口徑開票368.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2.7%、26.1%、20.5%;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4家,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139.26億元,同比增長25.7%。目前,園區高新技術企業72家,在庫規上工業企業67家。

這十年,是高端人才快速匯聚的十年。

2009年5月29日,泰州醫藥高新區正式掛牌,這一天也被定義為「中國醫藥城人才日」。十年來,為全力服務企業,做好招才引智,加速人才匯聚,泰州市「舉全市之力建設中國醫藥城」,每年拿出1億元專項資金支持中國醫藥城人才發展,形成了「113醫藥產業人才特別計劃」、省「雙創計劃」、國家級高端人才三個梯度的人才支持體系。

今年5月29日,醫藥高新區(高港區)專題召開2022年中國醫藥城國際人才雲大會,會上,3個海外人才聯絡站、20餘個人才項目正式簽約落戶,涵蓋生物製藥、醫療器械、健康管理、幹細胞治療等領域,以專屬的節日形式,用最高禮遇和最大誠意向人才致敬、為人才喝彩,全面奏響尊才愛才「最強音」。

截至目前,中國醫藥城累計引進4300多名生物醫藥類海內外高層次人才,柔性引進兩院院士10名,集聚國家級高端專家60名,在地申報江蘇省「雙創人才」134名、「113」各類高層次人才1369名,高端人才在全國同類園區中名列前茅。

這十年,是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的十年。

創新是園區發展的內生動力。為集聚優質資源,助推企業創新發展,中國醫藥城依託「部省共建」優勢,持續深化大院大所合作,與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國際遺傳工程和生物技術中心共建ICGEB全球首家區域研究中心;與北京大學醫學部共建醫藥健康產業創新中心;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生物醫藥創新研究院、復旦大學健康科學研究院等平台載體正加快建設。

為幫助企業降低成本、規避風險,中國醫藥城按照「企業化建設、市場化運營、專業化管理、國際化目標」理念,全面構建起覆蓋醫藥發展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服務平台,先後搭建了疫苗工程中心、藥物安全性評價中心等21個公共技術服務平台,提供藥物篩選、藥學研究、製劑研究、中試放大、安全性評價、CMO委託生產等專業服務,其中疫苗工程中心建成國內規模最大、省內唯一的疫苗成果轉化基地,累計出孵企業19家,參與開展了覆蓋全國5條技術路線的6個新冠疫苗臨床試驗和臨床樣本檢測工作,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創業人才「拎包入駐」。

十年來,中國醫藥城始終堅持「保姆式」服務、「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圍繞醫藥企業註冊落戶、技術孵化、新葯申報、金融支持、人才獵聘等環節,流程化設置服務部門;組建100多名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協和醫學院的高層次人才服務團隊,定期去國家相關部委掛職學習,其中專業申報隊伍30多人,為企業提供全過程、全方位的貼心服務;設立江蘇省藥品監管局中國醫藥城直屬分局,建設了江蘇省器械檢驗所醫藥城分所,具備生化、免疫、化學發光等118項檢測能力,一路為企業保駕護航。

企業故事

「保姆式」服務助企業騰飛

長泰葯業落戶中國醫藥城12年,發展迅速,短短几年,公司已擁有達到歐美GMP標準的質量管理系統,建成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GMP中試車間和現代化研發中心,成為「江蘇省高新區潛在獨角獸企業」。創始人蔣志君說,這一切,都離不開中國醫藥城優質的營商環境。

2009年底,蔣志君懷揣創業夢想回國,走訪考察廣州、上海、蘇州無錫、南京、宜興泰州多個城市,對投資環境、專業服務、產業鏈、軟環境建設等10個方面進行綜合考量後,毅然選擇了泰州。他說,相較其他城市,中國醫藥城專註於醫藥領域,團隊專業、方向明確、思路清晰,更重要的是,為創業初期的企業量身定製了包括重大項目獎勵、標準廠房優惠、納稅貢獻獎勵、人才獎勵、創新獎勵等在內的一攬子扶持政策,這些都深深吸引着創業者。

作為一家專註於呼吸道和精神類新葯研發和產業化的企業,長泰葯業前期研發投入大、周期長,融資很關鍵。蔣志君至今記得,2017年,長泰葯業成功獲得5000萬元融資,正當大家鉚足幹勁準備大展拳腳之際,卻被資方告知資金不能按時到位,要延期一個月,這無疑對企業運轉帶來風險。「資金鏈一旦斷裂,企業生存危在旦夕。」蔣志君心急如焚,整夜睡不着。園區得知這一消息後,第一時間與資方溝通,並利用政府關係幫助企業協調銀行資源,僅用兩周不到的時間,便成功獲得5000萬元貸款,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在企業GMP認證過程中,園區更是給予全程「保姆式」服務。「我們對於新版GMP認證所需材料和流程不太熟悉,園區特地安排專人一對一貼心服務,提前幫我們對接,按照要求規範廠房建設,準備相關材料,做好各種認證手續,完全不用我們操心。」蔣志君說,新葯註冊申報過程中,園區工作人員也是全程陪同,到什麼階段該辦理哪些手續,都是直接幫忙辦好,還多次跑省里進行反覆對接,讓企業十分安心。